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BBK商业连锁有限公司发布公告。
公告显示,BBK将斥资9.8亿元,在江西省吉安市建设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纪念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中心。
这不是BBK第一次做这么大的手术。
十几年来,他们在湖南、四川、广西等地建立了地方地标式的综合商业中心。
现在看着无限风光,谁能想到,起初BBK的前身是一家营业面积只有20平方米的批发零售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步步高董事长,张海霞的故事。
从小到大,张海霞一直是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奋斗的人。
1986年1月,18岁的张海霞加入了国营湖南湘潭南北特产食品公司,成为一名店员。
虽然年纪轻轻就捧着铁饭碗,但张海霞并没有懈怠的意思。他积极跟随前辈学习销售技巧,每天都在下单和下单。
很快,张海霞就能自己负责自己的事业,她良好的销售能力得到了领导的注意和赏识,晋升为内阁经理。
没多久,张海霞的职业生涯就跳了两次。先是被任命为团委书记,后升任公司总经理助理。
很多时候,缘分真的很奇妙。
与同年出生的王在初中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天赋。很小的时候,他就和几个同学一起买养殖书籍,养兔子。
虽然这项“事业”失败了,但并没有挫伤他的热情。
后来在湘潭商学院读书的时候,经常听到一些同学抱怨水瓶的瓶子坏了之后,去附近的食堂更换,但是没有货。
看到商机后,王把瓶子装满,找到了瓶子的来源,并贴出了在学校卖保温瓶的广告。而且,为了防止供过于求,他说会先交钱,再发货。
这次契机不仅让他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2万元,也让王填获得了进入国企工作的机会。
湘潭南北特产食品公司的领导听说了王飞的事迹,觉得他是个人造材料。王飞毕业时,被公司录用了。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举动不仅创造了一段婚姻,还制造了一个夫妻二人在海上创业的故事。
很快就发现,这个自己动手的新人王很不一般。
他视野开阔,头脑灵活,对公司业务总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做事稳重,将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font-size:15px;">另外,接触久了,张海霞发现两个人有很多共同的爱好与语言。所谓日久生情,不过如此。
张海霞没有“嫌弃”王填是从农村来的,也没有看不起王填比自己职位低下,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时候,毅然决然地与王填处起了对象,最后喜结连理。

在改革春风吹满地吹遍大地之后,国内进入了市场经济。
自1995年开始,大批外资涌进中国,开启了国内国内连锁超市的征程,比如麦德龙、家乐福、沃尔玛、宜家等。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个体户有了崛起的迹象,而国企内部的局限性也或多或少体现了出来。
敏锐的嗅觉让夫妻二人同时看到了商机,而王填率先表示出了辞职下海的决心。

回忆起自己当初辞职的初衷,张海霞说道:
我之所以辞职,并不仅仅是因为我先生要辞职创业。而是,我在众人羡慕的铁饭碗里品尝到了不同的味道,这个味道叫改变。于是,在前途一片看好的情况下,我辞职了,和我的先生一道从零开始,一起创业。
其实,在当时的中国,零售消费行业的民营企业中有很多夫妻搭档,比如何金明与妻子宋琪共同创立了人人乐,张勇与舒萍夫妇创办了海底捞,徐艳林与余惠勇成立了百果园等。
而张海霞与王填只是众多夫妻搭档其中之一。

说干就干,张海霞与丈夫一同辞了职。
在演讲时,张海霞曾提到了当时的心境:
辞职那天我还哭了一场,感受到前途茫茫。但是我内心又十分坚定,因为我知道国营企业铁饭碗的日子一定不会长久,这个时代一定会改变的。

王填也在采访时透露:
我那时已经有了一定的采购经验,哪些货物会热销,市场如何,我还是能看得懂的。我觉得是时候自己干了,就和妻子一起下海创业了。
随后,夫妻二人找亲朋好友借了一些钱,加上家里的积蓄,一共5万块启动资金,开了湖南省第一家批发零售店,面积只有20平米。
至于小店的名字步步高却并没有特别的寓意,只是因为王填儿时常常在广播中听到了广东民间乐曲《步步高》,喜欢这首歌曲便以此命名而已。
不同于在国企上班时,每天朝五晚九,作息规律,压力并不太大,创业的初期,种种困难都摆在面前。
因为没钱雇人,夫妻二人即是老板,又是拉货员、卸货员、摆货员,几乎每天都干到凌晨二三点。
不仅如此,夫妻二人经常推着三轮,挨家挨户推销店里代理的产品。
三轮并不像自行车那么好掌握方向,也不像汽车那样方便。很多时候,需要上坡时却推不动,到了下坡时却因为惯性而拉不住,每每到了拐弯时,还要时刻提防三轮车是否会翻车。
虽然很苦,但是张海霞却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甚至想对当时的自己说:
即便那些年的风里来雨里去,让女孩子变成了女汉子。但是,时光如果倒流,我会对当时的自己说,你做得真棒,因为有你,我才能在未来不断归零,不断改变,不断出发。

虽然累是累了点,但夫妻二人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多少个忙到凌晨才回家的路上,两人还会手牵着手,一起唱起歌谣。
功夫不负有心人,六个月后,步步高就建立起了800多个分销终端,同时也获得大量的供应商资源。

毕竟是第一次创业, 周围也没有模式可以借鉴,夫妻二人便时常到市场经济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沿海地区广州、深圳等地学习。
看见当地已经有零星的超市出现,张海霞他们于1995年底在湖南开了第一家面积300平米的超市。

1997年,超市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加的营业热度,两人将量贩店提上日程。
因为量贩店计划要达到2000平米,不仅跨度大,资金也紧张,公司大部分领导都劝诫张海霞不要急功近利,扩张之路还是徐徐图之为好,以免将整个公司都拖垮了。
已经做好了充分调研准备的张海霞这次没有听从众人的意见,而是“一意孤行”,直接拍板执行原计划。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步步高量贩店开业的那一天,生意异常火爆,店里店外人头攒动,场面一度失控。
张海霞说起当日的盛景,笑道:
人太多了,只好分拨,一拨一拨地进。一天之内,我们关了五次门补货摆货。我当时站在人字梯上面做疏导员,所有的工作人员包括管理层都上来维护秩序,大家都忙得一天没吃饭。
与此同时,王填听闻Noel Trinder(诺尔)曾经用了5年时间,就将印尼马泰哈利打造成了亚太地区的最佳零售商,因此花重金聘请了诺尔团队,来负责步步高超市事业部。
并且,在与人合作过程中,张海霞从不拖欠货款,在业界享受不俗的名声。
到了2001年,步步高旗下店面开到了10家,营业商品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成为湖南省超市第一品牌。

说到步步高是如何走向飞速发展之路的,除了店面的升级,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
2002年左右,国企改革,有的开始转型成私企,有的干脆关门大吉。
张海霞瞅准机会,花了6500万并购了湘潭最大的国营百货公司。
提起那次并购,张海霞显得踌躇满志:
那家国营百货公司处于建设路口,绝对是未来商家的必争之地,谁拥有了它,就有了湘潭商业的未来。
历史证明,张海霞的决定确实是准确无误的。

有了国营百货打基础,张海霞夫妇成立了步步高第一家大型综合购物商场。
与此同时,因为不想与外资及有雄厚资金做后盾的大企业正面硬碰硬,张海霞的扩张之路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将步步高扎根在三四线城市,如雨后春笋般遍地生花。
到了2007年,不仅店面已经开了一百多家,公司年销售额达到了40亿元。
2008年6月,公司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内地上市的民营超市企业,业界称之为“民营超市第一股”,张海霞夫妇也荣登福布斯榜。

2014年,电商的崛起,给了很多实体商业零售致命一击。
张海霞最开始只是呈现观望的姿态,可当看见步步高旗下的百货商场的销售额受到的影响不小之后,夫妻二人开始商量对策。
考虑到未来商业零售的发展趋势是便利和社交场所,他们开始斥巨资打造带有线下体验效果的购物中心,效果显著。
从制定计划,到项目开业,仅仅花了7个月的时间。
谈及此事,张海霞说道:
用时间换空间,不管做什么,如果不抓紧,拖一天就是一天,但是一赶也就赶出来了。什么东西都讲究快,只要说动就动起来了,就会很快。

如今,在张海霞夫妻的带领下,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超过500家店面,市值75亿。
可以说,这些都与张海霞敢于走出舒适圈、抓住机遇,能够吃苦难耐,以及她超强、超快的执行力是分不开的。
大家对张海霞是怎么看的呢?
-END-
作者:铜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