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北、广、深是中国的假象,县城是中国的背景。
生活在大城市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认为既然在大城市没有取得什么成绩,还不如回小县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赚点小钱。
这种想法没有错,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县城创业有时候比在大城市创业更难,更有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县里必须选择正确的方向做生意。如果方向错了,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俗话说,女人怕嫁错人,男人怕入错行。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只有选择了前景广阔的合适县域业务,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基于小县城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条件,建议从人们的物质需求中寻找商机,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形成可行的方案,分步实施最为合适。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适合小县城的生意。投资可大可小。没有门槛,收入不错。即使失败了,也不会痛。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试试。
山东大叔靠卖菜
年赚30万
去年以来,各大电商巨头重燃社区团购的篝火,对城市社区卖菜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不过,对菜市场的影响会稍微小一些。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菜市场很大一部分客户来自酒店、小饭店、给供港出口、食堂、工地、红白喜事,这样的客户,这是电商暂时无法染指的部分。
山东大叔古城明从事卖菜十余年。他和妻子每天从早上4点工作到晚上8点。经过一天12小时的密集卖菜,他们可以将年销售额保持在200万元左右。
蔬菜销售一般增长30%到40%,所以理想情况下,谷成明夫妇一年能赚50万元,不包括摊位费、房租和水电费、两辆货车的油费(一辆货车负责采购货物,另一辆负责运送蔬菜)、蔬菜腐烂损耗、人力支出。卖菜的生意能给他们在30万.的小家庭带来净收入
谷成明的卖菜生意始于2009年,当时他所在的县城正在进行城中村改造,蔬菜市场价格高,周边菜农卖菜困难。
于是,他盯着商机,拿着手头的6万多元,从亲戚朋友那里找到了10多万元,在集市上做起了批发零售的蔬菜销售生意。
正月里,古城明叔真的很节俭,一天吃两顿饭,饿了就拼命打。为了降低成本,他手里有流动的资金,这些都是卖得最便宜的菜。
;">虽然说卖小菜赚钱,但是竞争也大得很,消费者基本上个个都是“鸡蛋里挑骨头”,所以说除非你的小菜真的是物美价廉,否则真的不容易赚到大钱。
甚至因为卖菜没有门槛的缘故,一大堆人往这一行里挤,利润简直低得可怜,扩展市场难度也大。基本上每次都需要去压批发商的价,给自己抬高那一点点的利润空间。
好在经过长时间的卖菜,古城明大叔也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引流经验。
他会批发进来一些小商贩的蔬菜用来作引流单品,采用低进低出的销售方式,比如,进来了一些青色的西红柿,价格是一斤1.2元,别人的摊子可以卖到1.5元。
古城明大叔却是以1.3元的价格卖给了饭店,这样虽然挣的少了一些,但是批量卖给饭店后,不仅能拔高利润空间,还能顺带推销其他品类的蔬菜,饭店也能占到便宜,可保长期合作。如此一来,反而比卖得贵的还能够多挣钱。
众所周知的是,卖菜最大的损失就是蔬菜腐烂,一旦没处理完,损耗的成本就不是一个小数额,很多人挣不到钱甚至赔钱也就是因为没处理好这个问题。
尤其是夏天,菜保鲜时间会大大缩短,那扔的是真得多啊。
据古城明大叔说,有些时候,他的卖菜小摊位一年光是因为腐烂扔的菜成本都有5万多了,一度让他心焦不已。
古城明大叔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每天统计销售的种类和重量,逐渐寻找规律,在进货数量上进行调整,尽量降低库存。
如果在保鲜时效之内卖不完的时候,他会快速将蔬菜捆绑销售。
何谓蔬菜捆绑销售?其实有点类似餐厅的套餐销售,比方说,将黄瓜、生菜等捆绑成"最佳减肥蔬菜套餐",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以此解决库存问题。
上面是零售的处理方法,除此之外,古城明大叔还有一个批发打包给工地或者食堂的方式。
据他透露,工地对于剩菜和不新鲜的菜接受度相对于饭店会更高一点,而工地的消化速度往往也快,只要价格合适,关系到位就行。
有时候古城明大叔没和那些小饭馆谈合作的情况下,直接拉到门口,报个价格,也很容易清理掉库存,因为小饭馆就要便宜,能用就行。
所以他告诫想入行做蔬菜批发的新手,一定要把握好这类能要剩菜的客户,这可大大地降低我们的耗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