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视觉中国)
在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应梅 ,的社交平台上搜索“剧本杀”,很容易找到一桌人围着哭的场景。这是剧本杀青后玩家还没从角色中出来的样子。“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但是当你玩剧本杀人的时候,你可以体验到各种各样的生命。在那几个小时里,你不必扮演自己。”作为一名玩家和剧本创作者,邵熙这样说。
剧本杀在中国持续爆发。最近市场上也出现了红色题材的剧本杀。热播剧《觉醒年代》被写死了。剧本里已经有了一些知名的影视IPs杀品,关于探案的综艺也在火上浇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被脚本杀死的线下门店数量已经达到3万家,三年间增长了十几倍。这使得剧本成为商业领域的热点,很多人在这里找到了新的职业方向。
齐琦是一个推理爱好者。她在国外学习期间兼职做剧本作家。在过去的三年里,她出版了12部作品。嘉安从影视行业转行演剧本创业,并开设了剧本创作工作室。资深玩家陶然去年投资了一家常客商店,并加入了这家商店。
这是一个绝对年轻的行业。创作者多为1997年和1999年出生的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新玩家也是00后。新兴产业也有成长问题,火了两年就能看到天花板。剧本销量有限,行业乱象猖獗,如盗版、抄袭等。许多接受采访的员工直言要求有效监管,行业需要监管。对行业的焦虑也困扰着这些年轻人。
转行做剧本杀
嘉安看到剧本杀领域达不到产业化水平,想借鉴影视行业的经验,打造剧本杀。2020年6月,他离开字节跳动,回到长沙开了一家剧本杀店。在此之前,嘉安有7年的影视行业经验,先后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之后加入影视公司,还在做过文学IP策划。
从去年10月工作室成立到今年4月,嘉安“隐藏角色”工作室已经为作品《热搜》的创作工作了半年。
这是以韩国娱乐明星自杀为背景写的剧本。分箱销售两个月后,全球销售超过3500套,在韩国、东京、新加坡、纽约、墨尔本、加拿大渥太华等国家和地区的线下门店销售。
在剧本杀行业,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同样是创作者的齐琦说,他的作品销量还没有超过1000套,最新的恐怖书也在200套左右。齐琦认为它是“合格的”。创作者《以父之名》个人销量1000多套。"一般来说,装箱500套以上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然而,这一销售收入仍不及嘉安的预期。3500多台销售带来的净利润约30万到40万。为此工作室投入了半年时间,用了三个编剧。分算下来,每人半年平均拿到的钱在10万元以上。“算上个人的人头,其实月收入也就一两千元,跟你在大互联网公司的工资差不多,但可能没有大厂稳定。”
后续嘉安和Studio会加快创作进程,“尽量缩短,但也会担心影响整个内容的质量,所以会平衡。一个半月不卖,或者4个月不卖。一个作者产生一本书的节奏,比较科学,还是要经过选题策划的阶段。”
剧本杀剧本一般在8 ~ 10万字,相当于一个短篇小说的字数。邵熙花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创作剧本,包括人物剧本、组织者手册和线索卡。齐琦的创作周期也是一到两个月,“是一般作者的两倍,平均两到三个月”。齐琦喜欢把详细的提纲写好,这样会更快。
编剧都是年轻人。在嘉安工作室签约的作者都是去年和今年毕业的。
出生于1997年的齐琦从事剧本创作已经三年了。他在法国留学期间接触到剧本杀,成为兼职作家。今年毕业后,他回到中国继续写剧本杀人。浅汐,1999年出生,今年也刚毕业。他去年夏天入行,和开剧本杀店的朋友合作,然后开始独立创作。
没
赚多少钱,“坑”却不少作为创作者,七柒的遭遇,反映了创作者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有平台以免费本的价格购买了我的剧本,在半年之后,他看这个剧本玩的人很多,评分也很高,突然改成了付费本,但是没有跟我有任何商量。”七柒表示,目前根据平台评分这个本子已经有超过3万人付费,带给平台的营收超过15万元,而七柒当初只拿到了300块的稿费。
线上本签约有免费版和付费本,免费就是所有玩家都可以免费去玩,付费本是只有玩家付钱才能去玩这个剧本。所以平台买断的时候,免费是一个价格,付费是一个价格。沟通之后,平台以老本子不会有人玩为理由,不愿意再给七柒付赚取的费用。
七柒表示,想要入行的人要小心这些坑,准备入行的人要知道这行其实很困难。这三年七柒一直是边上学或者实习,同时兼职做剧本杀创作。三年来,总共收入大概10万出头,“大概有六位数了,但是我不确定具体是多少。”
线上作品一共也就赚了六七千块钱,“有两个剧本大概是两千块,其余四五个就是几百的稿费,真的非常惨。”线下作品收益一般会在2万元到5万元之间,多一点的能有4万元。线下还有个没结尾款的两万多,“我真的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拿到,先当它不存在。”
浅汐提到,个人的年收入大概在10万元左右,并进一步解释,因为收入和销量挂钩,所以每一个剧本杀作者都没有一个确定的收入。“能力强,出本速度快,并且运气好,销量爆的作者,能赚到的钱,也是难以想象的。”
对于剧本杀行业,家安更多还是焦虑,过去在影视公司和大厂的工作,更有行业前景,也有明确的行业规则。相比之下,剧本杀作为新行业,很多规则不明,显得有些野生。“这个行业原本属于灰色地带,毕竟没有书号之类的,严格说可能是非法出版物,现在逐渐在往正规转型。”作为广告公司创业者,同时也兼顾门店经营的淘然这样说到。
七柒表示,刚开始接触剧本杀的时候,店家会把东西打印出来,或者直接给你一个word文档电子版。“有些打擦边球的,有黄暴内容的剧本,还会卖得特别好”,“线上现在监管非常严格,比如涉及角色死亡的,死者年龄不能低于16岁”,不过很多线下门店目前监管不到,“你没有出版号,自己找个印刷厂印了就结束了。”
七柒和签约的发行公司,现在会做一些作品登记,做正规渠道投放。
家安说,“你很难说人家是盗版”,不过买一个本,去高清扫描再打印,已经成为行业默认的行为,“他们会影响很多工作室的收益,为什么我说我们的收益就这么高了。我不敢说70%的门店都会用盗版,但是一定大部分门店都在用。”
剧本杀现在还面对的问题是,“剧本杀既不属于文学出版,也不属于电影视听领域,涉及印刷又属于游戏,也不完全是桌游,也不完全是小说”。不过家安认为,涉及内容出版物,国家层面肯定会出手管理。
店越开越多,玩家被稀释
七柒认识的一个店家开店三个月倒闭了。“门店太多了,之前都听说,开个剧本店稳赚不赔,然后就砸了好几十万进去。结果每个月连房租都拿不回来,因为根本没有新用户。老用户都有自己喜欢去的店,你想要新用户真的就很难。”
跟风入行就很快倒闭了。“他之前买了我的剧本,因为他还想攒一点城限本吸引顾客。后来他发现根本没有顾客。”这位店家后来还通过七柒,将剧本转二手给其他店家,做了最后的亏损回本。“之后他就直接退群了,就销声匿迹了。”
“店铺多了,玩家就会被稀释。”在南京经营剧本杀门店的淘然提到,光南京新街口就有二三百家。而入门玩家多为00后。淘然表示,现在入行的剧本杀店非常难,因为已经是红海了,要吸引的客流基本都是新人,年龄层段比较偏小的。所以要么装修好,要么占地大。而老店目前也在争夺老客和吸引新客。
另一方面,淘然也提到门店主要靠发行剧本来盈利。拿剧本也有一个关系网,“老店在剧本杀发行那里基本已经站住了脚,所以拿城限独家剧本会相对容易。但是新店就不同了,要打通和维系关系,成本相对较大。”
七柒提到,现在店家买本非常谨慎。店家会更偏向于购买网上宣传最火的本子,大多数玩家也对网上比较火的剧本,更感兴趣。“的确有很多小众,但是质量很好的作品,就是连本儿钱都没挣回来。”
“所以我现在其实不是很愿意发盒装,因为发城限的话,就是店家关注度比较高。店家买城限还会自己上车体验一下,所以好坏店家能根据自己体验的得出来。发盒装就很不稳定,你永远不知道,市场什么时候,能反映出来这个作品是好是坏。甚至他很多店家都看不到你这个作品。”
现在剧本销售一共分为三类,盒装、城限和独家。盒装是全国所有店都可以售卖,甚至海外都可以售卖;城限是一个城市限量销售给三到四个店家,店家用这个本子去吸引顾客;独家是一个城市只卖一套。独家价格最高,城限也比盒装价格高。盒装本单价300到600不等,一般是500元,城限的价格在1000元~2000元之间,独家价格可以达到3000元~5000元。
现在创作者们也在寻求收入的多样化。家安的工作室新作品《让蝉声渐响》就与芒果TV签订了合作,对方预订了100份,会按照市场价的六折到八折售卖给对方。这个刚好已经平衡掉了工作室的成本,“这对一个小型工作室来说,是蛮好的一件事,在还没有正式上线前,你的成本就已经拿到了。”家安说到。
家安表示,单靠卖剧本去盈利难活下去,还会做一些跨领域的事情,比如做IP改编授权的本子。也会跟一些商务品牌进行合作,比如根据产品做一个定制化的剧本杀本子。
现在七柒会接一些剧本杀衍生的一些东西,比如一些景区项目。旅游局有宣传需求,想请编剧给这个景区加一个故事,外加上一些挑战,像《萌探探探案》的模式,让更多的人过来游玩。
家安认为,剧本杀的受众也是二八比例,80%的玩家,只会把剧本杀当成打发时间的娱乐活动,只有20%的玩家对于内容品质要求很高,他们想玩的不是传统的商业作品,而更想玩纯粹的推理。因为剧本杀的起源是推理,只不过发展到现在,出现了欢乐本、恐怖本、阵营本等。
“正是这20%的玩家撑着这个行业不停地往前走,靠他们才会反哺创作者,他们也会成为行业的意见领袖。跟影评大V一样,他们会把这些作品传播出去,然后让更多受众趋之若鹜地玩这些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