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邮政送货上门吗,校园快递送货上门创业流程

本报记者刘军文字/地图

快递到了,人在教室上课,什么都拿不到,让学生头疼;没有固定的地方,快递堆积在路边,被人指责“占路”,让快递小哥郁闷不已……校园快递面临的尴尬,成了年轻人的创业灵感。

抓住校园快递的配送问题,这个年轻人和朋友搭建了一个一体化的物流平台,坚持“快”字第一,作为快递员和学生中间人,抢占校园快递的“最后一公里”。如今,这种全新的校园快递模式正在我市高校悄然传播。

“校园快车”发起人朱表示,“校园快车”就是要扎根大学校园的“麦田”,让O2O服务平台茁壮成长。

源于萧条的网上购物的创业想法

对于大多数都市人来说,收快递并不是一件麻烦事,但对于大学校园里的许多老师和学生来说,却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出于安全考虑,高校一般不允许快递员进入校园送货。即使快递员可以进入,他们也只是把快递邮件扔在校园一角的地上送货。由于师生时间的限制,各快递公司每天只在校园内派送一两个小时,使得快递安全无法保证。如果取货时间与派送时间冲突,快递不会第一时间收到。种种弊端大大降低了校园网购的便利性。

对于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的朱来说,创办“校园快递”的想法,源于他曾经给表妹送过货的经历。去年7月,朱给就读于内蒙古大学的表弟邮寄生活用品。当他用快递把它们送到学校时,他的表弟正在上课。表哥和快递员商量下课等10分钟去接,对方冷冷地说,5分钟内到不了就明天去接。下课后,表哥气喘吁吁地冲到学校门口,快递员已经不见了。表哥和朱因为没拿到包裹郁闷了一天。第二天接快递的时候,表哥发现所有的快递员都集中在校园的一个角落里。“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各种快递邮件随意乱扔,每天只在固定时间发送,超过了投递时间。只有第二天才能提货。如果收件人连续两天不能在课堂上取货,就要在远离校园的快递固定服务点取货,由于没有固定地点,天气不好的时候,快递邮件也无法按时送达收件人。”在郁闷的朱和表妹聊天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远不止是唯一一个在校园里遇到这样糟糕事情的人。

“能不能开辟一个更好的模式,把社会上的物流公司和校园里的网购者连接起来,这样不仅能节省快递公司的成本,还能方便师生。”这时,朱想起了的一个大胆的想法。

动手吧。为了验证项目的可行性,朱花了半年时间走访了我市7所高校。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他发现我市部分大学生网购交易量巨大,但配送管理极其不规范,社会上大家普遍对快递公司的服务不满意。

需求就是市场。2014年7月,朱和几个朋友一起在学校开了一家校园快递,一起将这个创业梦想付诸实践。“通过在高校建立第三方快递代理企业,聘请大学生为各类快递公司开展校园快递服务。既突破了快递公司校园投递的局限,又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熟悉校园情况的优势,还能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在总结了其他校园快递模式的经验后,朱决定采用新的模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致力于为大学生提供工学结合的内蒙古青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现在做电商和物流的人很多。《校园快车》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从人群细分的角度切入“最后一公里”。我们的用户群体是大学生。”在朱看来,只要能成功拿下各大快递公司的“校园快递代理权”,就可以和这些快递公司分享赚钱。即使一个包裹只赚几毛钱,一个大学每天至少有四五百个快递。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大学生快递员肯定会赚更多的钱。

创业行动的第一步是和快递公司谈合作。起初,朱去给快递行业的一些龙头企业介绍他的项目方案时,对方根本不屑于和他合作。不过,朱并没有放弃。经过两周的努力,邮政快递公司率先被他打动,同意合作。借助邮政公司的示范效应,朱的“校园快递”成功与其他三家大型快递公司签订第三方快递代理合作协议。

“呼和浩特有很多大学和学生,做校园O2O服务的潜力很大。”朱说,学校对解决校园快递凌乱的问题也很感兴趣。双方一拍即合,然后在细节上合作。此后,在呼和浩特市邮政管理局和内蒙古师范大学乐圣物流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师范大学乐圣分校成为呼和浩特市第一家“校园快递”

一家高校。


日前,记者来到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分校区时,正赶上中午休息时间。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园快递服务中心内,八名大学生围着一堆快递包裹忙开了。一排排整齐的快递理货架摆在快件架旁边,“一栋宿舍的……二栋的……”学生们手脚麻利地把这堆包裹进行分类,放在不同的架子上,不到半个小时,300多个快件便全部分拣好了。


大二学生小董是“校园快递”的业务员。据他介绍,他们每天要派发的快件多达四五百件,还有几十份寄件。当天中午,小董要派送85个包裹。按照以往的方式,他一边赶往其负责的宿舍区,一边打电话联系收件人,一个小时后,80多个包裹全部送达。


上午接货,中午和下午放学后派送快递,是快递服务的工作规律。“这看似简单的工作,还有挺多学问。”小董说。收件人不在怎么办、怎样按路程远近分配送达顺序、如何打电话沟通送快递地点,一个又一个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给他带来挑战。经过两个月的锻炼,小董觉得自己的沟通应变能力大大提高,而且这份不占用学习时间的工作还能每个月给他带来几百元的收入。


如今,“校园快递”已经顺利运营了两个月,也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便利。


校园快递带来“多赢”


日前,记者在校园内见到了朱生晖。虽然是假期,但忙碌程度一点也不比平时少,朱生晖告诉记者,经过前几个月的运作,感觉“校园快递”这样的方案还是可行的,假期到了,他们准备在内蒙古师大和林盛乐分校区的基础上再发展几家高校,目前正在进行人员的培训和准备。


说到“大学生给自己送快递”这样的创意,朱生晖表示,校园快递服务中心的建立将快递公司的收发业务集中于一地进行统一有效管理,把原本分散的不可控行为变为可控,乱堆乱放现象将被消除。校园快递派送模式下,快递员只需要每天定点入校送件,在快递服务中心完成卸货交接后即刻离校,大大缩短了在学校的滞留时间,避免了大量负责快递业务的外来人员对校园公共设施及学生安全带来的影响。这样的集中管理模式在极好的维护校园秩序的同时也为校内师生带来便利。另外,校园快递服务中心的开通必然需要人力资源的注入,这便可以为勤工俭学的学生提供一个助学平台。一方面,可以帮助学校缓解勤工助学岗位压力,增加岗位的丰富性,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为校园管理注入更多的人性化。另一方面,物流站集中式的运营时间不会占用上课时间,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可观的助学收入。“目前我们在师大有10名大学生在从事这项事业,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校园快递的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我们这个团体中来。”朱生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