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丛树
来源|鲁商儒学
1976年,高中毕业的山东泰安人薛向东回到村里,很快就有机会在供销社下属的一家餐馆当起了临时厨师。他是一个好厨师,有一次当地一家国企的领导吃了,表扬了,就调到自己的企业当厨师。
几年后,在潍坊,1983年,19岁的王桂波高高兴兴参军,却被分配到烹饪班,这或多或少让他失去了当将军的梦想。
他们自己也没想到。多年后,他们都在海上创业,几十年后,他们成为富豪榜上的富豪,拥有数亿财富,其中薛向东的财富高达180亿元。
1、高中毕业生,回乡当炊事员
回到村里的薛向东,被视为当地知识分子。虽然只是一个临时厨师,薛却潜心向师傅学习,买了各种烹饪书籍,研究如何更好地炒菜。很快,薛向东的烹饪水平大大提高,油炸食品得到了客人的认可和好评。
有一次,当地一个国企领导吃了他的油炸食品后,对他的手艺赞不绝口,把他调到自己企业的食堂继续当厨师。
看过《平凡的世界》的人都知道,当年也是高中毕业的孙少平,花了大力气在几百里外的山沟里挖煤,干着又脏又累又危险的活。
在很多人眼里,农村娃残雪在她家门前的国企谋得一份工作。
他比孙少平幸运。1977年,在中断10年恢复高考后,孙少平没能如愿进入大学。薛向东孤注一掷,立即辞掉工作,全力复习备考。1978年,他取得了好成绩,被湖南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当我申请志愿者的时候,我只是觉得计算机和其他专业很神秘,所以我申请了计算机。
毕业后,薛被分配到机械工业部工作。几年后,他去了一家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公司,成为了一名和现在类似的码农,一路成为总工程师。
鲤鱼跃龙门,农村娃的铁饭碗越来越稳。
2、从炊事员到服装厂厂长
年薛从东大毕业时,还是某系的一个勉强的厨子。1987年,当他回到家乡时,他仍然没有摆脱厨师的角色。他被分配到诸城市劳动局下属的一家劳务公司当厨师。他也是一个不愿意孤独的厨师。劳务公司下面有一家服装厂。王桂波经常就如何让工厂变得更好向领导提出建议。
领导看到这个年轻人非常聪明、勤奋、有思想,没过多久,他就被提升为服装厂厂长。
1992年,已经对服装有所了解的王桂波和一位同事创办了一家缝纫设备运营公司,主要为服装厂提供缝纫配件。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一步步推动和进化的。有一次,王桂波去上海出差,他敏感地发现西装可能会成为未来的流行服装。回到诸城后
,他向亲戚朋友们借了3万元,创办了一家西装厂——诸城第一家西装厂。从蹬三轮车送货开始,王桂波的生意一天天慢慢做大。
真正让他发家的是,1994年3月,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得到某铁路局要给员工要换工装的消息,共5万多套,他马上找过去,说自己能给对方做。对方不放心,提出要到厂里看看,一周后去。
其实,当时他的工厂只是个小作坊。他以各种借口说晚十来天再去。就是在这10多天里,他通过各种办法紧急租了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借来设备,紧急招来几十个员工。等对方来了一看,妥妥的大厂,就把活给了他们。
这是一个起点,随后他们从代工逐渐创立自己的品牌,多年后,王桂波和他的新郎希努尔成为西装大王。
2010年,希努尔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3、被同学拉下水的薛向东
王桂波出来办公司卖缝纫机配件当年,薛向东也迎来了一次改变。
当时他已经是公司总经理助理、总工程师,一天,同学告诉他一个信息,说国外一家很大的计算机系统集成公司要在中国设一位首席代表,问他愿不愿意干。
1992年,是继被称为中国企业家元年1984年之后,又一个下海高峰时期。当时一股新的改革开放春风正从中国南端的海边吹来。这一波下海潮的主力,是像薛向东这样在体制内工作而又内心躁动的高级知识分子。薛向东顺势答应了。

但现实总没有理想那样美好,他很快发现,自己与对方理念相差太远。既然已经下海,他索性与人成立了公司,叫“东华诚信”。这家公司就是日后东华软件的起点。
2006年,东华诚信子公司东华软件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而早在前一年,他就登上了富豪榜,财富达6亿元。
如今,薛向东持有东华软件约27%的股份。在不久前发布的2020年胡润百富榜上,他的财富为185亿元。
2017年,王桂波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希努尔大部分股份转让给广东一家民营企业,让出了大股东的位置。不过,其仍掌控新郎希努尔集团。这个集仍以服装 、家具生产为主业,同时还有房地产开发、酒店等诸多产业,整个集团员工达8600多人。

在2020年胡润百富榜上,王桂波的财富为32亿元。
王桂波今年56岁,薛向东61岁,当年的两个炊事员,如今都已成为亿万富豪,这是他们三四十年前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