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农村手工活加工项目,创业手工加工项目

新华网武汉10月20日电(胡成、夏、刘)初秋,雨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西家店镇大白河两岸阳光明媚。新建的河岸干净整洁,沿岸种植有景观树、草坪等绿色植物。绿水青山之间,西家店镇新搬迁的白墙红瓦房屋排列整齐,不远处的柑橘交易市场热闹非凡,扶贫车间一片繁忙,是一幅美丽而崭新的乡村地图。

靠近新居的是西家店镇垒球、棒球扶贫手工作坊。在一个面积约80平方米的车间里,40岁的孙带着20多名妇女飞针缝棒球。

“家里有6口人,两个孩子都在读书。”孙说,2008年,她和丈夫去福建工作,学习了缝纫垒球和棒球技术。因为在外工作不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和丈夫商量后,她决定回家发展垒球和棒球加工。

“球背是半成品。让我们先把四面粘在一起,然后穿针。两边线要一样多,两条线要缝在一起。穿针时,拔针时先将右手再将左手放平,两边均匀拔。每根针都是这样操作的。”在扶贫车间,孙耐心地教村民技能。

“不要小看这样一个车间,它连接着订单出口海外的福建厂家,连接着分布在西家店镇23个村的垒球棒球扶贫的其他手工作坊。辐射带动西家店镇及周边7个乡镇1000多户贫困户从事垒球棒球手工缝制,每年承接垒球棒球生产订单50万个。这些手工小作坊成了当地留守妇女、老人、残疾人增收致富的希望。垒球棒球手工作坊的创始人孙,在2018年成功实现了脱贫。”丹江口市委常委、西家店镇党委书记苏运辉介绍。

孙此前曾在她居住的西家店镇瓦房草村开了一个小作坊,但由于人手不足,无法扩大产量。2018年6月,西家店镇了解到孙在实施“家家户户都去”中的窘迫,也了解到在扶贫车间工作时,普通村民0.85元缝一个垒球和棒球,一天能挣50-60元。对于呆在家里的穷人来说,他们不仅可以在家工作赚钱,还可以照顾家人。

西家店镇集镇西家庄、石门共安置1044户3640人。其中,西家庄安置点有贫困户664户2368人,是丹江口市最大的扶贫集中安置点。虽然这些贫困户搬到了集镇,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他们缺乏稳定的产业来脱贫致富。

垒球棒球车间能搬到西家庄安置点吗?这不仅解决了孙的就业问题,也为安置点贫困户带来了就业机会。西家店镇党委决定在镇安置点免费为孙提供一处8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并提供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

扶贫车间成立后,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还逐渐在当地群众中成名,吸引了大量搬迁贫困户学习技术、参与加工。西家店镇逐步在全镇23个村建立垒球、棒球手工作坊,实现村级手工作坊全覆盖,实现“村村有产业,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做,月月有收入”。

“扶贫车间的工作时间很灵活,你早晚不用打卡上班。方便大家接送孩子上学,也可以把原材料带回家做。v中的手工作坊也是如此

“别看一个小蚊帐,前后差不多有20个流程。”在西家店镇蚊帐加工车间,负责人朱自爱介绍,目前有35人在蚊帐车间工作,主要生产家用蚊帐,并在网上销售。

“月产量七八千,一个的价格在100元左右。原材料从江苏采购。”朱自爱说,复工复产以来,已销售蚊帐4万多顶。

朱自爱之前在广东一家服装厂工作。因为丈夫患有脑梗塞,她不得不回家工作,照顾家人。“做蚊帐是按件计价的。每个人负责不同的流程。工作时间更加灵活。你可以在家休息。”斋藤优子反而说。


今年50岁的习家店镇村民徐清香,在蚊帐车间务工快半年了。徐清香介绍,她每天负责的工序是给蚊帐上管条,一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中餐和晚餐可以在食堂免费就餐,她对现在的工作还比较满意。


在另外一家生产防护服的扶贫车间,负责人姚国汉介绍,“目前车间有50多人务工,都是附近的村民。生产的民用防护服主要是供给武汉的医疗器械厂商。”


“四月份复工复产以来,订单量还不错。”姚国汉说,防护服扶贫车间对质量和卫生方面的要求很高,车间会对新进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熟悉操作技能。


据介绍,截至目前,习家店镇已经建设了37个扶贫车间(作坊),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变成“上班族”。小小作坊,托起的是山村致富梦。


习家店镇安置点旁的扶贫车间。新华网发 陈桐 摄


习家店镇扶贫车间。新华网发 陈桐 摄


村民们正在缝制棒球。新华网 刘生辉 摄


村民们在扶贫车间缝制蚊帐。新华网 刘生辉 摄


习家店镇防护服扶贫车间。新华网发 陈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