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五十岁创业成功的案例 45岁创业的老总

河南商报记者崔丽丽/温堂宇/图为受访者

【一句话评价】一颗小汤圆,"滚"出一个速冻大产业

隆冬时节,陈泽民开着一辆刚刚撞掉挡风玻璃的二手车来到沈阳。

当我到达那个地方时,陈泽民花了一点时间,给当地水产厂、蔬菜厂和肉联厂的经理打了电话。

我是郑州人。我发明了一种速冻饺子。我在北京疯狂地卖了它们。过来看看。在联系潜在经销商时,他告诉酒店老板给他冰箱的配电盘充电。

这是1992年的春节,再过几个月,中国速冻水饺之父陈泽民正式辞职下海。

"郑州汤圆"成标签,西安、石家庄元宵也打出"郑州"招牌

听到这个消息后,三位经理品尝了刚煮好的饺子,期待这种糯而香的中原美食会卖得好。

东北几乎没人吃过汤圆,尝过的都说味道好。陈泽民说,三全汤圆征服了经销商的味蕾,1992年首次进入东北市场。

此时他是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正准备辞职下海。

周围的人不明白,50岁,服务快30年了,不做好这份工作还得下海做个体户?

然而,陈泽民认为,如果还有出路,就不会有最后一站的创业决心。更重要的是,我们会错过难得的市场机会。

当他还是副总裁的时候,就趁着周末,抱着两盒饺子,在位于德化街的刘胡兰最大的副食店里卖。

商场负责人尝过之后,答应‘尽量卖’。

当天晚上,商场的人打来电话:陈先生,快再送10箱。你的饺子已经卖完了,回头客也找到了。

‘老陈’二话没说,连夜加班做了10盒。第二天一早,我借了一辆三轮车,拉到了商场。

进去看了一下,本来批准商场两个51的包,解释说商场卖3元,但是被商场改成了三两;之后商场涨到了三个街区、五个街区、四个街区,依然挡不住人们的购买热情。

看到速冻水饺热销,郑州每个食品加工厂都建立了速冻水饺生产线,包括大大小小几十条。

一时间,“郑州饺子好吃”的美誉不胫而走。

陈泽民去Xi、石家庄出差时,看到街边小贩在卖当地的元宵,但他们却打出了“郑州汤圆”的招牌。

速冻水饺行业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基于这一判断,1992年,50岁的陈泽民正式辞去公职,在“默默”卖了两年速冻水饺后下海创业。

供不应求,太原老太太为抢货跌断腿

1992年,国内速冻食品市场刚刚起步,而国外至少已经发展了一二十年。

如果外国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春风进入国内市场,很可能会凭借实力迅速抢占人们的餐桌。陈泽民认为,与其让外资企业进来抢占市场,不如河南和国内企业一起扩张。这也是三全放弃维护假货厂商权利的原因。

其实很多市场认可的是三全汤圆。

他回忆,春节期间,郑州一位老顾客打电话投诉:平

时都能吃到三全的汤圆,怎么过节去买,却买不着了?


"不可能啊,这个商场明明刚进了货。"陈泽民纳闷,问了才知道,三全的汤圆不愁卖,商场想趁春节先把其他厂的汤圆卖了,等过完节,再把三全的汤圆放出来,"平衡淡旺季"。


在三全的汤圆热销之前,汤圆只是一种季节性食品。陈泽民用自己发明的速冻技术,把这种元宵节才吃的食物,变成了全年热销的美食。


"当时没想着怎么赚钱,只是研究把东西做好。别的厂用1000块钱1吨的糯米粉,我用的是5000块钱1吨的泰国糯米粉。"陈泽民说,这种泰国糯米粉做出来的汤圆,膨胀系数高,吃到嘴里不粘牙,放到碗里不变形,"白白胖胖,十分好看"。


三全的"好汤圆",每到一地,都引发商户争抢。


一次,一车汤圆刚到山西太原总经销那儿,还没等卸货,等待批发的个体商户就一拥而上,本着"谁抢到是谁的",都希望多批发三全的汤圆。一个个体户老太太在争抢中,不慎跌断了腿。


陈泽民赶快让销售经理上门慰问,安慰大家不用争抢,想要多少,尽量满足。


那年代,谁代理三全的汤圆,谁就能快速致富。一个东北的小伙子代理三全的汤圆,春节前,还是蹬着辆三轮车挨个商场送货,1个多月后,就换了一辆几万块钱的金杯牌面包车。


登陆上海滩,与行业龙头正面交锋


陈泽民估摸着,进入华东市场的时机成熟了。


1992年,三全凌汤圆正式摆进了上海大型商超的冰柜里,和台资企业"龙凤",第一次相遇了。


"龙凤"已经在台湾深耕16年,主打速冻水饺,看到大陆汤圆卖得好,便从日本进口了最先进的生产线,上马汤圆产品。


"龙凤当时是行业第一,三全连前十都还没进。"陈泽民说,每次去北京开展销会,三全只有几个岛柜(冰柜),摆在小展台里;而龙凤的展台又大又排场,广告做得到处都是。


陈泽民非常羡慕。


一开始,三全拿不出1000万元的"天价"买德国进口的自动速冻双螺旋隧道,于是,自己用30万元买了铁皮、泡沫板、压缩机、涡流风机等,“土造”了中国第一条速冻汤圆生产线,日产能30吨。


不过,地处内陆,三全也有自己的优势:人力成本低、原材料成本低、对大陆市场熟悉。


"我在郑州建厂、郑州雇人生产,龙凤在上海生产、管理,成本上我们就有优势;而且我们还善于创新。"陈泽民说,和别的品牌比,龙凤创新能力算是强的,但是可能没有三全强。


资深的龙凤,有时候却是跟着三全走:三全生产汤圆,龙凤也生产汤圆;三全推出散装,龙凤也生产散装……


逐渐地,三全赶了上去。龙凤在大陆市场的步子却慢了下来。


到后来,美国亨氏收购了龙凤,希望后者助其在中国的调味料等市场上有所作为。


龙凤速冻产品市场份额掉到个位数,却始终在高端产品线有很好的布局。


2013年,股神巴菲特收购亨氏,并将旗下龙凤速冻业务出售。曾经羡慕龙凤品牌价值的三全,以2亿元价格,全资收购了龙凤。


至此,三全坐稳了中国速冻食品行业头把交椅,市场份额也提升到超过30%。


第二、第三名分别是同样来自郑州的思念,以及香港起家、属于美国通用磨坊旗下的湾仔码头。


“三全目前在成都、天津、上海、广州、郑州等地有7个生产基地,武汉的基地也在建设中。位于郑州的全亚洲顶级的自动化冷库,采用世界上先进的制冷设备、保温技术。”陈泽民介绍。


龙凤的50多名管理人员来三全厂区参观,看到三全生产线的规模和现代化程度,曾经的疑虑,也彻底打消了。


1989年,陈泽民向邻居借了1.5万元,想做点冷饮小生意;2008年2月,三全食品在A股上市;2017年,三全食品实现营收52.56亿元。


“三全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纪念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三全,也没有民营企业的今天。”陈泽民说。


【个人感悟】


我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一个赶上了中国改革好机遇的、再普通不过的人。我们心存感恩,时代给了我们这代人机会,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去拼搏、去奋斗。


在发明速冻汤圆后,大家叫我“中华汤圆王”,后来,大家叫我“中国速冻食品专家”,现在他们叫我“中国世界餐桌的系统供应商”。


我理解,企业家就是敢冒险、敢创新、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今年76岁了,还在创新,还在二次创业、三次创业。


(编辑 戴晨曦 华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