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曾经被视为“一店养三代”的实体市场如今面临尴尬境地,转型升级成为传统实体市场发展的主旋律。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认定为全球最大市场。商场义乌拥有大小店铺近20万家,汇集了170多万种小商品,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近年来,从传统经济发展而来的义乌小商品经济在电子商务时代面临新的挑战。
实体经济受到互联网冲击,你会怎么做?义乌的答案是:顺势而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最终将义乌打造成为全国网络商务集聚中心、全球网络商品营销中心、跨境电子商务高地。
酒保变成了主力
七月的义乌,阳光灿烂。晚饭后,吵了一整天的商场开始平静下来。此时,在义乌河东岸,在距离义乌国际商贸城3公里的青岩柳岩村,一群年轻人的生意刚刚起步。
沈伟,湖南人,2013年受同学创富故事的启发,从深圳来到义乌,在青岩柳岩村创业做电商。目前,他和妻子经营的网店展示了近百种衣服和饰品。“上个月我卖了30万元的货,利润大概2万元。”
在青岩柳村,有许多与沈巍有过类似经历的制作者。如今,这个只有800多户的村子已经成为外国人创业的天堂。他们通过互联网将业务触角延伸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网上交易后,他们立即采购、包装、发货,村里的车来来往往,直到深夜.
据了解,驻扎在青岩柳岩村的第一批电商因生计被迫转型。然而,随着基层创富故事的不断传播,青岩柳岩村的聚集效应越来越强。去年,青岩柳村的网店数量达到2800多家,2014年网上交易额达到35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商村”。
站在村口的“中国网店第一村”的街牌,彰显了这群制作者的骄傲。—— 2014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义乌。在访问之前,义乌官员几乎一致认为,义乌国际商贸城是李克强总理此行的第一站。没想到,专机降落义乌机场后,李克强总理直奔青岩柳岩村。
据当时媒体报道,李克强总理在青岩柳岩村视察时表示,网店经营最早在你们村集中开展。现在村里的网店数量是居民的十倍。网店的虚拟空间服务于实体经济,开拓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你不愧为“网店第一村”!李克强还鼓励网店的“店主”既就业又创业,将来成为“大店主”。
其实青岩柳村只是义乌电商崛起的一个缩影,义乌后宅、北苑的电商产业也形成了集聚效应。同时,义乌已建成北苑创业园、线上服务区、城西电商园等20个电商园区。
随着义乌电商的兴起,这些店主成为了当地贸易的主力军。记者从义乌市电商办了解到,2015年上半年,义乌实现电商交易额618亿元,同比增长31%。618亿元的电商交易额是什么概念?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义乌市场总成交额为606.9亿元。换句话说,义乌电商已经成为当地贸易的主要驱动力。
传统市场融入电子商务浪潮
义乌快速崛起的电商离不开义乌传统实体市场的支撑。
目前,义乌市场包括义乌国际商贸城、湟源服装市场、艺兮生产资料市场和各类专业市场
走访义乌实体市场时,不少商家向记者反映,生意一年比一年难,利润率也在逐年下降。主要原因包括国际经济环境对出口的影响,各地类似市场的兴起,以及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和贸易的影响。
然而,就在很多商家觉得生意难做的同时,义乌的集市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据义乌市统计局统计,上半年义乌市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606.9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实现成交额480.8亿元,同比增长18.3%。
义乌实体市场逆势增长,与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电商,线上线下融合”的政策有关。仅2014年,义乌就引进了兰亭吉士、大隆等知名电商平台。同时,启动快递物流企业集聚中心建设,引进“三通一达”等知名快递企业。
yle="font-size:15px;">掌管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小商品城(600415),把7万多实体商铺搬到网上,独有商铺360°全景展示,让人身临其境逛市场。同时,义乌购还通过“合计划”,在各地培育义乌市场二级分销商,打破义乌市场的地域限制。在电商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日用百货的王剑英,于2013年在义乌购电商平台上开出网络商店,触电2年多,他的网店交易额逐渐上升,目前已经达到实体商铺交易额的五成左右。同时,不断增长的线上交易额,又反过来促进了线下撮合交易的提高,由于线上引流至实体店铺的客户增多,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双赢。此外,通过义乌购推出的合计划,她还在内地其他市场找到了二级分销商。
下一步,义乌将着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传统贸易与电子商务的无缝对接,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连接贯通,把义乌打造成为全国网商集聚区、全球网货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高地,实现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
探索电商发展新趋势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义乌电商的草根创富故事还在涌现,但更多的是趋于平庸。
“屌丝逆袭确实有,但当炮灰的更多。近年来,随着电商群体的增长,创业成功概率正在下降,特别是从事内贸电商,竞争太激烈了,利润率低得可怜。而且很多时候,网店为了吸引流量,都在赔本做买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感慨做淘宝不挣钱。”在青岩刘村淘金的沈伟称。
从淘宝客转入跨境电商,成为越来越多义乌电商从业者的选择。2014年,义乌最大的跨境电商经营公司吉茂科技,顺势成立吉茂跨境电商学校,专门从事跨境电商方面的人才培训。
吉茂跨境电商学校校长贾军成称,短短一年时间,学校已开展公共授课3600人次,帮助了近600家传统企业入驻跨境电商平台,1000多位创业者成功踏入跨境电商蓝海。目前,许多学员已有非常不错的销售业绩,有的学员月销售额已达到了3万多美元。学校计划在2015年底孵化3000位以上成功的跨境电商卖家。
从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心通关量,也能看出当地跨境电商的变化。从去年12月26日正式投用开始,该中心的业务量呈爆发式增长,目前,单日通关量已从最初的近千票,跨过11万票大关。
尽管企业热情高涨,市场需求旺盛,但义乌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仍然遇到一些瓶颈。跨境电商购物包括货源、报关、通关、物流、支付等环节,但原有的监管体系和进出口流程已成掣肘。此外,企业自身运作不规范、竞争力不强及人才储备不足也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难题。
采访期间,小商品城副总经理吴鹏谈到部分采购商遭遇的尴尬,“上次一位希腊采购商反映,因为当地局势动荡,船还没到岸,货物就已经不赚钱了,而这些因素,采购商很难在下单时考虑到。”
“义乌的电商已闯出了一条生路,跨境电商如何发展,还在探索。最终目的是提升竞争优势,为义乌小商品贸易通往世界市场找到更好的路径。”吴鹏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快市场转型升级,设立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市场采购贸易+海外仓、合计划、海外分拨中心等事项,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义乌发展电商产业的重点。以设立海外分拨中心为例,可能会效仿类亚马逊模式,在交通条件便利、贸易集中的地方设立据点,把国内商品前置,节省外商采购成本。
在让中国小商品“走出去”的同时,义乌也在积极通过跨境电商把外国商品“引进来”。
目前,小商品城已经与韩国三星公司签订独家合作协议,未来将与更多其他国家的公司合作。同时,公司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实体市场,设有专门的进口馆,作为来自全球各地进口商品的分销平台,通过线上“义乌购”进行展示,实现外国商品“引进来”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