“这山望着那山高,为什么不能有准气质?”这是妈妈们评价哥哥时常说的话。
初中毕业后,在生产队工作了两年,哥哥在离家八里的一所小学当私教,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因为他的年龄比同学们大不了多少,讲课也很有幽默感,所以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下班回来,经常看到他躺在餐桌上练习书法,有时还看书。家人一直劝他好好学习,等待考上正师的机会。
1980年民办教师工资低,开始每个月工作60元,后来涨到80元,真的不够。当哥哥看到村里和他同龄的年轻人倒猪毛、羊毛、杏仁、药材赚钱时,也动了心思。没有和家人商量,他辞职了,每天骑自行车买羊毛和猪毛。他在戴月风雨中旅行。有时他一天要走100多英里。他不怕苦不怕累。他确实赚了一些钱,他的自行车被一辆摩托车取代了。
上世纪80年代,一个村子里摩托车很少,还在为哥哥辞职发愁的母亲看到哥哥赚钱了,就嗔怪她说“这山望着那山,没有合适的气质”,然后就什么都不说了。
哥哥成家后,用前几年做生意攒下来的钱买了一套活动房屋。他第一个挂上了“饺子馆”的招牌,和嫂子一起卖饺子,一碗5元的菜馅,一碗8元的肉馅。因为饺子又大又薄,味道纯正,价格实惠,饺子馆的生意一直很红火。母亲一边帮着包饺子,一边笑着对哥哥说:“这山望着那山高,没有气质”。我哥哥没有争辩。他环顾了几个仍在装修的饺子馆。他知道他们不会营业很长时间。一条街上有两家饺子馆,赚的钱不多,现在有四五家。果然如哥哥所料,来饺子吃饺子的人越来越少了。
哥哥把饺子给了村民,带着嫂子去省城打工。送哥哥嫂子上车的时候,妈妈擦了擦眼泪说:“这山望着山,为什么没有准气质?”哥哥拍了拍妈妈的肩膀:“妈妈,帮我看好你孙子,等我儿子赚钱了,给你买好吃的。”
多亏开饺子期间积累的人脉,我哥去了钢厂。凭着聪明的头脑和踏实的工作,他很快就当上了车间主任,曾经被厂长派到远离漠河的一家分厂当经理。后来钢厂不景气,妈妈生病,哥哥嫂子就回老家了。
也是机缘巧合,我正赶上村里的试种项目,村民们都在看。我哥哥第一次报名。后来经过综合考虑,县里把试点项目搬到了其他镇村,我哥获得了种植基地40亩土地的优先承包权。哥哥找了个旋耕机把地挖深,然后扣上薄膜种上玉米。在哥哥嫂子的努力下,那年他获得了大丰收,哥哥买下了。
这几年,我的姐姐、哥哥、表哥因为外出打工,把土地转包给哥哥,让哥哥拥有了100多亩土地。几天前,我和他通了电话。他说今年种了110亩谷子。因为小米耐旱,今年的干旱天气对小米产量影响不大。他家的小米长得很好。他已经联系了收割机,正在等待几天后的收割。
我曾经问他是否后悔辞去教师的工作。他笑着说:“我很后悔,因为我辞去了自己老板的工作。我和妈妈生闷气很久了,我很同情她。已经过去了,别提了。”
我钦佩我哥哥做事的勇气和魄力。正是因为他“望一望”的性格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山望着山高”的想法和追求,不断努力,让住的高看起来像它想要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