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梅,你的衣服在这里。”8月27日,政和县外屯乡胡屯村淘宝店主范祖德打来电话,通知被雇佣的顾客去取衣服。自从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入驻后,这里的村民就习惯了在网上购买生活用品。
胡屯村淘的老板范祖德正在帮张朝梅网上购物
2015年,政和在南平市率先引进村淘项目,在全县53个农村建成村级服务站,开通农村网购最后一公里,将网店搬到深山老林,方便村民购买。
村涛培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胡屯的村民要做一件衣服。他们先从供销社买面料,然后带去裁缝店做。如果裁缝店很忙,他们要等十天半才能做衣服,而且做出来的衣服款式也不新颖。后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们对衣服款式的要求也更高了,于是纷纷去城关买衣服。张朝梅说:“一天下午,我看到同村的姐姐穿了一件新款式的连衣裙,很漂亮。问了卖衣服的地址,就迫不及待的去城关买了。但是我以为我会在黑暗中在城关过夜,所以我不得不放弃。第二天,我早早开车进城,去了指定的商店。这种款式的连衣裙刚刚卖完。我已经后悔很久了。”
铁山村淘的老板薛敏正在向雇佣的顾客介绍产品
2015年,杏溪乡临沂村的陶店开业
如今,在范祖德的农村淘宝店,张朝梅和姐姐们经常围着电脑,花几分钟逛逛网店,看各种款式的衣服,挑选喜欢的衣服,量量自己的尺寸,让范祖德帮忙在网上买。她说:“网上购物省时省力,而且很容易做到。”
范祖德的农村淘宝店也经营其他产品,从卫生纸到空调、冰箱、热水器等家用电器,甚至瓷砖、木板等装饰材料都放在网上。黄坑、福竹坑、长岐洋、洋屯等周边村庄是他负责送货的区域。货物一到,他就会按要求送到你家门口。他说:“一年后,村民在网上花了60多万元,只有双十一和双十二,每天都有10多万元入账。”
电子商务孵化园产品展
在电子商务孵化器里,工作人员正在工作
建设中的同心电子商务创业园
全县53家农村淘宝店分布在各个镇村,带动了农村消费市场。据政和县电商办统计,2017年以来,全县农村淘宝店累计交易65万笔,交易金额达6500万元,为农村群众节约消费支出600多万元。
政和县媒体中心记者刘勇峰
观察消费变化的数据:
政和: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建国70年来,政和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渐转变,居民消费从注重数量满足转向追求质量提升。195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59万元,分别用了24年、18年、19年和5年。只是在1974年、1992年、2011年和2016年,才超过了1000万元、1亿元、10亿元和20亿元的大关。201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9亿元,是1950年的4574倍,年均增长13.1%。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电子商务持续向农村延伸,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农村市场占比逐步提升,消费市场城乡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网上零售额2.69亿元,占全省的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