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再融资收紧到减持规则收紧,近年来市场规则的变化对股市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规则收紧也对资本市场的再融资需求和减持需求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打压影响。
过去四年,可以认为是a股市场运行低迷。不仅股市指数运行在低位,a股市场再融资规模在此期间也经历了较大的起伏。但在此前再融资规则收紧的影响下,以定增为代表的再融资规模近年来有所降温。然而,2019年,整个资本市场的融资需求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其中,以IPO融资为例,今年延续了IPO发行的正常运行格局,但从下半年开始,如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大盘股IPO加速发行等,给a股市场增加了不少融资压力。
此外,以再融资为例,近期上市公司再融资规则的修订中有许多重要的制度改革。比如取消创业板上市公司连续两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盈利条件,取消最近一期末资产负债率高于45%的条件。同时,主板上市公司和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分别不超过10只和5只,统一调整为不超过35只。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和改革,实际上资本市场尤其是创业板市场也将迎来大幅再融资松动。
其中,“取消创业板上市公司连续两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盈利条件”和“取消最近一期末高于45%的资产负债率”,意在降低创业板上市公司参与再融资的进入门槛。通过取消连续两年盈利条件,取消最近一期末高于45%的资产负债率,意在为更多创业板上市公司释放再融资的红利空间,增强其再融资需求。
再者,鉴于再融资规则修订中的“调整非公开发行股票定价和锁定机制”、“再融资审批有效期由6个月延长至12个月”等规定,实际上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参与再融资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间。从机构角度思考,参与上市公司固收增加一方面看好上市公司固收增加项目的前景,另一方面意在提高套利和利润率。过去再融资规则持续收紧,参与固定收益增加的机构难以实现盈利。但再融资的松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机构参与固定收益增加的积极性,可能会对参与机构和上市公司产生互利共赢的局面。
此外,通过放松再融资,实体经济中的融资问题实际上得到更大程度的解决。近年来,上市公司的财务压力也与再融资渠道受阻、融资效率低下等因素有关。可以看出,再融资的放松可以进一步增强再融资规则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积极为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为参与定增的机构资金带来可观的投资回报预期,仍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换个角度思考,一旦上市公司再融资渠道拓宽,上市公司财务压力得到缓解,后续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和业绩瓶颈有望得到实质性解决,对市场的中长期影响仍然是积极的。
再融资的松动可能会激活资本市场的再融资热情,加之近期股市IPO融资需求上升,或多或少会对股市造成负面情绪压力。然而,再融资规则的放松并不是为了短期影响,更多的是为了中长期战略意义。
持续低迷四年多的创业板市场,其实隐含着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渠道和局部财务困境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必然会影响上市公司未来的财务压力和未来业绩。但随着上市公司再融资渠道的畅通和资本环境的宽松,对于低迷多年的创业板市场也是一个积极的投资预期。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郭士亮
编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