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刘晨也有些不敢相信,毕业一年多的自己在遇到疫情的情况下,月收入竟翻了十倍。面对如今舒心的生活,刘晨最想对市就业部门说声感谢。她说,一笔20万元的无息贷款,犹如雪中送炭,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
刘晨和她的超市
创业贷款“找上门”
2019年,刘晨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从广州毕业后,她回到呼和浩特,根据专业在一家民营企业找到了一份人力资源工作。
刚毕业,工资不高,但工作量大。即便如此,刘晨还是坚持在这份工作中学习更多的经验。
刘晨没想到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打乱了她的计划。
回到包头市达茂旗白灵庙镇过年的刘晨被困家中,疫情也让刘晨的私营企业经营困难。
面对这样的情况,刘晨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创业。
“因为当时房子里有一个底商,位置在小区里。疫情防控期间大家出门买东西也不方便。我想到小区开个超市,方便百姓,解决百姓。你自己的生计问题。”刘晨说。
首先,刘晨开店,开了一家“生鲜超市”。
刘晨告诉记者,她的超市今年3月才开业,刚开始经营并不顺利。
“钱不够。我一开始只能输入一些基本项目,所以做得不好。我总想把一些在达摩其很难买到的物品放到我的超市里,但它们都需要资金支持。”刘晨说。
当刘晨觉得自己的生意受阻时,达茂旗就业局主动找到了她。
“我们去社区宣讲了创业培训和补贴政策。了解到刘晨的情况后,我们鼓励她申请就业创业免息贷款。刘晨也很感兴趣。没多久就准备好了所有材料,8月底递交了申请。就业部门审查检查后,确定符合条件,9月份向她发放了20万元免息贷款。”达茂旗就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笔贷款成了刘晨创业的助推器。
因此,刘晨将年轻人的新思维和发达城市的想法融入到自己的创业项目中。
10月13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刘晨的“鲜优超市”。300平米的超市里琳琅满目,商品琳琅满目,来超市购物的人络绎不绝。
“这些饼干、零食和果蔬在市内大超市可能很常见,但在达茂旗却不容易买到。很多人走进我的超市,说这里的东西特别新鲜全面,这也实现了我当初想——给达茂旗人民供应一些优质时尚的商品的想法。”刘晨说。
此外,在这家超市里,还有达茂旗首款微信扫码支付仪、自助饮水机等先进设备,成为达茂旗美好生活的最佳体现,刘晨的月收入也增长了十倍。
一技之长来傍身
包头有很多像刘晨这样的例子。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市就业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稳定就业、促进就业。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服务和各类就业创业培训,帮助我市就业工作,特别是少数民族就业工作,并提供多项政策措施予以保障。
utiaoimg.com/large/pgc-image/7dd4fbdf864f4131b02427616586332b" />10月13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达茂旗的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专项培训班与首届奶制品制作培训班,两个班共有100多名学员参与培训。
现场,来自专业培训学校的老师们为大家讲解着奶制品与民族手工艺制品的制作知识,学员们听得十分认真。
“这些学员好多都是牧民,从牧区来到镇上也就是打些零工,属于就业困难群体,我们希望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促进他们就业创业。”达茂旗就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培训特别好,我是从牧区来的,想着今后能自己在镇上开个奶食店,现在学的这些技能都能用上。”学员乌兰齐齐格告诉记者。
据包头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主任李斌介绍,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不断加大贷款扶持力度,降低门槛、扩大范围、提高额度、放宽期限、优化程序,着力解决各类重点群体,尤其是少数民族创业者复工复产资金难题。
截至9月底,我市共为2125名创业者和16家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86亿元,其中,为220名少数民族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76万元。
下一步,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将进一步落实政策、强化服务,宣传创业担保贷款的优惠政策,为申请贷款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创业担保贷款服务。
同时,加强跟踪服务指导,将有创业愿望的少数民族创业者列入提供贷款指导跟踪服务计划名单,建立少数民族申贷受理绿色通道,为少数民族创业者提供申贷受理、贷款发放等全方位服务,激发少数民族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热情,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