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怎样去股市开户,西部创业股票最新消息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委员、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飞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李茂佳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西部大开发,人才是第一资源。”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委员、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石提出,加强西部地区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以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吸引优秀人才到西部地区创新创业。

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

政策鼓励高端人才去西部地区创新创业

史浩飞代表认为,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方面,西部与东部发达地区依然差距较大。

石是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所从事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的研究员。他曾带领团队在国内制备出第一个15英寸单层石墨烯。

10多年前,石是重庆引进的最年轻的科研人才之一。因此,如何留住西部人才,引进更多优秀人才,一直是石关心的话题。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社会对R&D基金的投资年均增长7%。以上。”石代表说,这意味着国家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加强对优秀创新人才的“引进教育”对实现科技创新极其重要。

但是,石代表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经济、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西部地区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

全国两会上,史浩飞代表提交 《建国家级平台,鼓励高端人才西部创新创业》 的建议。

“西部地区院士和R&D人员总数少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同时,高校毕业生流失也很严重。”石代表表示,由于西部地区缺乏高端创新平台,人才竞争力不及发达地区,高端创新人才难以聚集。

比如他说:第一,高端创新资源稀缺,“双一流”大学数量少。成渝地区“双一流”高校仅有10所,长三角地区35所,京津冀地区41所;二是科学仪器匮乏,成渝地区仅有1台,京津冀地区9台,长三角地区多达15台;三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也少,成渝地区国家重点实验室22个,远低于长三角的62个和京津冀的85个。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上,成渝地区与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差距较大。

石代表建议,加强西部地区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布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创新高地;重点支持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通过职业平台吸引人才。同时,在国家相关人才工作计划和人才计划遴选中,名额要向西部地区倾斜,或计划单列,鼓励高端人才长期在西部地区创新创业。

科学创新与区域发展特点相结合

建立特色的创新中心

今年2月底,科技部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西部地区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产业加快发展。到2035年,西部地区创新格局将明显优化,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格局

//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SR3CwyPEKx5SFN" />

史浩飞代表建议,大型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与区域经济相结合,建立特色创新中心。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带动作用。”史浩飞代表建议,这种大型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可以将科学创新与区域经济的特点相结合,建立特色的创新中心。


史浩飞代表认为,相对于科学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技术对西部发展的牵引作用更强。“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研究,其实最好能跟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他建议,西部地区的科创中心应当更有“技术范,像中国科学院设立在西部地区的研究所,本身就是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可以促进地方产业的升级转型。


史浩飞代表表示,上述研究所还可以作为支撑地方科技发展的“桥头堡”,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这些机构,对接中国科学院庞大科研体系中的丰富的创新资源,就能服务区域科创中心发展,给予西部地区发展所需的技术支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