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日北京商业
十年前,28只创业板“明星股”在深交所集体上市,宣告资本市场新板块正式开启。如今,经过十年的发展,创业板市场已经扩大到776家,整体市值从开盘首日的1399.67亿元飙升到现在的5.71万亿元,市值增长了40倍。纵观创业板股票,150多只股票上市后业绩实现了持续增长,期间诞生了近20只股价涨幅超过10倍的大牛股。在“深度改革12条”的总体改革思路下,推进创业板改革、推行注册制尤为值得期待。
19只大牛股涨幅超过10倍
十年前的今天,安科生物科技等28只股票被列为首批创业板公司,创业板正式诞生。如今,经过十年的发展,创业板的家族成员不断扩大。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创业板股票数量达到776只。随着成员的扩大,创业板的整体市值也直线上升。Wind显示,创业板开盘首日,28只股票整体市值为1399.67亿元。截至10月29日,创业板整体市值飙升至5.71万亿元。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创业板成立十年来成绩斐然。比如促进新兴企业健康成长,支持双创企业做大做强,特别是对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进行融资支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创业板市场也酝酿着一批大牛股。根据Wind的统计,与初始价格相比,截至10月29日收盘,687只创业板股票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占比88.53%。
具体来说,有451只股票的股价比初始价格上涨了一倍多。其中增长100%-500%的有384家,增长500%-1000%的有48家,增长10倍以上的有19家。
其中,康泰生物股价涨幅排名创业板第一,累计涨幅约36.53%,成为创业板当之无愧的大牛股。其次是爱尔眼科,截至10月29日,爱尔眼科股价较发行价上涨29.2倍。泰格医药的上涨率也比较高。Wind显示,截至10月29日,泰格医药股价相对于发行价上涨了21.26倍。此外,先锋智能、亿威锂能、齐星滴眼液、信威通讯的增长率分别为17.72倍、17.69倍、16.69倍、16.51倍。
此外,创业板也为两市贡献了超过1000亿市值的股票。截至10月29日,创业板股票中,市值超千亿元的有5只。其中,文股份市值2196.56亿元,位列创业板“一哥”。此外,迈瑞医疗、宁德时代、爱尔眼科、东方财富市值均突破千亿。
153家公司业绩持续上升
二级市场的表现离不开业绩的支撑。据Wind统计,除去2019年上市的新股,创业板上市后年年保持增长的股票有153只。
具体来看,截至10月29日,今年共有37只新股上市。剔除2019年上市的创业板股票后,北京商报记者梳理了其余739家创业板公司上市后的年度财务数据。Wind统计显示,153只股票和约20.7%的创业板公司登陆a股市场后,其归属的年度净利润保持良好趋势。
爱尔眼科的表现尤为抢眼。爱尔眼科是创业板“28星股份”之一。在创业板开市10周年之际,公司也在a股度过了10年。纵观爱尔眼科上市后的年度业绩,均处于增长状态。Wind显示,上市当年,爱尔眼科2009年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50.72%。随后几年,爱尔眼科业绩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10年、2011年归属于其的净利润分别增长30.08%、42.9%;2012年,东北地区的增长率
利润仍然同比增长6.18%;另外,2013-2018年,爱尔眼科的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22.43%、38.34%、38.44%、30.24%、33.31%以及35.88%。无独有偶,同样作为创业板元老股之一,机器人上市后的年度业绩也从未出现过下滑的情况。数据显示,2009-2015年,机器人实现的年度归属净利同比增长幅度在20%-64%之间。虽表现强劲,不过,2016年以后机器人业绩增速放缓迹象明显。2016-2018年,机器人实现的归属净利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4.04%、5.26%、3.93%。
上市后业绩保持连年增长的创业板股票中,除爱尔眼科、机器人两只股票上市时间较早外,东方国信、汉得信息、中电环保、迪安诊断等个股的上市时间也较早。
总体来看,153家上市后业绩连续增长的创业板公司中,有两家个股在2019年上市,宋城演艺1家在2010年上市,光线传媒等7家公司在2011年上市。另外,2012年上市后业绩连增的个股有包括利亚德、北信源、博雅生物等5家公司。
改革值得期待
2019年,作为设立科创板并设点注册制的一大元年。在创业板开市十周年之际,对于创业板而言,改革亦成为其关键词。允许有条件借壳规则落地后,创业板注册制等改革值得期待。
2019年10月18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自2013年以来,禁止创业板借壳的红线有条件放开,证监会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对此,平安证券在发布的策略周报中指出,修订的政策目标在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兴行业企业融资渠道再拓展,从并购重组标的,到科创板上市,再到创业板重组上市,致力于满足不同阶段新兴行业的融资发展需求。平安证券进一步表示,正式稿的落地有助于提升A股市场风险偏好,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的估值以及龙头券商的业绩。
在平安证券看来,上述规则落地可抬升市场对于创业板改革的预期。9月10日晚间,证监会发文,明确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12项重点任务。其中,“推进创业板改革”被重点提及。平安证券具体表示,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及“深改12条”的影响下,创业板将是下一个政策改革重点。“此前深交所在论坛上提及的首发条件优化、允许双重股权架构企业上市以及完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值得期待。”平安证券在策略周报中如是表示。
而实际上,在此前的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条是创造条件推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
潘向东表示,创业板将会接棒科创板,未来是我国注册制改革的主战场。在潘向东看来,创业板企业实施注册制,可以鼓励更多中小企业等优质经营性资产进入创业板,改善创业板资本市场结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对于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发展前景广的高精尖创新经济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实现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向高质量经济发展。
“创业板改革除了注册制,在上市公司门槛、退市制度、信息披露以及并购重组制度等方面均可以借鉴科创板的经验,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上市门槛,创业板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进一步创新。”潘向东如是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