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史读书笔记摘抄 创业史读书笔记每章节

奥巴马的传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住在夏威夷的朋友说:“只要你一说起奥巴马,奥巴马的母亲总会说:我儿子很聪明,他可以在这个世界上为所欲为,甚至是美国总统。”

记得给女儿送满月酒的时候,亲戚朋友都来祝福我。许多人从我手里接过孩子,称赞他们。这孩子真可爱。这个大头乍一看是个聪明的孩子。我将来一定会被大学录取的。它必须是一种天赋,必须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而我老公,站在他身边,傲慢地纠正大家:呵呵,我女儿一定是天才。

这个时候,亲戚朋友的表情哦,哈哈,你当然可以想象,但是那个时候的我呢?我想补补嘴:别听他吹牛,可是我老公阻止了我。

在上一篇文章《怕失败》中,有一句话,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大部分父母之所以没有成为奥巴马的母亲,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总统”这个概念。

其实我也是总统。连首相都没想过,但我丈夫想过。而今天的文章,正好接着这个话题:

相信看到,看到走进心里——

离家近一点,那时候在LJH公司,我最自信,也最害怕失败。

记不清哪个投资大咖说过一句话:为什么有钱人做什么就做什么,因为他们“淡定”,人越好越“去赌”。

我不是一个有钱人,但我不愿意达到顶峰,跌入谷底,然后带着“赌”进入o2o东山再起。当我到达LJH公司时,我并没有感到被现实虐待。

所以当时创业的心态就像是在玩股票的模拟盘。当心脏稳定,手稳定时,就成了。

现在想想,如果你再走出大山,以这种心态去做任何事情,也许会有效果。

创业史2《莫名的自信》后,他说:“我已经忘记了被你的感情包围时的主题。我赶紧把它拉了回来。时间不多了。既然进去了还在赔钱,最后怎么赚钱?”

“是啊,你得赶飞机。

其实LJH公司的主打产品,——食品净化器,我不喜欢。我刚刚讨论过。原因是它只是现实背景下的过渡产品,不像净水、空气净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喜欢LJH公司的主要原因是这个客户群。

但是一开始没找到感觉。S老板当时渠道不多。要知道,线下是“渠道为王”,所以现有的业务主要靠老客户介绍,这让她对老客户的服务非常周到、细致、全面。

除此之外,她曾经是500强企业的畅销书。她非常擅长会议营销和策划活动。你今天来的时候,也参加了活动。你感觉如何?"

“莫名的自信”说:“确实如此。我觉得客户很投入,但我不明白。你能通过介绍一家公司来支持它吗?不太可能。”。

“呵呵,那要看你是什么渠道了。如果你扫地,它就不会工作。这个频道的s老板是一个公益社会团体,可以说,它是一个俱乐部。

p style="font-size:15px;">这个俱乐部的会员,彼此关系都特别好,如果有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人买了,越来越多的人就会跟上买。”


“为啥?”


“消费者行为学做出过解释:一般群体成员会承受一种压力,驱使他们去购买受到群体认可的东西。这个压力即如果某个消费者不遵循其他人对于「好」或者「时尚」的概念,通常要付出被群体排斥或者感到难堪的代价。


而这个群体中那个有影响力的人,就好比搞互联网运营的,嘴里说的『头羊』,当然『头羊』越多越好。


“这样呀”。


“对,所以线下做一个本来就扎堆的人群,转化率是最高的,而且我们还有这么多『粘性活动』”。


“懂了,就靠这5个月收了1千万营业额?”


“那不可能的,肯定有模式的呀,只是这些客户群体给我们奠定了基础,关键是给我了足够多的样本,何况当时有S老板这个销冠,我反而没啥事做,也就能沉下心深入了解这个人群。


还是那句话,想赚一个群体的钱,你的心智必须要高于这个群体,你经历过她们的阶段,了解她们的需求,才能知道如何说服她们买你。


市场营销并不存在客观现实性、事实以及最好的产品。存在的只是顾客或潜在顾客心智中的认知。这种认知才是真实的,其它都是幻觉。


我以前的刻板印象都觉得中老年群体,购买保健类产品,肯定是他们抵抗力下降了,为了减少疾病,他们怕死,而且他们转介绍无非是人性本来的想贪点便宜。


可后来发现,不是的。”


“啊,不是的吗?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莫名自信』很惊讶我的回答。


“说句理论哈,你想设计差异化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抓住了客户想表达,但未必能表达出来的那种需求,而这种需求,不是我们想象出来的,你要能看见,才能走入内心——


看见什么?看见他们的行为!(旁白:其实教育孩子也同样,你看见孩子的行为了吗?你看见的,是你脑子里想象的,还是?)


于是,我开始聚焦客户的行为,我罗列一下,你耐心点哈,因为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有了这个商业模式设计是非常简单的。


这帮中老年群体有什么独特的行为:


1、不爱学习的他们,却特别爱学习养生知识,还特么的特别爱转发!


2、听课特别的认真,专心,记笔记,还拥有很严格的自律!自己天天生吃黑木耳,洋葱,还要求你也这样吃?不吃还不行。”


“哈哈,我父母就是这样的。”


“3、爱管闲事,讨论热点新闻,男性讨论台湾究竟是打还是不打,女的嘛:朝阳大妈,上海阿姨,经典代表。


4、膜拜某些养生大师,或者圈内的某种人,固执己见,不相信任何证据,甚至很多都是常识,你拿出各种理论依据,医学数据,给他们看,让他们不要乱买保健品,有用吗?”


“哈哈,没用,我都不想管了。”


“我们之前正向的思维:看到地面湿了,就认为下雨了?小孩喜欢玩布娃娃,就认为是需要陪伴?老年人养生,就认为减少疾病,怕死!


好像特别顺畅,但是真正的原因呢?


地面湿了,也许是洒水车刚刚经过,小孩玩布娃娃,是很多小女孩为了给自己长大一个畅想,一个期望,『芭比娃娃』就是这么成功的。


要想做客户的主人,就先做客户的奴隶,躬身入局,然后才能洞察到客户的需求、痛点、痒点、甚至是灵魂……


我伺候她们将近一年,跟她们聊天,沟通,才渐渐走入她们的内心——


转发养生知识,证明自己还存在着,父母只想引起你的关注,渴求被你的认同。


让你每天生吃洋葱,是因为你长大了,父母在其他方面对你越来越失去控制力了,他们都退休了,也只能从你身上拥有控制感了。


爱管闲事,显示他们的价值感,讨论那些国家大事,是他们想告诉社会,我们有权力参与,我们还是社会的公民,满足他们的参与感。


膜拜大师,固执己见,证明自己并没有老,我们还是有判断力的,不需要小的们来指手画脚。


我曾经跟一位阿姨聊天,问她为什么吃这么多钙片呢,多吃反而增加肝肾的负担,她回答我的话让我泪流满面:我腿脚不好,上下楼很费劲,吃了钙片,就能照顾好自己走路,不麻烦孩子。唉,我就怕哪一天卧病在床,耽误他们,我不怕死,我怕的是一下子死不掉!


我想我是触及到了这帮群体的灵魂......。”


由此我写了一篇关于销售文章,在知乎10万+,呵呵,好吧,我想表达的是别急吼吼的卖产品,当你不在乎钱了,不在乎利益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走入他们的内心,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他们要什么,从而真正的帮到他们。


写这篇文章,其实也在提醒自己,也许年后我要出山了,出山势必就要面对客户。其实无论我将来面对谁,都不能把他们当成是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视他们为实现自己权利和控制欲望的对象。


而是需要尽量去体验对方的感受,去「看见」彼此间情感的流动,用身体去感受对方的感受,因为身体才是最真实的,而不是仅仅在头脑中做理性上的分析和判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