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统一股市 创业板三高问题图片

科创板“新股三高”是伪命题

——科创板+注册制是A股市场的革命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

据上交所统计,截至2019年6月底,已有超过290万名科创板合格投资者有效开户,其中约270万人参与了科创板新股认购。7月22日,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将正式上市交易,首批上市企业募集资金总额将低于300亿元。

截至7月4日,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已审核通过31家公司上市申请,25家公司获证监会核准注册,是首批在科创板上市的上市公司。

6月26日至7月5日,华兴源创(688001)、睿创微纳(688002)、天准科技(688003)、航科科技(688006)、兰琪科技(688008)等5家科创板公司成功完成线下询价,确定发行价分别为24.20,以此计算,扣前市盈率为39.99,扣后市盈率为41.20 分别为38.02倍和40.12倍,均超过2014年以来传统a股市场IPO市盈率23倍的上限。

统计显示,科创板IPO市盈率明显超过同行业平均市盈率。如华星园创口非岗位市盈率为41.08倍,明显高于同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31.11倍);瑞创微纳纽扣非岗位市盈率为79.09倍,也明显高于同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30.58倍);天准科技扣除后的市盈率为57.48倍,明显高于同行业最近一个月的平均静态市盈率(31.26倍)。

除了股价高、市盈率高之外,科创板IPO也经历了过度募资。如睿创微纳募资项目资金金额为4.5亿元,而募资规模高达12亿元,超募资金达7.5亿元,超募比例达166.67%。

为此,一些媒体和少数股评人士认为,科创板“三高新股”现象极其反常,建议并要求监管部门进行干预,实施必要的行政管制。其实这样的观点和建议是非常危险和有害的。它们将直接扼杀科创板和注册制,扭曲科创板设立和试点注册制的初衷,甚至将科创板变成第二个创业板或主板。

记住你的使命,不要忘记你的主动性。从设计之初,科创板就是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标杆。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新引擎,是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新希望。我们要时刻检讨和反思,不断完善游戏规则,从而不断缩小纳斯达克与纳斯达克的差距,而不是偏离这个基本方向!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是天作之合,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的典范。科创板需要足够的包容性和开放性,IPO市场化是注册制包容性和开放性的集中体现。

科创板注册制赋予市场和投资者投资决策权。它以多渠道的IPO标准包容各种业态的创新企业;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充分尊重投资者的话语权和决策权。IPO信息披露监管是上交所和证监会在IPO审核中最大的权力和神圣使命。

同样,在IPO定价过程中,科创板淡化行政控制,恢复市场属性

与新股定价、申购和交易,这既是对“小散”的隔离与保护,更是在市场细分后对投资者的尊重。传统A股市场的23倍发行市盈率上限管制,已被科创板完全废弃,这是十分正确而科学的选择。


可以想像,作为一个全新的增量子市场,科创板开板首批挂牌公司仅为25家,而投资者对这一增量市场早就抱有极高的投资参与热情,很显然,首批25家公司无法满足投资者打新和炒新的巨大需求,因此,在短时间内出现所谓的“新股三高”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更何况,科创板允许“未盈利”公司IPO,如果大家仍抱着陈旧的老观念看待科创板新股定价,则结论一定是荒唐可笑的。请问:未盈利公司的市盈率是多少?如果说,“买股票就是购买公司的未来”,那么,这句话最合适的使用场所,正是科创板!因此,在科创板新股定价上,大家切莫过度纠结于传统的市盈率或市净率估值方法,要更多地关注公司的创新能力、营收规模及市场扩张,这才是创新公司的未来所在。


不过,为了防止网下询价环节的“估值操纵”,科创板专门设立了保荐人跟投制度,并明确了券商跟投的比例在2%至5%之间,锁定期为两年,与此同时,科创板的战略配售还设有至少12个月的锁定期要求;为了防止股民“盲目打新”,科创板设立了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则;为了防止投资者“疯狂炒新”,科创板取消了新股上市头5个交易日的涨跌幅限制,并且将正常交易涨跌幅限制从传统A股市场的10%提高一倍至20%。这一切都是为了重构市场约束机制。如果在IPO定价环节上即便真的出现了所谓的“三高”现象,那么,新股上市“破发”的风险也一定会将它们拉回正轨,因此,我们要用全新的眼光客观发展地看待科创板。


根据统计月报,截至2019年3月末,沪深两市投资者数量达到了1.504594亿,首次突破1.5亿,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两市自然人投资者1.502亿户,非自然人投资者36.23万户。


然而,经过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则“去散户化”后,目前真正有资质进入科创板的投资者,仅有290万个,占A股投资者总人数的比重仅为2%,很显然,科创板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散户市”,它是一个典型的“机构市”,这是一个以机构为主体的对等博弈市场,即便有资格进入的散户,也是具有相当规模的个体投资者,乃至牛散,因此,它们都是具有足够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


由此可见,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待全新的科创板,我们更要与时俱进,传统A股市场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过度行政管制的阴影中,小散也不可能永远躲在监管层的怀抱里。股市总是要成熟的,股民总是要长大的。“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终归要成为市场法则或游戏规则。如果卖者总不愿担责,买者总不愿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则市场无法成熟,投资者素质更是无法提高。


没有包容性与开放性的市场,一定是脆弱的、缺乏韧性的,这样的市场很难走向健康与成熟。科创板+注册制是A股市场的一场革命,“条件尚不成熟”只是少数人阻挠改革的最好借口和遮羞布。改革没有四平八稳,但改革需要打破旧观念的魄力、勇气和智慧。我们希望很快能看到注册制在整个A股市场全面普及推广实施。


科创板天然属于新时代。只要我们时时对标NASDAQ,常常进行自我反省与完善,那么,科创板就不会跑偏,这样才有希望超越NASDAQ,真正成为世界最大、最成功的创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