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市政府第15届14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新时期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广州将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配置,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助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风投创投之都
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
《实施意见》定义了六个关键任务。首要任务是加快风险投资的资本建设。鼓励和支持风险投资机构通过上市、发行公司债券、公司债等固定收益产品、募集保险资金等方式形成市场化、多元化的资金来源。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创业投资,对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内部管理人员实施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完善员工跟进机制,审慎推动符合条件的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实行员工持股。标杆“深圳创投”,探索市级国有创投融合,打造覆盖种子、天使、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等各个阶段的全资金链的国有“标杆”创投机构。
引导社会资本“早投资”“小投资”。聚焦“早投资”“小投资”,围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赛区)项目和科技人才项目,探索利用金融科技资金开展天使股权直接投资;调整优化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管理运营模式,加大引导社会资本联合设立天使投资子基金力度,加大天使科技创新项目投资力度。对在广州市种子期、初创期投资中小科技企业的股权投资机构,按实际收到投资额的15%给予奖励支持,每年最高500万元。完善政府性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市、区政府性基金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和项目资源共享,形成不同导向、上下联动、相互支撑的政府性基金管理体系。建立市、区政府资金协调联动机制,建立政府资金与科技项目对接机制,煽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培育和引进风险投资机构和人才,探索依托头部风险投资机构,打造培育风险投资机构的专业孵化载体,并按全市孵化载体扶持政策给予补贴和支持;在众所周知的清算科学、投资中国和融资清单的基础上,对头部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了“定向投资”。此外,黄浦区和南沙区是主要区域,也是国内外标志性的风险投资聚集区,如美国硅谷、深圳南山区、北京中关村等。都有针对性,力争在3-5年内建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标性”风险投资集聚区。探索建立基于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的私募股权转让平台,探索设立私募股权S基金(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拓宽风险投资机构退出渠道。
建立科技企业信贷统计机制
力争信贷年增速不低于15%
第二项重点任务是进一步提高科技信用水平。《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广州地区科技企业信用统计机制,动态监测科技信用情况,争取全市科技信用年增长率不低于15%。将科技企业贷款作为广州市银行机构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同时,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这样一种
《实施意见》强调,要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制度,市财政对新设立和新增区级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给予补贴,补贴比例不超过区财政新增投资的40%。此外,发挥风险补偿机制和市场化贷款服务机制的作用。扩大中小科技企业信用风险补偿
521570975257860" mention-index="0">资金池覆盖面,支持设立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形成市、区风险补偿叠加效应,进一步提高银行给科技企业放贷积极性。实施 “科创领头羊”工程
5年内推动至少60家科企上市
第三项重点任务是大力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实施意见》提出,实施挂牌上市 “科创领头羊”工程。发挥上海证券交易所南方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服务基地、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华南基地、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等资本市场平台服务优势,坚持境内境外上市并举,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市场板块并重,争取5年内推动不少于60家科技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同时,支持科技企业发债融资,支持市场化并购重组,加快发展知识产权服务市场。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广州市民营上市科技企业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科技企业并购基金。
开展广深风投创投融合发展行动
探索共设投资基金
第四项重点任务是开展区域科技金融合作。《实施意见》提出,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广深“双城联动”发展为契机,整合广州优质科技项目资源与深圳风投创投资源优势,开展广深风投创投融合发展行动,推动两地风投创投机构互设分支机构或区域性总部,加强两地风投创投机构交流和项目信息共享,探索两地共同设立专门投资天使类科技创新项目的投资基金。同时,探索设立广佛科技金融合作示范区,在创新创业活动、政府基金、科技信贷、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
在穗港澳科技金融合作方面,在南沙区、黄埔区开展穗港澳科技金融合作试点。推动港澳机构投资者通过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参与投资广州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基金);争取落地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和合格境内投资企业(QDIE)试点,支持广州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境外投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探索由穗港澳三地机构共同设立大湾区相关科创基金。
探索科技金融服务联动创新
解决科企流动性难题
第五项重点任务是探索科技金融服务联动创新。包括建立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市场化企业支持体系,扩大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赛区)规模,搭建大赛专有系统,自主开展大赛,依托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赛区),探索“以投代评”“以赛代评”联动创新,将符合条件的获得风投创投机构投资的参赛科技企业直接纳入广州赛区决赛,更好地发掘培育科技企业。依托广州市相关政府基金、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风险资金池,联合相关创业投资机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探索投贷联动、投债联动、投保联动等科技金融服务创新,通过“贷款+远期期权”“贷款+外部投资”等形式,为科技企业提供更优质科技金融服务。
同时,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围绕解决科技企业流动性难题,探索联合风控、前置征信、股债联动、远期首购等创新模式,拓宽科技企业风险资产处置退出渠道。
建设“科技金融智慧大脑”
为科企提供智能匹配服务
第六项重点任务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依托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科技金融智慧大脑”,通过大数据精准“画像”,搭建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体系,为科技企业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股权+债权”智能撮合匹配“一站式”服务。联合广东财经大学、中国科技金融联盟等机构,共同打造科技金融智库,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天使投资联盟,联动广州创投周、财富科技论坛等活动,打造科技金融高峰盛会品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延伸科技金融服务链条。支持与科技金融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为银行、创业投资机构等提供财务及法律咨询、市场预测、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等多元化服务。
此外,依托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联合银行、投资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开展“科技金融特派员”试点,面向科技企业开展科技金融政策宣讲、业务辅导培训、投融资对接等服务,下沉科技金融服务力量,打通科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培养科技金融人才方面,建立政府机关干部到金融机构挂职交流机制;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南方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服务基地等机构面向全市科技企业家,开展科技金融培训;联合广东财经大学、相关投资机构,打造“创投硕士班”,培养本土高端创投人才。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方晴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彭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