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推荐一本汉朝历史的书,汉文化

文本/吴辉文

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很担心帮她选一本中国历史入门书。

越看历史越觉得要注意介绍。太认真的一本书,担心翻开一本书会看腻,倒了孩子天真好奇的胃口;太活泼的书,也担心太多的附属品,故事背后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东西。所以,经过长时间的奋斗,我甚至没有给女儿买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书。

关于买什么书,我老公曾经对我说:“要不我们买一套《上下五千年》……”

小时候读《上下五千年》,读了差不多一半就对“历史”不感兴趣了。时至今日,这套书仍然是家长首选的一般启蒙读物之一,但我的阅读体验是,它全面而平实,说得更直接一点,它还不够动人。

我理想中的历史启蒙书,不仅史实准确,脉络清晰,而且有趣,能给孩子留下画面感。

所以,在图书搜索略有崩溃的时候,我发现中信出版社联合出品了一套儿童简明中国史《太喜欢历史了!》。

我几乎对这套书一见钟情。

晚清启蒙思想家严复在翻译《天演论》《译例》中说:“译事有三难:信、达、雅。”

在某种程度上,为今天的孩子把历史复述成故事也是一种翻译,其难点在于信、达、雅。而我被这套书击中的,也是它实现的“信达雅”。

字母是史实须准确.它的“信仰”是不断回归真实的“信仰”,一本好的历史书,其实它需要关注的是它是否放入了最近的考古成果和迭代了之前有问题的概念。

《太喜欢历史了!》中,历史与考古的密切关系体现在第一卷《神话时代到西周》中。

从考古上讲,商朝有明确的考古发现,夏朝没有考古发现。所以说这两个朝代的时候,书的夏天部分用的小标题是《夏朝,一个传奇的时代》,可以激发孩子的探究精神。

说到商业部分,副标题是《商朝:第一个得到考古证实的王朝》,说到商代的重武器,用了一页介绍后妈武丁,就是我们读的时候牢牢记住的“慕斯武大方丁”。将“司”改为“侯”,是近10年的一次考古调查,让孩子了解正确的信息。

是我向往的活力,是那种能让孩子留在记忆里的有趣的文化性格。

在《太喜欢历史了!》中,“达”有三层:

一是顺达的结构;

二是从生活到生活的通路;

第三,故事读起来爽朗。

结构上的“达”

t-size:15px;">从全册看,10册书中,基本按照朝代关系的紧密亲疏分出10个断代,分别是:


神话时代到西周


春秋战国


秦与西汉


东汉三国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两宋


辽金西夏元



清与民国


而每一个独立朝代单元,又以三段式特别简单的结构呈现,分别是:


时代背景


衣食住行


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孩子可以当作故事集去看,内容丰富,重要的故事单篇也很有看头。而时代背景和衣食住行的部分,则用更生动的方式,向孩子展示时代的变化与特征。


落到生活中去的通达


“衣食住行”这个部分假设出一种生活场景,在讲述衣食住行的同时有大量插画呈现,不仅有趣,还能激发人的探究心。


以汉朝为例。这部分会先假设一个“生活在汉朝”的场景,在衣的部分详细解释了“深衣”这种服饰的特征,还从真的“纨绔”引申到成语“纨绔子弟”的意思。


讲到食物时,在西瓜、石榴、黄瓜的插画旁,还给孩子提了个问题,如果回到汉朝,你吃不到什么水果?


最有意思的是,编者还没有放过一些历史冷知识:西汉的时候,就有个叫刘非的江都王,发明了那个时代的“鸳鸯锅”——分隔鼎。


这些都是拉近孩子体验感而不拘泥的地方。


故事的明快畅达


历史事件里全是可看的故事。比如《春秋战国》卷中,第二篇叫做“击败叛乱的弟弟”,实际上完整讲了一遍《史记》中《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史书经典中的细节也历历铺陈在故事中。



雅是一本书的美感。这套书同时具有形式的美和思维之美。


先说形式之美。这套书的美学风格,从封面到内页,这些插画本身就很值得跟孩子一起细看一遍。


比如第一册《神话时代到西周》的第一张内页插画,画的是女娲和伏羲。女娲倚戴青龙,身伴玄武,伏羲身后飞翔着朱雀,脚下伏着白虎。但这种构图尚可说来自我们本来就有的神话思维,很自然将女娲伏羲与四方神兽画在一起,但最夺目的其实是两位天神服饰上的图案,褐的底色上是简洁的太阳形刻线图案,风格古朴而有童趣,很贴近“上古”的时代感觉。


第二“雅”是思维之美。书中在每个历史事件的故事中,都穿插了各种问题,很有趣。我印象特别深是讲到商朝纣王的时候,开篇的问题是这样的:


在你看来,纣王帝辛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呢?


一直透过《封神榜》连续剧展示形象的纣王,需要讨论他的优点吗?实际上这套书就提到他在年轻时也有英武、聪慧的一面,但最终刚愎自用、不听批评的个性,令他最终走到了“纣王”的境地里去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习惯于历史学习是交给孩子的一种“定论”式知识,我们成年人也会以一种共同的刻板印象去看待一个历史人物,但实际上,历史本身是人类的生活的沉积,唯有从生活体验中去理解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所有引发的思考才有可能形成我们看待生活、看待远至国际政治、近至立身交友的智慧。


所谓人文博雅,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思维之美



活动招募:


为什么要给孩子读历史?


美国著名教育家希利尔说过,历史是孩子一生人文素养的基石与底蕴。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学习历史不仅可以开阔格局,拓展视野,更可以培养孩子的洞察力与辩证思维。


从小读历史的孩子,人生注定不会平庸。


从神话时代,到夏商西周,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有趣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尤其是孩子。


而在新书《太喜欢历史了!给孩子的简明中国史》中,有趣新奇的标题,跟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切入点,以及代入感极强的内容编排,都打破了以往儿童历史读物的局限,让历史变得既权威,又有趣!读了还想读。


6月23日,我们邀请了中国第一个入围国际安徒生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得主熊亮、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以及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李永斌,相聚中信书店合生汇店,跟大家聊一聊为什么要让孩子读历史?适合孩子的历史读物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一起学习如何给孩子选合适的暑期历史读物,怎样读最有效?让孩子从小赢在格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