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的兴起丰富了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拓宽了农民致富的途径,也带动了假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消费市场日益丰富和多样化。“我们打开花园和田野的窗户,手里拿着杯子谈论桑麻”的独特农场生活让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向往。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听农家乐、看乡村风景”为主要内容,以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的乡村旅游,逐渐受到市场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那么农家院饭店如何经营呢?
服务人性化
勤劳、朴实、好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在远离市场竞争的乡村。大多数村民心地善良,憨厚老实。然而,随着游客数量和接待人数的增加,许多开展农家乐旅游的管理者(通常是户主)服务水平低,缺乏服务意识,这往往导致任何客人的要求,无论是什么要求,无论能否满足,都被完全接受。但是由于农家家政服务人员少,一旦忙起来,客人的要求就不能及时满足,或者那些无关紧要的要求可以先满足,会给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其实农家乐的服务人员不能只是迁就客人,为难自己,而是要学会合理拒绝客人,尤其是现有条件下难以满足的要求。同时,客人就餐时,服务人员不应远离,并及时为客人提供服务。
器具统一化
与家庭使用不同,游客注重协调性和舒适性。然而,许多农家餐厅使用的餐桌、椅子和餐具并不统一。一家餐厅可以看到不同颜色和风格的桌椅。一张餐桌上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盘子、高低碗、塑料、搪瓷和铁,给人一种不整洁的感觉。因此,农家餐需要根据其接待能力配备相应数量的餐具和用具,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餐具效果会更好。
卫生安全化
在农家乐酒店的厨房生产车间,生菜和熟蔬菜分开摆放,饮用水水源和清水分开。面粉、米、油、调料等储藏室也要防潮、防鼠、防霉,仓库禁止外人进入。自然的家庭氛围、简约的生活方式、文明的休闲内容,是吸引城市人的农家乐特色。为了吸引客人,用餐环境必须干净整洁。最好有专门的餐厅。如果条件不好,也可以自己开辟庭院。然而,当庭院用作餐厅时,必须杀死苍蝇、蚊子、灰尘和沙子。
菜肴本土化
城市人吃惯了山珍海味,大多去乡村寻找绿色自然。所以农家乐餐厅不要尽可能高档,菜品种类也不要尽可能贵。“农家乐”的菜品应以民间菜和农家菜为主,必须突出自己的民间和农民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农家乐”的菜品要立足农村,取当地材料,尽量使用城市里难以见到的独特烹饪材料。除了土鸡、土鸭、腊肉、黄丁和各种时令鲜菜,各种土特产也要广泛使用。
农家院饭店的主食也应该充分体现出农家的特色
比如农家院餐厅的米饭不应该是纯米饭,而应该做成“玉米粒焖饭”(俗称“包金包银”)、“腊肉豌豆焖饭”、“红椒焖饭(或南瓜)”、“豇豆焖饭(或萝卜丝)”等等。其实这些饭菜不仅是农民的特色,而且好吃,成本也不高。“农家乐”的小吃和面条不能和城里的一样,而应该突出农家乐的特色,比如果冻、凉面、锅摊(煎饼)、发糕、树叶、蝎子、蒿馒头、饺子、土豆饼、红糯米糕、
="6538861872907605261" mention-index="0">玉米饼、窝头以及煮玉米、煮红苕、煮土豆之类的小吃和面点。要根据不同的消费对象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安排菜肴
来农家院饭店消费的人各种各样:有男人、有女人、有年轻人、有中老年人、还有小孩,有工人、有职员、有干部、有企业家,还有文化人等;消费者也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一两个两三个人来的,也有十个八个甚至几十个人来的;有只点几个菜的,也有包上一桌甚至几桌的;有只吃一餐的,也有住上三五天甚至十天半月的,等等。因此,农家院饭店菜肴就应当根据不同的消费对象,并针对消费者的不同情况,灵活变化、合理安排。例如,男人一般都要喝酒,可以多安排一些大菜,女人、小孩不喝酒,则可以多安排一些小吃;工人、职员可以多安排一些经济实惠的菜,干部、企业家、文化人等可以多安排一些档次稍高且比较有特色的菜;用餐少的可以尽量安排特色菜;多的则可以面面俱到,各种菜肴都安排。对于那些要住上十天半月的消费者,所安排的菜肴可尽量做到“家常”,使人看起来像居家过日子的样子。
质量标准化
农家餐馆的菜单要相对稳定,同一时期的招牌菜和特色菜量要大小多少都差不多,同一道菜不能今天用盘子装,明天用大碗装,同时口味也要尽量统一。农家餐馆要体现经济实惠意识。工薪阶层是游客的主力军,经济实惠、物美价廉是大多数游客消费的常规心理。因此,农家餐馆要多利用本地优势,多用自种的瓜果蔬菜,降低单位菜品的价格,从而让惠于游客,也给农家餐馆带来更多的客源。
农家院饭店经营除了要在以上几个方面下功夫以外,还应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烹饪技艺,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需要对自己的菜肴进行适当的文化包装。只有这样,才能使农家院饭店的经营迈上一个新台阶,最终将农家院饭店办成人人喜爱的休闲度假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