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从最热的投资领域,在短时间内跌到“落魄”点,无人零售商业模式的探索还在继续
破产潮下无人零售的出路在哪里
扫码进店,购买商品,自动买单,结账离店。日前,记者在乌鲁木齐某无人超市体验了自助购物。据介绍,无人超市已设置了全智能商品感应识别和智能防盗识别系统。
虽然方便快捷,但记者发现前来购物的人并不多。“感觉只是智能系统体验,没有购物的乐趣。”前来购物的石先生说。无人超市是没有售货员或者由很少的售货员经营的超市。顾客可以完全独立或自动在超市选择、购物和付款。当客户付款时,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并开门。如果付款没有完成,货物被扣留,检查将失败,警报将自动响起,门不会自动打开。
据了解,无人零售始于2017年,但短短两年时间,这家贴着神话标签的无人超市一夜之间跌落神坛。尤其是进入2019年后,无人货架相继倒闭,随后无人超市相继倒闭。在市场野蛮生长之后,无人新零售行业开始进一步洗牌,但无人零售商业模式的探索仍在继续。
无人便利店品牌纷纷倒下
今年4月,广州新河浦路无人零售店i-store ——突然关门,货物被清仓。经确认,广州阿斯特门店数量由最大增加至9家,至2019年3月底缩减至3家。
2019年,无人超市和零售商的热度开始下降。据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无人零售店开始退出。他还表示,“中国无人便利店的热潮来得快去得也快”,“被视为零售行业未来的无人店,如今纷纷关门”。
如今,从事无人零售推广的张明利感觉自己被闷棍打了一顿。“按照它的发展趋势,应该不会跌得这么快!”
事实上,张明利没想到的是无人零售下降如此之快。他清楚地记得这一点。2017年被称为无人零售元年。当年6月,郭斌盒子登陆上海,“无人超市”似乎一夜之间成为市场追逐的“新风口”。小麦店便利店、小微e店、伊势盒子、24爱步、F5 Future店、Easy Go、Take Go等一批无人零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艾瑞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无人零售货架2.5万个,无人便利店200家,无人零售市场累计融资超过40亿元。
资本涌入无人超市行业后,产品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从阿里第一家咖啡淘无人超市,到购物结算全自动化的无人超市,再到驻扎在写字楼、地铁站角落的无人货架。
但2018年以来,大量无人零售企业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破产、裁员、融资受阻、撤点等一系列消息不绝于耳。2018年初,成立于2017年6月的无人货架领域龙头公司之一的Scarlet便利公司,在获得1亿元天使轮融资、3.8亿元A1轮融资后,突然被裁员,引发行业震动。
2018年2月,成都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因快速扩张、交付策略出现问题被曝光关停。从开放到关闭只用了4个月,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关闭的无人货架项目。与此同时,GOGO小超的运营商成都小木果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GOGO无人超市”项目也被叫停。
新的商业模式难合用户习惯
“眼下,无人超市的倒闭还在继续发酵。”在张明利看来,无人零售行业的快速衰落与资本的追逐和扩张密切相关。“当它首次出现时,所有首都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口。在各路资本的追逐下,每一家无人零售企业都抛出了上千个开店计划,并迅速开店、风风火火。附件
“超市的发展一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改变商业模式的过程。无人超市盲目放大电子支付的便利性,忽视购物的乐趣。把有温度的服务变成与机器的冷互动,让客户少体验、少享受服务。”长期从事超市行业的张永彪告诉记者。
在张永彪看来,在没有零售网点的时候,很多业内人士也是浑水摸鱼,没有认真经营。“许多无人零售公司开始投资。他们没有考虑如何继续盈利和赚钱,而是想制造势头
搞起来然后套现跑路。”因而,刚开始消费者出于好奇心进行消费,后期还是习惯性在传统便利店消费,人流量不足加之资本冷却,最终出现目前状况。“我们对比了一下,无人超市中的商品不比普通超市便宜,有些产品甚至更贵。在商品数量方面,永远少于传统的超市。”乌鲁木齐市民刘女士说。
张明理告诉记者,目前无人便利店没有实现完全无人化操作,只节省了销售人员和收银员的成本,相反,它必须支付更高的价格来维护无人设备系统。“店面租金、物联网、人工智能、无感支付等成本一点也不少。”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说,零售行业追求的是平均销售一件商品所需成本的最低化。所以新零售模式是否成立,最关键的是有没有降低成本。
此外,无人便利店相对较小,导致物流配送的效率不高,补货不及时、缺货与商品积压现象并存,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无法给用户提供持续而优质的服务体验,复购率不高。
从疯狂到理性
自2017年以无人零售为代表的无人商业崛起后,各类以“无人”为代表形式的新商业形态在全国遍地开花,这也让“无人”彻底走到了市场的前沿。在经历了市场的野蛮生长后,“无人”领域似乎走到了“拐点”,但在张明理看来,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应该没有改变。
据了解,无人零售的模式基于空间载体上建立人与消费的链接,它的优势是缩短了消费时间和增加了便捷性,本质上没能颠覆和发生革命。业界认为,基于这种模式上的商业操作也不是无利可图,于是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体验就变得相当重要。
零售专家分析称,无人零售只是众多商业形态的一种模式。其发展必然要经过市场实际的验证。无人零售本质上是先进互联网技术与现代消费习惯的一次磨合。无人便利店遭遇的窘境,其核心不是“无人”,而是“便利”和“产品”,但目前的无人便利店和普通便利店相比,只是少了店员,其他方面并没有改变。
Easy Go未来便利店联合创始人王牧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的一年里大约有一半的无人便利店品牌倒下,无人便利店已经过了跑马圈地、大肆开店的时代,经过洗牌后的无人便利店行业会专注精细化运营,提升选品、选址等零售基本功。
罗森中国董事副总裁张晟认为,无人便利店不是下一个风口,而是下N个风口,但如果便利店不从现在就开始探索、实验,取得经验,对现有的技术加以改善与进化,那么无人便利店的普及永远无法实现。
业内人士指出,任何技术革新还是需要回归商业本质:是否降低成本,是否增加销售,而从目前行业内的解决方案来看,都无法做到。对顾客来说,除了好奇,也很少会因为无人技术而光顾无人店,也就是说,用户体验方面并没有得到提升。因此,无人零售发展的方向还应该强化服务,随着技术的成熟,低成本的无人化方案会变得更加可行。无人店的宗旨应该变为服务无处不在,通过智能客服、视频行为分析等方式,给顾客提供更舒适的购物环境。
吴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