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8年,滴滴就成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2018年至2020年滴滴总营收分别为1353亿元、1548亿元、1417亿元;今年一季度营收422亿元。其中,2020年滴滴三大业务,即——、中国旅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1336亿元、23亿元和58亿元。
中国旅游业务和国际业务平台收入由2018年的187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42亿元,2020年进一步增长至34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6%。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平台收入的93.4%来自中国,6.6%来自国际市场。
从利润表现来看,中国的旅游业务为20
19年实现调整的息税前利润38.4亿元,2020年为39.6亿元,2021年一季度为36.2亿元。此外,2020年中国网约车业务息税摊销前利润率为3.1%。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3年为司机创造6000亿元收入。横阔:拓展业务广度
“我们还持续推出与自身技术、市场发展技能相匹配的新服务,包括同城货运、社区团购和外卖等。这些服务可以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轻松、美好。虽然这些业务目前规模较小,但我们正在创建一个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平台。”程维、柳青在《创始人信》中提到。
近年来,滴滴出行不断拓展业务广度,入局代驾、跑腿、货运等领域;完善出行生态,挖掘汽车服务潜力,试水加油、充电、养车、金融、保险等领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滴滴进军社区团购、外卖、智能汽车制造等行业。
招股书显示,2021年一季度,滴滴货运业务估值达到28亿美元,滴滴持股为57.6%。2021年3月底,滴滴分拆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橙心优选的最新估值为18亿美元,滴滴持有橙心优选总股本的32.8%。
此外,能源业务也是一个重要赛道。今年4月,滴滴出行旗下小桔加油正式更名“滴滴加油”。早在五年前,为适应汽车行业共享化、智能化、电动化趋势,滴滴便开始布局能源业务。2016年2月,滴滴宣布成立小桔加油;2018年1月,滴滴成立小桔充电。
2019年结束观察和试水,正式宣告合并成立小桔能源事业部。小桔能源定位能源零售平台,覆盖加油、充电、加气、光伏、储能多种能源品类,为车主提供一站式数字化用能服务。
小桔加油更名的背后,能源行业是“互联网+”的最后一个赛道,在汽车智能化、新能源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能源”市场空间快速打开。随着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汽车行业也将成为重点行业。
滴滴布局能源一方面是业务需求,另一方面行业充满机会。滴滴生态内有3000万司机和1亿有车乘客,是自带的天然流量池,而且这部分司机是运营司机,留存率和使用频次相对更高。并且滴滴生态内,网约车司机拉新成本低。
业内人士认为,能源行业是“互联网+”的最后一个赛道,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以及汽车智能化、新能源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能源”领域拥有万亿级别市场。滴滴布局两大万亿市场,为后续发展注入更大想象空间。
前景:海外市场与自动驾驶
“我们渴望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科技公司。尽管我们起步于国内,但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好。我们相信这些经验和我们正在建立的模式是可以普遍适用的:拉丁美洲各地的人们同样非常重视安全问题;俄罗斯用户也希望有更实惠的出行选择;而在南非,司机希望与尊重他们并帮助他们赚取更多收入的平台合作。”程维、柳青在《创始人信》中提到。
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三年中,滴滴在1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已经在非洲、亚太、欧洲和拉丁美洲雇用了数千名本地员工,并且专门为国际化业务配备了数百名工程师。通过利用滴滴的专业知识,结合各地市场的独特需求,滴滴帮助6000万海外用户改善生活质量,帮助数百万司机获得更好的收入以支持家庭开支。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滴滴在全球共15914名全职员工,其中研发员工7110名,研发员工占比44.7%。滴滴对于研发投入毫不吝啬。招股书显示,滴滴拥有500多名成员的自动驾驶车队开发4级自动驾驶技术和操作系统。拥有100多辆自动驾驶汽车组成的车队。
对于此次募资的用途,滴滴在招股书中披露计划将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国际市场的业务;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约20%用于推出新产品和拓展现有产品品类以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剩余部分可能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和潜在的战略投资等。
“由于运营成本和燃料成本较低,电动汽车可以为驾驶者带来更高的收益,同时降低驾驶者的成本。这一策略的收益在中国已经被验证。我们已经在我们的第一辆车D1上做到了这一点。通过引入更多类似D1的车辆用于共享交通,我们也将在我们的国家和城市努力实现碳中和的同时,为显著减少碳排放做出贡献。自动驾驶技术还会让出行更便捷,性价比进一步提升,以及迄今为止我们可见的最显著的交通安全改善。”程维、柳青在《创始人信》中提到。
滴滴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投入了巨大资金。招股书显示,滴滴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一季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4亿元、53亿元、63亿元,19亿元。专为共享出行打造的电动汽车D1,开发自动驾驶硬件、软件、基础设施和数据解决方案,预计将继续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能力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大量费用。
对于未来,程维与柳青仍心系滴滴。招股书显示,IPO之前,滴滴创始人、CEO程维持股7%,联合创始人、总裁柳青持股1.7%。根据中概股常规的同股不同权的安排,程维柳青合计拥有超过48%的投票权,包括程维柳青在内的滴滴管理层拥有超过50%的投票权。此外,最大股东软银委派的董事会成员KentaroMatsui将在滴滴上市时辞任董事,这意味着软银将退出滴滴董事会。
“在过去的九年里,我们经历了许多起起落落。我们应对了激烈的竞争、经历了严重的安全挑战和长时间的疫情影响。但通过这些挑战,我们一起学习和成长,建立了一个聪慧、有韧性、多元和真诚的团队。最重要的是,这支团队坚定地投身于实现未来出行的愿景。我们的努力让出行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这坚定的信念不断鼓舞着我们。”程维、柳青在《创始人信》中提到。
新京报记者 刘畅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