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的家庭农场(右三)有50多台农业机械。沈殿成
李岩的家庭农场(右三)有50多台农业机械。沈殿成
新华社沈阳2月4日电(沈殿成)近日,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994名优秀农民工和100个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受到表彰。其中,有一位来自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一牛堡子镇的普通农民——李岩。
我第一次见到李岩是在六年前的一次简报会上。他作为沈阳家庭农场经营者的代表发言。身材高挑,50岁,小麦色皮肤,谈农业。在演讲中,他计划发展家庭农场,发展经济作物,带领邻居致富,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后来,我多次参观李岩的家庭农场,对沈阳的农业领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李岩(右二)和家庭农场员工一起研究新年农业计划。沈殿成
趟出一条自己的路
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李岩做事认真,这让他在一线工作。35岁之前,李岩靠经营交通工具谋生,还存了一些钱。2005年,李岩在村里开了一家农资店。他不必像以前那样努力工作,但他觉得自己的责任更重了。通过联系购买农资的农民,李岩发现农村留守的农民大多在60岁以上,年轻人全部外出打工。因为种地不赚钱。从小在村里长大,看着自己的叔叔,叔叔那一代的邻居还是那么辛苦,他有点难过。如何让种地更赚钱?如何让农民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李岩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路。
传统农业的低效率与种植品种、经营规模、耕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有关。为了给耕地带来更大的效益,需要进行规模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识别种植品种,发展高效作物。
成立全县第一家家庭农场
2013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李岩在全县建立了第一个家庭农场,开始了自己的农业“创业之旅”。
没有资金,县农信社的低息助农贷款被送上门,政府对良种和农机的补贴也缓解了压力;没有技术,李岩自费去全国20多个区县学习;由于没有天赋,李岩的邻居知道他要去家庭农场工作,于是他们把在城里工作的孩子叫回来,跟着李阳安。
第一年,李岩转让了1500亩土地种植玉米。由于选用了良种,采用了“大垄双排”和机械化耕作等新技术、新设备,取得了丰收。玉米亩产超过1800公斤。年底,家庭农场实现利润20万元。这笔钱中,除了来年购买种子和化肥的资金外,李岩还向员工发放了奖金。很多农民第一次拿到了年终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李岩仍然记得那一年的情景。“吃饭的时候别忘了打井,发财的时候别忘了党的恩情。”李岩说,没有村民的帮助,怎么能种好地呢?没有党的好政策支持,不可能开家庭农场。因此,如果你有钱,你应该让农民得到更多,让工人得到更多。
产出的优质蔬菜摆上外国人餐桌
随着承包规模的扩大、先进机械的购置和种植技术的提高,李岩家庭农场前两年发展迅速,种植规模超过3500亩,效益连年提高。但是李岩仍然对自己不满意。他告诉村民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2015年,李岩留学期间发现西兰花种植是一个不错的产业。国外需求巨大,订单充足,只要能实现稳定供应,就能产生巨大效益。回国后,李彦先组织大家学习掌握了西兰花的种植技术,并与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出口订单。第一年,他试种了200英亩。
在收获季节,记者在fi见到了李岩
的家庭农场种,西兰花种植面积达到了1100亩。从这里产出的优质蔬菜摆上了外国人的餐桌。带领村民走共同创业致富路
2020年,新冠疫情不期而至,给很多农村家庭造成困难。打工出不去、活难找,留家种地,还缺少种子化肥钱。李岩意识到,越是乡邻困难的时候,越需要他发挥更大作用,带领更多人,实现在家务农赚钱。他将自己的流转耕地面积又扩大了一倍,达到4000亩,请更多农民加入到自己的家庭农场中,挣工资。很多贫困家庭来买农资,李岩主动让他们“打白条”,有了还款能力时再结账。帮助村里100多人解决了资金难题,带领他们走上了共同创业致富的道路。
李岩的勤劳肯干、带动乡邻得到了大家的认可。2014年,获得“沈阳市示范家庭农场”称号;2015年获得“辽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2016年被农业部评为“农民创业带头人”,并被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2018年被评为“辽宁省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
李岩说,创业路上,没有坦途,身为农民,对这片土地有更深的感情。看着家乡还没富起来,还有乡亲还在贫困边缘挣扎,自己就有责任,带领大家往前奔。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自己都愿做一头“拓荒牛”,在黑土地上,创新耕耘、开拓奋进。(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