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有钱,温州有钱是其中的佼佼者。经济学家钟鹏荣曾经说过:"温州人有白手起家的创业精神,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和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
这样一群勤劳尽责的温州人,让温州成为中国发展最快、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这种精神在王振涛尤为突出。
拥有3万元的王振涛,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发展,他们打造了一个被大众称为“温州鞋王”的皮鞋帝国。如今,‘鞋王’变成了狂犬疫苗领域的大人物,二次进入交易所敲响了上市的钟声。
传奇的文商,30年后事业达到新的高峰,离不开他的成功法则。"成功没有秘诀,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坚持副业16年,王振涛的贡献终于有了。134亿的财富让他重回大众的视野,也让世人看到了隐藏在温州商人身上的巨大能量。
草根出身,靠3万元白手起家
王振涛出生在浙江永嘉,一个美丽却非常贫穷的地方。15岁时,出生于贫困家庭的王振涛初中辍学。因为家里有三个弟弟妹妹,他不得不承担这个责任,所以尽管成绩突出,也只能辍学外出打工。一个15岁的男孩,没有知识,没有钱,没有资源,更没有人脉,只能做一些艰苦的工作。所以王振涛谋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当木匠。木匠王振涛见过很多温州商人做电器、服装、皮鞋,收入很不错。
王振涛动了做生意的念头,但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是这样一件事。当时,他在村里帮助人们盖房子。因为他年轻,所以做事没那么利索。当时有个长辈看到了,说‘这孩子长大了什么都做不了。’
这句话对王振涛很有启发。他内心的战斗精神被激发了,他决定出去冒险。
1986年,王振涛开始卖皮鞋。经过两年的销售经验,王振涛在学习和销售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皮鞋生产和销售的知识,这也让他想到了经营一家鞋厂。
1988年,年仅23岁的王振涛拿出全部积蓄3万元,购买设备,聘请师傅创办鞋厂。
当时他找到了武汉商场的柜台,想留在那里。武汉商场领导不喜欢他这个默默无闻的小作坊,不让他进。他提出了自己租柜台,自己卖的方案,不仅在商场分摊,还提前向商场支付了租赁费,最终成功入驻商场。王振涛的举动是对自己的鞋子充满信心。果然,他柜台的销售额在商场遥遥领先。
一把火烧成"温州鞋王"
王振涛在武汉购物中心受到冷遇,这可以追溯到1987年,当时他包围了温州鞋都。当时杭州烧了5000多双温州劣质皮鞋。后来温州皮鞋被各大城市商场开除。长期以来,温州皮鞋就是假冒的代名词。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王振涛深知只有高质量的鞋子才能扭转颓势。王振涛努力工作
图治办鞋厂,一边推销,一边不断引进国际一流技术和设备进行技术创新。
其他温州商人为了避嫌,都不说自己是温州来的。而王振滔不一样,他就要为温州鞋正名。于是他打出了温州制造的招牌,用实力和质量让人们对温州鞋改观。
真正的温州制造变好了,"假"的温州制造却出现了。一些不法分子眼见王振滔的奥康皮鞋卖得好,于是开始仿冒奥康鞋。
王振滔绝不姑息这种危害奥康鞋的声誉的行为,所以他立刻开始行动,联合各级工商部门对山东,江苏,湖北等各地的假冒伪劣鞋进行打击。

1999年,他挺身而出,在杭州市郊中村点燃了从全国各地缴来的2000多双假奥康。这把火,不仅是王振滔对自己品牌的维护,也是告诉世人,温州鞋已经"翻身做主",早已不再是过去的假冒伪劣品,如今只有别人仿冒温州鞋的份。
当时时任温州市市长的钱行中感叹:"这把火可以写进温州的历史。"而这把火,也让王振滔和他的品牌引起了轰动。
两年后,王振滔在上海开出了温州鞋业的第一家连锁专卖店,整个温州企业都以他为榜样。
跨界卖疫苗,赚得134亿
不管怎么想,皮鞋和狂犬病疫苗好像都没有什么联系,但王振滔不仅同时进入了这样两个行业,还都做得非常好。
而王振滔的这个副业还要追溯到2004年,当时奥康可以说是飞速发展。王振滔却没有止步不前,他只身前往四川等地考察,为新的生产基地做调研。

而出人意料的是,鞋厂没办成,王振滔突然跨行搞起了医药行业—当时他在成都,认识了几位做生物研究的专家,决定投资他们的项目,并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公司。
当时许多人嘲笑王振滔,这是想用同一条生产线"白天做饭,晚上做药"。王振滔并不理睬这些话,而是坚持投入资金供公司研发生产疫苗。

多年来,王振滔一直承担着高昂的研发成本,而企业一直属于亏损状态。但王振滔没有放弃,他秉持着一贯的理念:""成功没有秘诀,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
在这样几近执拗的坚持下,王振滔成功了。2014年,企业开始盈利,成为国内人用狂犬病疫苗领域的领军企业,王振滔也因此赚得134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狂犬病疫苗大佬。

有人说,这是运气使然。而我认为,这不单单是运气,这是眼界,坚持和奋斗的共同结果
王振滔还信守着一条格言:"人品决定产品,产品体现人品。"他是温州商人的典范,也是中国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他还能创造出多少起奇迹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