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泰海网
据厦门日报报道,厦门火炬高新区30岁!回顾其30年的发展,“第一”和“开拓”是热词。这些“第一”和“举措”,不仅直观地反映了火炬高新区创新驱动和产业发展成就,更是高新区30年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也镌刻着勇在前沿、敢为人先的火炬手们的精神高度,为改革创新贡献着“火炬经验”和“火炬智慧”。
[创新引领】
平板显示产业成为厦门
第一条千亿产业链
柔性曲面屏、无边框全屏,或者高分辨率液晶屏,这些大家每天接触到的平板显示产品的供应商很可能来自厦门火炬高新区。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光电平板显示产业集群试点,火炬高新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力引进光电企业,发展平板显示技术,助推厦门首个千亿元——平板显示产业链诞生。
如今,厦门火炬高新区平板显示产业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拥有天马、AUO、TPV、洪辰等多家百亿规模龙头企业。近年来,火炬高新区对新型显示产业做了前瞻性规划,先后引进了电玻璃基板、天马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龙力科技新型显示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为产业链迈向价值链高端积累发展动力。今年3月,厦门火炬高新区电子信息(光电显示)连续两年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最高等级“五星级”。
海峡两岸合资建设
第一座12英寸晶圆厂
平板显示产业是我市第一条千亿产业链。图为高新区领先的平板显示企业天马研发场景。(图片由天马微电子提供)
集成电路俗称“芯片”,被称为“工业粮食”,是我市培育的千亿级产业链集群之一。位于厦门火炬高新区的连欣集成电路制造项目是海峡两岸共建的第一家12英寸晶圆厂。在这个龙头项目的带动下,帮助我市从无到有,构建了完整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链。现在,连欣集成电路已经成为mainland China 40纳米和28纳米工艺成品率最高的芯片制造企业。
截至目前,厦门火炬高新区已集聚、紫光展锐、汉天成、迈瑞风创光学口罩、鑫越彩虹、凌阳华信等200多家集成电路及配套企业。初步形成了涵盖“芯片设计、材料与设备、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应用”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布局,产业规模和质量居全国第一。
厦门软件园
“成长性”指数两度全国第一
作为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核心载体,厦门软件园“成长指数”两次蝉联全国第一,位列全国十大重点软件园。自2018年以来,园区收入连续三年突破千亿元。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厦门软件园优势产业犹如璀璨星辰,形成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电子商务、智慧城市与产业应用、移动互联网”五大产业板块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占比超过90%。
2020年,金砖国家未来创新基地、国家网络视听基地、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开放应用(厦门)基地落地园区,带动数字服务业、智能视听产业、大数据产业集聚。
[开放开发]
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5px;">成跨国企业入华第一站身为“特区的特区”,厦门火炬高新区一开始就以开放的姿态,拥抱、融入世界,获跨国企业青睐,截至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在厦门火炬高新区设立项目31个。这其中,ABB、戴尔都将厦门火炬高新区作为入华首站,并在此扎根、发展。
如今,戴尔在厦门已有三家企业,在戴尔的带动下,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产业成为火炬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位于火炬(翔安)产业区的ABB厦门工业中心已成为ABB在全球最大的创新和制造基地,为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供应产品。

ABB厦门工业中心。(资料图)
【改革先锋】
全国首部鼓励留学人员
回国创业工作地方性法规
2002年,在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的积极推动下,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该规定成为全国首部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对我市吸引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发挥了重大作用。2002年当年,入驻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的留学人员企业达到58家,为上年度的三倍多。2005年3月,国家人事部正式与厦门市政府共建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加挂“中国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该荣誉的获得使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成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乐土。
全省第一个
企业数破万的开发区
2020年12月,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册企业数突破一万家,成为我省首个企业数破万家的开发区。企业数量作为经济“晴雨表”,凸显了这片创新创业热土的产业吸附力。
近年来,火炬高新区深化“放管服”,重点围绕人才、资金、土地、市场等要素,加大政策和服务供给力度。尤其是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免申报”政策,让企业“一趟不用跑”;推出“税易贷”,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打造火炬金融、智能制造两大新型服务平台,导入市场化经营机构,政务服务和市场服务双轮驱动,以大数据为手段,实现了企业与服务机构之间的快速撮合对接,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助力园区制造业企业向数字化升级。
全国第一所
高新区平台型产业大学
厦门市委、市政府2021年年初出台的《关于促进厦门火炬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把建设“厦门火炬大学”列入重要任务之一。火炬高新区把创办“厦门火炬大学”作为高新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写进“十四五”规划,计划把“厦门火炬大学”建成汇聚国内外专业咨询机构、高校院所、园区企业、高端人才等多方力量,打造集政企学对接、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产业智库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平台,建设我国第一所高新区平台型产业大学。
作为系统提升高新区全要素支撑的创新创业生态的重要抓手,厦门火炬大学的办学宗旨是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为园区企业创新发展赋能,助力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更好地服务于厦门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大局。
【两岸融合】
首家面向台湾科技人才创业
和技术转移的创新孵化基地
2006年,大陆第一家面向台湾科技人才创业和技术转移的创新孵化基地——厦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简称“育成中心”)揭牌。2009年,该基地被科技部批准为大陆首批“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
自成立起,育成中心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深化两岸合作交流提供经验与示范,中心已搭建十多个不同类别的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与检测机构。
【点击】
这些举措省内首创
●2010年4月,厦门红土创业投资基金成立。该基金由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和深圳创新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厦门中红石创业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是福建首家也是厦门第一个政府引导的创业投资基金。
●厦门创新创业园打造的火炬石墨烯引领福建省石墨烯产业发展。园区拥有福建省首个国家级石墨烯新材料专业孵化器,并成立全省石墨烯新材料领域唯一的省级协同创新院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分院。
●2019年12月27日,由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和厦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分别与厦门软件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厦门市外国人才服务站和移民事务服务站,在软件园一期海外人才之家正式揭牌成立。两个服务站的设立在全省范围内均属首创。
园区有这些“隐形冠军”企业
美亚柏科在电子数据取证和公安大数据领域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技术提供方;
厦门天马微电子在低温多晶硅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LTPS手机面板市场占有率已连续三年全球第一;
联芯集成电路已成为大陆40和28纳米制程良率最高的芯片制造企业;
云知声生产出全球首款面向物联网的人工智能芯片;
晋大纳米成为中国抗菌行业的领导品牌,其核心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科华数据生产的不间断电源成为国产第一品牌;
厦门半导体工业技术研究院的阻变存储器制造技术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厦门汉印热敏打印机机芯以压倒性技术优势超越日本品牌,位居全球榜首;
瀚天天成是全球第二大、中国第一大碳化硅半导体纯外延晶片生产商;
未名医药研发出全球第一支用于临床的神经生长因子药品;
易联众建成全国首个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