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新创业大赛展板图片,创新创业展板设计

过去,人们眼中的农民背对天空,面朝黄土。近日,在南京举办的2018年全国新型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记者在河北展区看到,河北省一批新型农民打造的新产品亮相博览会,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这些新农民要么是返乡农民工,要么是从中高等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要么是返乡务农的农民企业家。他们紧盯市场,懂技术,善经营,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崔刚毅:把农产品做成工艺品

从几厘米长的钥匙扣、汽车挂件到半米多高的葫芦工艺品,葫芦上雕刻着花鸟鱼虫、自然山水、古今人物和一些著名的诗词,普通的葫芦一下子就有了气场。

在河北展区,十几件大小不一的葫芦工艺品吸引了参观者驻足观看。

大学生村官崔带领村民创新创业,把普通的葫芦做成工艺品。

2007年,大学毕业后,崔通过考试,成为沙河市新城镇西丰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

西丰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农民只能通过种粮来解决温饱问题。要致富,他们必须发展工业,增加农业附加值。”崔上任不久,就开始寻找适合这个村子的致富项目。

崔在山坡上偶然发现一个葫芦,密密麻麻,蔚为壮观。西丰村是一个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丘陵地区,非常适合种植葫芦。

通过市场调查,崔发现葫芦工艺品在我国京津冀等地的古玩市场和旅游景点有着巨大的市场。他想带领村民发展葫芦产业。

在乡镇领导的支持下,崔争取到15亩土地,省下10万元在沙河市建立葫芦种植示范基地。经过三年的努力,崔掌握了葫芦种植技术。葫芦大丰收,崔却明白,光靠卖葫芦的利润是有限的。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需要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挖掘其文化价值。

为了把农产品做成工艺品,崔自费学习艺术,经过反复研究,在往葫芦里加胆的过程中有了突破:他增加了一种既能保证质量又能防渗的新材料内胆,克服了传统工艺如绘画、蜜蜡、加玻璃瓶等无法大量生产、防渗效果差的问题;他还发明了葫芦去瓤器,10秒就能挖瓤。这两项技术都被宣布为国家专利。

为了在葫芦的外观上有所创新,他将山东学来的工艺葫芦的制作技艺与沙河市工艺玻璃、邯郸工艺陶瓷的制作方法相结合,创新出了可批量生产的葫芦制作工艺,烙画、绘画、雕刻在小葫芦上得以生动体现。

2016年3月,崔成立创梦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注册商标“葫芦梦”。“葫芦梦”工艺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海外。目前已形成集种植、设计、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的葫芦产业链,带动数百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4000多元。

王朝良:股份经济合作社让村民变成股民

在乡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案例展板前,南宫市王家屯村党支部书记王将股份经济引入乡村,带领村民致富,引起了众多参观者的兴趣。

51岁的王年轻时外出打工。2005年,他创办了一家企业,成为当地著名的企业家。

当他富有的时候,王并没有忘记村民。2008年,他回村竞选村委会主任,决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村民要想富,必须有产业。南宫是一个棉花种植大城市。2009年,王成立爱民植棉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棉花1200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棉花种植的效益开始下降。2012年,已经是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开始了新的探索。他带领村民成立了河北凯泰肉羊养殖公司,年产量1万只;成立博开林业公司,引进新丽7号、玉露香等新品种,种植有机梨700亩;成立金硕果蔬合作社,建成350亩果蔬无公害大棚。所有农产品均按标准化技术规程生产经营,果蔬品质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迎。


但王朝良发现,由于产业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且不能把每一个村民都纳入进来,一些老弱病残农户享受不到合作社的好处。


抓住国家鼓励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发展的机遇,2014年,王朝良成立了王家屯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不仅把集体所有的坑塘、机动地、废弃地等各类资产资源全部入社,还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模式积极引导农户流转土地。村民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由村集体统一管理、机械化生产,2亩地算一个股份,村民可以到合作社打工。村里每年拿出合作社收益的38%用于村民分红,28%为公益基金,34%为集体发展基金。


股份经济合作社让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得到双增长。2017年,王家屯村集体收入达14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09年的4890元提高到13820元,并带动周边村庄贫困户280人脱贫致富。全村859人全部变成了股民,收入有三金——土地有租金、干活儿有薪金、年底有股金。


2018年3月,王朝良被原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第二批优秀带头人”。


林飞武:全产业链发展中药产业


“河北林益堂药业有限公司的‘爱中医’中药养生茶系列项目获成长组第二名。”第二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总决赛上,听到大赛组委会宣布结果时,河北林益堂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飞武,觉得自己多年的付出终于得到了社会认可。


林飞武是邯郸肥乡区孙庄村人,2008年开始从事医药贸易。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经手的一些中药材质量下降了,影响中医治疗效果,他立志改变现状。


2014年,林飞武返乡创业,创立了河北林益堂药业有限公司,以产学研种收销六位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发展中药产业。


为保证原材料品质,林飞武发动农户进行规模化种植,定期派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公司实行统一育种育苗,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回收销售,并与种植户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


目前,该公司已在涉县、灵寿、邢台等地建立了20多万亩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累计带动12000多农户增收致富。


在与种植户的接触中,林飞武发现,农村还有些农户因病返贫。如何能未病先防,节省农民医疗费用开支?


我国有中医的传统优势,又是茶消费大国,能否把中医理论和茶文化相结合?林飞武开始查阅中医经典古籍,研究我国中医经典名方,还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天津药物研究院等,联合研发中药养生茶。


产学研紧密结合,2018年初,针对不同体质、不同人群研发的“爱中医”牌养生茶系列产品问世,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匈牙利等国家。苦药变茶饮,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还带动了中药材原料价格提升,促进了农民增收。(记者赵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