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三要素是哪三要素 下列创业融资

被称为灾难之年、转折之年的2020年即将结束。新年过后,中国科技产业将迎来哪些新机遇?今天的新闻评论将向你揭示如何看清现状,如何打破困境,如何在下一个新时代抓住未来的机遇。

推进社会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首先要回答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是什么?2020年的经历让我们看得更清楚,那就是科技。从中美科技战的加剧,到研发加速消除疫情,都强调了科技的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科技创新的产品化和社会的广泛使用。正是因为一些科技企业把前沿技术产品化,提供给我们每一个人,让更多的人使用新技术,才能真正提高社会的运行效率,提升整个社会的竞争力。

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所以我们一直强调,科技企业家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因为他们是社会进步动力的提供者。

科技企业的艰难处境

科技企业家虽然肩负重任,但科技企业实现良性发展难度较大,难度在逐步加大。

我们之前讲过科技企业的发展历史。工业革命以来,科技企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我们称之为科技企业1.0、2.0和3.0。我将在这里简单回顾一下:

科技企业1.0以福特为代表。先不说R&D,一个企业只负责R&D之后的大规模生产,而R&D往往是一个企业成立之前的个人行为。对于大规模生产,企业需要大资金、高投入,但相对回报周期短。

科技企业2.0的代表就像微软。企业内部进行研发。然而,因为它是数字软件,所以是大规模生产的

的边际成本为0。企业发展只需要相对较少的资金。但需要更长期的投入,所以风险投资机制应运而生。




我们现在正在进入科技企业3.0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企业不光有一段和科技企业2.0一样长周期的研发,在研发完成之后还要面临科技企业1.0的难题:量产。量产需要的金额远比研发所需的更大,而负责研发的企业往往并不懂量产。




如今欧美普遍将制造业外迁,尤其是美国,形成了制造业空心化,这就导致了美国懂制造的专家和懂量产的风险投资人都不多。造成的后果是:科技企业辛辛苦苦完成了研发需要量产的时候,既没有制造的支持,也拿不到足够的资金。




所以现在的科技企业的生存难度比以前大很多,才会有了著名投资人彼得·蒂尔有感而发的那句名言:我们想要会飞的汽车,得到的却是140个字符。就是因为属于科技企业2.0的“140个字符”能够靠风险投资的支持来实现,但是要想实现科技企业3.0的“会飞的汽车”,现有机制却难以支撑。 我们把科技企业3.0面临的困难归纳为以下三重:




科技企业3.0的三重困境




第一重困境:先进科技太难懂。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复杂,财务出身的投资人难以理解,而专业投资人也只能局限在自己的领域。造成每个领域的投资人数量不足。




第二重困境:科技企业不好懂。以前,科技企业的运营模式相对简单:要么是量产型企业,需要大资本,但是能够短期见效。要么是研发型企业,投资周期长,但资本投入低。但现在的科技企业不仅需要前期的长周期研发,还需要后期的巨大投资来实现量产。更重要的是,在产品实现量产上市之前,企业都没法盈利。




所以现在的科技企业往往都是指数型增长,量产前没有收入利润,对企业的价值难以评价,但如果能够顺利实现量产,就会因为拥有最先进的科技产品,从而实现企业的飞速成长。造成投资人早期不敢投,晚期投不进。




第三重困境:市场不好懂。所谓先进科技,先进往往意味着这种科技的应用是没有用户体验过的。正因为是全新的产品,就很难去估计未来的市场潜力,而没有市场参照的产品往往很难得到认可。




正是因为这三个“不好懂”,现代科技企业的成功变得格外困难。但要实现用领先科技企业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目标,中国必须要打造出一个能让科技企业更容易成功的社会环境。






成就科技企业的三大要素。




我认为,要帮助科技企业成功,有三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个要素是,资本的支持要到位。




科技企业最需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帮助,就是钱。企业上市是获得融资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让资本能更好地支持科技企业,美国设立了纳斯达克。当年和传统的纽交所的上市条件不同,纳斯达克允许研发型的企业在没有收入利润的时候上市。这就意味着还在研发期、还没能做到量产的那些科技企业可以提前上市,利用资本的支持解决量产问题。




中国香港最早做出改革,宣布在生物制药领域中没有收入但产品科技含量高、估值足够高的公司可以提前上市。这使得中国有一大批生物制药企业选择了香港上市,这项改革也的确推动了中国科技企业的进步。




到2019年,中国大陆推出了科创板,和香港一样允许没有收入的科技企业提前上市,同时它不仅局限于生物制药行业,而是将范围扩大至了所有产业。科创板推出之后,很快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企业。




可以说,中国的科技创业时代已经到来。拥有了科创板的支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科技企业能更早地在资本市场筹集更多的资金,从而能够跨过发展中的量产门槛。




但同时我们也呼吁,要保持对科技企业支持政策的连续性。




中国资本市场有这样一个规律:无论是创业板还是新三板,新生事物刚出来的时候热度都很高,受到资本的追捧,就会有大量企业想方设法地进入,形成各种的名不副实,政府便会开始严格监管,以前的优惠政策慢慢收回,对企业的支持政策消失。




现在科创板热度正高。我们也有同样的担心:现在申报科创板的企业越来越多,因为科技不好懂,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是有故事成分的,科创板的管理者难以成为每个领域的专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财务上加强监管,取消不盈利也可上市的条件。但那样一来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就难以实现了。




所以希望科创板的管理者能够本着科技企业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则,继续坚持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同时也对科创板上的泡沫多些包容,对偶尔出现的讲故事的企业采取事后监管的办法,使真正优秀的科技企业更早得到资本的扶持。




第二个要素是:产业侧的支持要有创新。




现在产业对科技企业的支持的思想和方法都需要改进。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材料科学教授Gerbrand Ceder曾经说过,要建立一条完整的生产线需要5亿美金,但是当研发企业每年的基金支持只有5百万美元时,这就变成了无法完成的任务。这就造成我常痛心地提到的,大量的科技企业熬过了研发的寒冬,却死在了无法量产的黎明前的黑暗里。




所以除了让企业尽早上市解决投资问题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的制造优势。中国人最懂制造,如果找中国人来评估一个产品的量产是否可行,他往往能给出一个清晰结论。同时由中国人来完成制造,投入的成本也更低。所以如果资本能和中国制造结合,科技企业实现量产的目标将会容易得多,中国要能做到这一点,对全球科技创新都会形成巨大的推动。




但是要将中国的制造优势真正发挥出来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制造企业需要全力以赴参与研发,才能帮助科技企业更好地实现量产。而中国制造业大多是OEM模式,合作的参与程度很低。




要想实现真正的深度合作,就需要在利益上能够长期绑定,所以我们设计了“制造即投资”的模式,把中国的制造能力当成一种投资,使中国优秀的科技制造者在帮助科技企业渡过量产的生死关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科技企业成功的红利。现在我们正在积极的实践当中,项目完成的时候会向大家详细汇报。




简而言之,我们要探索更多更充分的创新机制,使得中国制造业能更好地支持创新,使创新更容易实现。




第三个要素是:科技企业自身也需要提升经营能力




以往的科技企业往往只知道埋头于自己的业务,但现在的科技企业需要懂市场,懂资本,而且需要懂得借势,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要向社会宣传,让公众理解你的用处;二,要向资本宣传,让资本理解你的价值;三,要向产业宣传,让产业不光能理解你的价值,还能认同你的方向,和你形成深度协作,在你的领导下一起去发展产业生态。科技发展是有风口概念的,当科技企业懂得借助风口概念,勇敢地站到风口上,让大家相信自己的领军地位、相信自己有光明的未来时,就更容易获得资本和产业的支持,也就更容易成功。




所以我在昨天的要闻评论里专门讲了对未来科技风口,尤其是2021年的科技风口的预测的原因,就是希望那些将会处于科技风口中的企业要做好起飞前的准备工作。






关于我们




最后稍微说一下我们自己。我们一方面推广科技产业理念,一方面从科技企业、科技创新生态和科技产业社群三个方面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在支持科技企业方面,我们要做的是科技企业与资本、产业、和社会这三方面沟通的桥梁。




我们帮助社会和资本更懂科技企业,做滚动预测,告诉大家什么是未来的风口,风口里有哪些优秀企业,这样就能让科技企业更好地被全社会关注、被资本接受,让科技“不好懂”的问题得到解决。




同时,我们也辅导科技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的CEO们学会借势,借助风口的力量来振翅高飞,让科技企业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真正和老百姓拉近距离,解决企业和市场不好懂的问题,帮助科技企业飞得更高更远。




如果你就是那个优秀的科技企业家,事业已经步入正轨,但却没能得到社会和资本的充分认可,欢迎和我们联系,我们和你一起诊断分析,帮你找到属于自己的风口,和更容易被社会、被资本认同的表述方法。




这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产业深度分析和底层思考逻辑,会在“前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全球风口”,报名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