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今年全国人大,“制造者”一词首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这鼓舞了企业家。
在温州大学的校园里,也有很多创业者,他们热情高涨,为了梦想积极创业。然而,一些大学生进入社会后,遇到了企业融资难等实际问题。有些学生拿不到贷款,只好向父母要准备买房买车的钱,然后用这些钱支持自己创业。
对此,有大学老师建议,政府应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垫子”,让他们在离校后顺利“软着陆”。CPPCC委员胡新根也提出,温州可依托小微园构建大学生创业平台,帮扶大学生有效解决创业场地有限、创业资金匮乏等问题。
我市大学生创客群体热情高涨
200个名额的电商班千人来报名
日前,在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第三届“岗位创业体验”招聘会上,17支大学生创业团队共揽下140份工作,向在校学生抛出“橄榄枝”。这些大学生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创业项目,涉及电子商务、销售、设计制作、文化传媒等行业。
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求职的城市大学生络绎不绝,招聘亭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厚厚的简历。有同学说,做一个创造者一直是他的梦想,他希望在年轻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未来取得一些成就。
郑维维是思源传媒创业团队的招聘负责人,负责各种学校晚会的视频拍摄和宣传片制作。“开工作室就是自己创业。”郑维维说,现阶段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把工作室做大。学校的创业氛围非常浓厚,身边很多人都热衷于做决策者。学校不仅提供免费创业场地,还安排导师。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教育和工业部副主任袁洪福说,城市学院里还有很多创业热情很高的学生。学校为他们安排了人力资源招聘会对接,在资金方面搭建了项目对接平台。每年都会开设创业班,包括电商班、银行班、金融特色班等,鼓励学生积极创业。
以电子商务课为例。学校邀请著名企业家和金融专家给学生上课。学生们渴望知识。每个班有200个名额,但报名人数超过1000人。
10天跑部门问不到优惠政策
大学生创客只得向父母求助
与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不同,一些创客群体进入社会后,施展拳脚的空间被束缚。
城市学院的学生谷雨说,他在大学的时候就想建立一个众筹网站,所以他计划了一年多。毕业后,他和大学里的同学们一起成立了一个“微买家”网站。这个网站类似于淘宝、JD.COM这样的商场,但不是传统的“你付钱,我卖给你货”,而是以“竞价”的方式运营。
比如一件商品价值100元,等值分成100份,每个人都可以订阅。在收集到100份后,“微购者”会通过抽奖的方式随机选择其中一份,并送出商品。客户可以买一份或100份,但投入越多,中奖概率越大。一旦客户的幸运价值爆发,就有望以低价赢得有价值的商品。
然而,今年申请大学生创业贷款时,遇到了困难。“我了解到各地有大学生免息贷款,我也想在我市申请免息贷款。我可以连续跑两个部门,前后用了10多天。”古玉说,后来有人推荐他去银行借钱,但是需要抵押物或者担保人,他们没有这些资源。
“微购”将于今年4月上线。无奈之下,古玉等四人只能硬着头皮向父母要钱创业。虽然父母支持孩子自己创业,但他们也承受着这笔昂贵的费用。古玉说,为了说服父母支持自己,他提出先不买车,而是用准备买车的钱创业。
另一个学生甚至拿出了
nt-size:15px;">缺乏抵押资产银行不愿做评估袁红富说,很多学生在学校里得到了比较好的创业锻炼,但毕业一到社会上,面对创业成本过大、创业资源不足等问题,没人扶一把,就会迅速灭亡。
“我市对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并不明显。学生们在学校里遇到的都是小风小雨,一出校门那就是狂风暴雨,所以‘夭折’的不少。”袁红富说,社会力量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也不够,这些都是他们做大学生创业指导的尴尬。
较大的问题在于融资,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多半属于轻资产的商贸服务业,缺乏可抵押的资产,因此较难获得贷款。同时,不少大学生创客还反映,现行的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程序也相对复杂,他们大多是通过学生合伙人集资合股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直接限制了创业发展。
我市一银行人士表示,目前多家银行说是会给予大学生创客以支持,但实际上推出的优惠产品少之又少。再加上大学生贷款时缺乏抵押资产、担保条件,推出的一些核心项目,如拍微电影等,很难让银行为其做风险评估,大学生贷款实际上还是很难。成立创业基金组织和银行一起分担风险,或是一种选择。
“我们虽一直在帮学生尽心尽力地创业,但最终能有几个项目存活,还要接受社会的检验。”袁红富建议,政府部门应给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一张“垫子”,避免大学生创客在走出校门后,因强行“硬着陆”而受伤。
如可对从事电商的大学生创客,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简化大学生创业的工商注册登记手续等。有了这样一张政府帮扶的“垫子”,学生在步入社会时才能有效实现“软着陆”,这对学生和社会都是有好处的。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