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参加创新创业讲座心得 创新创业讲座心得体会2500字

编者按: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目前,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区松山湖科学城已全面开工建设,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阔步迈进。作为松山湖科学城“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创新人才”为科学城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海纳英才”栏目将聚焦松山湖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传递人才发展的新成果、新趋势。请注意!

良性互动,“人才经典”,松山湖青年“对话”有亮点

5月13日上午,“人才对话”松山湖青年人才座谈会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举行。十余名青年人才齐聚一堂,为科学城发展和园区人才工作建言献策。

研讨会现场。

松山湖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东莞市委组织部、松山湖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园区青年人才代表等出席。

立足新定位打造人才高地

座谈会上,青年人才代表分享了他们在松山湖创新创业的经验。同时,结合工作生活实际,聚焦创新环境、产业发展、商业配套、医疗卫生、基础教育、政务服务、政策支持等相关问题,积极完善为园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工作思路,加快松山湖科学城建设。

欧阳南江,松山湖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期间,欧阳南江认真听取了青年人才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要充分发挥园区资源优势,不断加大吸引人才力度,打造人才高地。

“随着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园区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才事业出现新需求、新挑战。”欧阳南江表示,人才一直是稀缺资源,要聚焦科学城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为各类有志青年施展才华、实现梦想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他提出,要针对青年人才发展相关痛点难点,继续深化调查研究,不断完善支撑机制。持续开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满足青年人才在家政管理、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的生活保障需求。此外,加快落实相关人才服务政策,为园区人才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据统计,松山湖总就业人口约18.17万人,平均年龄26.8岁,年轻人占92%。

完善平台广聚青年力量

"在松山湖,政府和企业实现了良性互动."张迪是东莞本墨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在座谈会上,他谈到了自己在松山湖成长创业的经历。他说,自2018年创办公司以来,他多次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这种氛围让我觉得很新鲜。”

选择在松山湖扎根,对张迪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早在2016年,他就跟随导师香港科技大学

span>李泽湘教授来到此地,并加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正式开启从爆炸力学向机器人领域“转换”的学习过程。如今,他不仅成立了公司,团队研发的直驱型机器人关节产品等,也正不断朝着成规模产业化阶段迈进。


作为松山湖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当前,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引进港澳企业和团队的人数已超过500人,并孵化机器人创业公司60余家。


与此同时,松山湖还拥有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是全省首批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之一。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创业辅导、资源对接、市场开拓等相关服务,当前基地已引进 70多个港澳青年团队项目落户。


据了解,接下来,松山湖将继续探索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在创业扶持、人才补贴、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动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快青年人才集聚发展。


现场传声


广东朗呈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吕键:扎根松山湖的7年时间里,可以看到城市各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人才吸引效应不断提升,相关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希望松山湖不断持续吸纳优质企业,促进相关配套产业发展。


广东赛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蒋燕波:如今,“松山湖”这几个字已经成为一个能有效吸引人才的名片,这里自然环境优越,硬件设施齐全便利,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保障工作持续完善,企业招聘人才越发便利了。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特聘青年研究员陈卫东:“优享松湖”项目等人才服务措施的推行,将为周边镇及甚至其他城市人才事业发展树立新的标杆,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优质企业入驻松山湖。同时,建议园区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提升交通智慧管理水平,并在文化建设上打响松山湖的城市名片。


东莞云创氢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伟强:创业的过程难免坎坷。作为初创公司,我们看到了未来市场的机遇,但仍希望能得到更多支持创业相关的政策扶持,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撰文】张珊珊 黄依雯 陈启亮


【图片/视频】黄政正


【作者】 张珊珊 黄依雯 陈启亮 黄政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