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想把这个学习俱乐部的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商业现象的,另一部分是关于社会现象的
我比较随意。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你有什么想听的,可以给我留言。
好了,进入正题,前两天发布了小米10,这也是小米的第10个年头。借此机会,我们将谈谈小米的创业历史
这篇文章有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雷军的创业史,一个是MI10开始冲击高端市场的一些分析
雷先生在的地位相当高。他和局座以及唐国强可谓是哔哩哔哩的三驾马车。在互联网圈,他也是资深创业老手
记得之前朋友问我,罗永浩那年锤子手机最火的时候,他说,你觉得老罗灿做小米吗?事实上,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大家可能觉得机构需要混合资质,互联网需要创意和想法。不知道现在的互联网行业需要看资质吗
如今,资本市场已经成熟了很多。不像之前的o2o大战,拍一个ppt说想做一个o2o项目可以获得投资。现在你不能说你不能通过思考和创造力做大事,但是想象一下李彦宏。一次创业做百度基本不可能
在这个圈子里,决定你能否突围的是创始人的融资能力。谁的钱多谁就能赢。很简单。雷军在资源、经验、融资能力上与罗永浩不在一个水平
15px;">今年小米现金储备566亿 ,2020年研发费用将超过100亿
哪怕在锤子手机最火的时候,老罗的那点融资是远远不够研发核心科技的,所以他只能靠软件去打这个市场
老罗通过锤子手机让他具备了一定的江湖地位,积累了一些资源和经验,在未来的几年到十几年里,相信他也会大展拳脚

所以这里也奉劝想创业的朋友们,好创意并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评估好自己和团队的能力范围,选择合适的方向创业。有点跑偏了,我们说回来

雷军大学时就读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在大四的时候,受《硅谷之火》这本书里的乔布斯早起创业故事影响,也兴奋的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这家公司卖过电脑,搞过印刷,仿制过汉卡(为一种汉字系统专门设计的扩展卡),后来被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盗版了,而且价格更低,质量更好,就大概类似深圳小马哥的打架方式吧,所以最后雷军的小公司也被打倒了

这一次创业也算是给雷军积累了经验,首先不能什么都卖,要“力”出一孔,第二是要建立自己的壁垒,不能让别人说打就打倒。
大学毕业后,雷军来到了互联网创业机会比较多的北京,正式开始了他的北漂生涯,在一次计算机展览会上,认识了金山软件的创始人求伯君,真的和他的名字一样,求到了伯乐

雷军从22岁进入金山,一直工作到38岁,在金山工作了整整16个年头,这期间从金山的第六号员工在到总经理,并打造了很多当时占据市场较高份额的产品,如金山毒霸、WPS等软件,最终也成功带领金山在香港上市
这一段经历可谓是雷军的重要基石,见证了互联网在中国兴起的全过程,经历了一个公司从创业到上市的全过程,这点太难得了,是用多少钱也换不来的
这样让我想起朋友在ofo衰败的时候感慨创始人戴威,我其实想的是,我宁愿做成为老赖后的戴威,年仅29岁的戴威看到了多少人一辈子都看不到的世界!这种经历是无价之宝
金山上市两年后,雷军从金山辞职,不创业的时候那就看看别人创业在做什么,于是转身成为天使投资人,投资的十几家公司,欢聚时代、拉卡拉、迅雷、知乎等公司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这个过程,雷军在识别风口、产品设计、风险控制也积累了大量经验
2010年,移动互联网的元年,从创业者到投资人,雷军也完成了对自己的修炼,移动互联网的基础硬件是手机,智能手机行业有着无穷的想象力,和看不到顶的天花板,雷军嗅到了这个风口,于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小米诞生了

柳传志老爷子说过,创业无非是三件事,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雷军在搭班子这件事上可谓下足了功夫
雷军做了一个很长的表格,里面都是要找的一些人员备选名单,最开始找到的是李开复的左膀右臂—林斌,和当时在金山的老部下—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
他们经常约见在咖啡厅,没日没夜的聊天,聊着对小米商业模式的构想:“我们先从开源的安卓系统切入,做更适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交互和功能,等为国人定制的操作系统被用户接受了,我们在做手机,然后我们开电商直营店卖手机,砍掉传统的代理商模式,最终我们靠软件和互联网服务来挣钱”

林斌(左4)黎万强(右2)
我们看看雷军最终搭的豪华班底,明星履历,分工合理,技能互补,这样的阵容,对于拿前几轮的融资来说,那简直是手到擒来。投资人是要抢破头都要投的
先看看战略的第一步miui系统,MIUI系统发布于公司成立后的第四个月,简单来说,就是一款基于国人使用习惯深度定制的安卓操作系统,这个系统怎么做呢,其实和谷歌的“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的道理一样

雷军希望让所有的发烧友用户来共同参这个系统的建设,听取每个人的建议,认真回复和用户交流,让他们感觉自己就是小米的一员,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每周一个版本的迭代速度,像迭代软件那样迭代系统,放眼全球,小米也是第一家
在发布miui系统后的四个月,又发布了“米聊”,靠这样的诚意,吸引来了一大批铁杆发烧友,发烧友即行内的重度使用者,也是一定程度上的意见领袖,正式有了这帮意见领袖级的用户,才得以让小米这个品牌在手机圈子内,未做任何活动和广告的情况下,快速获的了更多人的认可。

2011年8月,也就是公司成立1年零4个月后,MI1手机终于发布了,小米也正式踏出了产业链布局的第一步

在做MI1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手机是一个非常依靠产业链的产品,一流供应商很难看上小米这家创业公司,而且他们并不缺订单,当时全球前100名的供应商中,85家都直接拒绝了和小米合作
事情的转折点在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了地震、海啸以及核泄漏,外国游客都在逃离日本,而雷军却带队逆行日本,夏普也是被小米的诚意打动,最终同意与之合作,屏幕终于有了着落

在芯片上,为了与高通能正式沟通上,负责产业链的林斌就等待了2个月的时间,签约花了2个月,具体对接产品规格等数据上又花了3个月,在解决供应链问题上面,小米前前后后花了将近1年的时间

在看当时的手机市场,一类是价格高,性能好的苹果和三星,一类是价格便宜,性能低的国产安卓品牌和一大堆山寨货,而小米的定位则是价格低的同时具备高性能
从2011年8月MI1发布到2014年,用了2年半的时间把手机从0做到了中国出货量第一、全球出货量第三,这也让小米成为全球500强最快的企业
一路高歌的小米在2016年却遭遇到了滑铁卢,小米已被华为、OPPO、vivo、苹果超越,仅排在第五。从450亿美元的市值跌落到40亿
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和营销策略都出了问题,也因为产业链的问题,一整年没有重量级的产品作为支撑,小米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这时的互联网获客成本逐渐增加,直逼线下
一直以粉丝经济、互联网思维营销的小米也开始学习OV(oppo和vivo)线下+明星的代言方式,请来了梁朝伟、吴秀波、刘诗诗、刘昊然等明星为其代言

小米之家在这一年扩张迅速,在核心技术、专利等方面,小米加大了资金投入,希望从堆料米变成科技米,这里想说的是小米的粉丝传播模式、口碑营销,这种方法往往适合前期创业时使用,低成本,高成长,但是企业做大了,你的用户再也不是发烧友,不在是垂直用户,而是普通大众,是更多不同标签的用户群体,这帮人才是利润的核心
这也是为什么OV(oppo和vivo)一直在使用明星广告模式的原因,小米也必须要摆脱创业期间使用的营销模式。
2016年年底,小米mix发布,全面屏概念提出,这一次引领了手机工业设计的新方向
2017年小米又接连发布了小米6、MIX2等产品,在经过一年的修正,终于重回正轨
2018年7月,小米上市
2019年,小米发布了MIXAlpha
在最近几天,小米10发布,这几年间,小米在越来越注重核心科技

但是,问题来了,尽管研发费用在不断提高,2019年研发费用总计70亿,2020预计超100亿,但是对比华为的1200亿和苹果的1110亿,这种贫富差距仍然很明显,没有钱的结果就是话语权不强,对供应链的掌控也就不强,硬件技术也不能做到顶尖
你看华为有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小米却没钱自己研发,还得依赖高通,而苹果更是给供应商提供大量资金,来满足苹果在技术上量产的实现,这些小米都没法做到,或者说做的还不够,那怎么才能挣钱呢,所以雷军说了放下包袱,权利冲击高端市场,只有利润率上来了,才能有钱赚
半佛在他的视频《不涨价的小米,没有未来》里也说到钱的问题,其实在2013年红米成立的时候,小米未来要涨价,要走高端,红米来做低端,也早就在雷军的战略布局里了,只是低端转变为高端,这种心智的转变是极为困难的,强行转变用户心智定位是很多产品失败原因之一
为什么大众的高端车大众辉腾惨败,而同属大众旗下的保时捷和兰博基尼却很成功呢,就是因为人们潜意识里大众就是低端,哪怕你卖的再贵,加上大众这两个字,高端市场上也没人买单,国内长城汽车为什么要用wey系列作为高端定位而不是用长城加个plus,也是这个道理

小米现在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改变用户心智,小米目前在一步一步的把价格往上探,让用户慢慢适应这个过程,这个方式能不能改变用户的“这个价钱,我为什么不去买苹果”的这种心里,还需要以后的市场验证
其实早在2013年,雷军就看到了互联网的趋势,小米希望用小米的成功方式去复制100个小小米,到2016年,小米投资了77家企业,30家企业发布了产品,而且几乎没有失败的,还有4家独角兽公司

而雷军的梦想是改变中国制造业,小米做手机,推动了国产手机的整体行业进步,小米做插线板,逼着市场上的插线板设计也越来越好看了
雷军说进入一个行业,搅动一个行业的同时,也倒逼制造业上一个台阶,以前是从miui系统切入手机市场,现在可能是从手机切入更多的智能家电、智能家具类产品,完成整个小米品牌的建设
那时候,小米不在是一款手机的代名词,而是年轻人喜爱的智能品牌,或许,这才是雷军的梦想,祝小米成功

这里是咖咖研习社。 用不一样的视角带你看世界,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