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小型食品公司创业事迹,饮食方面创业

永和大王是国家级快餐连锁企业,产品是符合中国人口味的豆浆、油条、各种粥、中式小吃。该店有专门的网站、在线订购邮箱和24小时电话送货热线。只要用手指轻轻拨号码,永和员工就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你送上热腾腾的饭菜。

1995年12月12日起,永和大王的第一家餐厅诞生在上海市长宁区水城路。截至2004年4月,永和大王已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深圳等地开设了近80家直营分店,员工总数超过3000人,成为一家以推广中国美食为主,专门经营管理中式快餐连锁的大型餐厅,“永和大王”的成功无疑成为了所有中式快餐店争相效仿的对象,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卖油条的中国麦当劳”。

套用托尔斯泰的名言:好企业都是相似的,坏企业各有各的弊端。也就是说,好的企业在运营、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做得很好。而不良企业往往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弊端。我们来看看“永和王”在商业上的优越性:

差异化的产品

上海人不太喜欢馒头。典型的上海人分不清馒头和馒头的区别。上海人的传统早餐一般叫“四驴岗”,有豆浆、油条、大饼、汤圆。而且这些东西一般都是个体商贩经营,在街上卖,卫生水平可想而知。为了节约成本,小贩一般会反复使用油条。然而,科学证明,经常吃这种油炸食品对人体健康极其有害,容易致癌。另外,油条中添加了明矾,所以多吃并不适合人体。但“永和大王”风味独特,环境干净,所以其产品与几十年、几百年在路边摊上的灰头土脸的豆浆、油条相比,还是有所差异化的。煎炸用的油是100%纯天然色拉油,一次使用后立即换油。对于油条的加工,进口的是外国面粉,不仅增强了油条的脆度,还减少了明矾的摄入,让食客们吃得安全健康。

还有人做满汉全席和宴式中餐,而永和只做中式快餐市场;其他每天营业11小时,永和24小时营业;其他人只开通了电话送餐服务,永和成为国内第一家网上订餐送餐的餐厅。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赢得了在写字楼里忙碌工作,没有时间下来吃饭的永和上班族,为那些“城市夜归人”找到了吃宵夜的好去处。

产品必须独特才能打动顾客,尤其是食品,属于一次性消费品,也要追求色、香、味。永和的油条比普通路边油条长三分之一。在《永和王》中,每一个盛放食物的餐具都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让顾客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吃饭的过程,还有慢慢享受美食的过程。

高档的价格

当时上海街头的油条一般只卖5毛钱,但《永和王》卖2元钱。其他产品,如豆浆、饭团和葱油饼要贵很多倍。除了租用店面、培训员工、进口优质原材料等固定成本因素外,公司的初衷是为了开拓消费层次,走高端路线。“永和大王”深知麦当劳、肯德基的目标顾客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因此在1995年底在上海开第一家店时,在顾客导向上采取了“高品质、卫生、高价格”的针对18-45岁的中高收入人群,从而保持了与国外快餐顾客目标群体的错位,即不与他们正面竞争,而是与他们保持平衡互补的状态。另外,考虑到整体环境,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上海,居民口袋里还有一些钱,日子也没有八十年代那么节俭克制。人们追求更舒适的消费环境和高质量的服务。而且,上海人喜欢寻求创新、改变和时尚。因此,高房价并没有让人们气馁,反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小浪潮。真的把永和豆奶变成了时尚品牌,让人愿意在上面多花点钱。这既保证了餐厅运营的收入,也为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产品组合在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

精明的连锁

“永和王”的发展壮大并不总是一帆风顺。2001年,

由于新添直营店,后续资金难以跟上,到年底公司已亏损5000万。其实,和其他开连锁店的公司一样,永和在公司的初创期一直做的都是烧钱的生意,在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没有表现出来之前,是必然亏损的。以“麦当劳”为例,他们在一个城市要开 70多家店,才能收支平衡;而”大家乐”在香港要有35家,才能收支平衡;至于“永和大王”,最起码需要50家店铺。连锁店的经营,最重要的是有精通管理经验的人才,为此永和还专门请了猎头公司从同业人中找高级管理人员。林猷澳说:“管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大踏步提高的,而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将来企业的经营水平。我们看的是长远利益。” 另外,“永和大王”总部非常注重加盟者的合约精神。因为一旦一个加盟店不守法,进行违规操作,在食品的配科上出现了问题,致使食物的口味不统一,就会把整个“永和大王”的牌子做坏掉,使得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下降。


跟进的门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然地发现,“麦当劳”的周围不出二三十米远便有一家“肯德基”的分店,这两家绝对是属于“对着干”的迎头定位,竞争的火药味很浓。”永和大王”也不甘示弱,基本上采取跟进策略,你洋快餐开到哪,我中式快餐就跟到哪。永和认为既然“麦当劳”和“肯德基”选定的店址,首先一定是人潮汇聚地,其次毕竟中餐禾口西餐的消费群体不一样,“永和大王”和他们之间则又存在着一种互补竞争的关系。举例来说在北京西临中国人民大学、南靠双安商场的科学院南路,南北120米、东西80米的弹丸之地,竟云集了10多家快餐业的高手,科学院南路的西侧从南向北一字排开,依次为美国的“麦当劳”、中国的 “永和大王”、半亩园快餐有限公司所属的“半亩园”;东侧是日快餐“面爱面”、中国的”馄饨侯”和具有西域风情的“马兰拉面”,在丁字路口的南侧则有”肯德基”……以上各家几乎都是紧挨的,而且店面大小相差不多。竞争是较量,也是交流。排除了地理位置优劣的竞争,最能反应双方的差距,只有看到差距,才会有进步。林猷澳认为,与西式快餐相比,中餐的食品种类比较多,这是中餐的优势,容易吸引更多的顾客。但这也是中餐的劣势,因为食品种类多了,质量就不容易控制。但是从长远讲,中式快餐绝对不会输给西式快餐。


在店面的装饰上,“永和大王”也一直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求新、求变。永和在市场调查中发现,消费者层次在向下延伸,由原先的25至45岁发展到 21至45岁。这说明其目标客户正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对于各门店店面的装饰,永和由二代店的古色古香的风格转变为三代店的休闲风格。在上海的淮海路上还开出了旗舰店。


与”麦当劳”夺人眼球的灯箱广告,和高高树立的醒目标识相比,“永和大王”确实有些不起眼,然而大红的门脸:透着中国传统的喜庆气氛,很能赢得普通百姓的认可。店标是位与“肯德基”快餐有着相似之处的慈眉善目的老人形象,这是永和大王创始人李金鹏的形象,或许正是这个慈祥的老人奠定了永和大王平易近人的经营方式。


良好的口碑


与“肯德基”、”麦当劳”铺天盖地的广告策略相比,“永和大王”在这方面可谓节省得多,前二者在每每推出新品的时候都大张旗鼓地利用广告、销售促进、公共宣传、企业赞助等等多种促销方式进行宣传,而永和基本上不做什么广告,要做的话也不会做某一单一的新产品的广告,而是推广“永和大王”这个整体品牌概念。例女口在其“公司片”的一则广告中:说是白领们加班加到深更半夜,女白领买永和豆浆给男白领,男白领也正去买了绐女白领吃,然后打出一行大字—— 永和就是你的家。说实话,能把一个卖大饼、油条的广告做得那么时尚也真挺不容易的。


永和认为他们主要不靠广告宣传来拉顾客,而主要是靠口碑。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来提升“永和大王”的口碑。因为一个高度满意的顾客会为一个公司的产品及品牌说好话、购买更多的公司新产品、忽视竞争品牌和广告并对价格不敏感,所以与其花费大量的资金在广告宣传上还不如对顾客进行调查,开发适合顾客口味的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


独特的管理


当年,“霸菱投资”的合伙人到“永和大王”考察时,印象最深的是”永和”虽然只有10多家连锁店,却已建立起比较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借助电脑的信息化管理及员工半军事化的训练和培训升级体系。为了快速扩展门店,永和大王快速发展出训练、开发、企划、产品管理、工程5个团队。但是永和大王最强的还是财务及训练。永和大王的财务报表有厚厚一大本,“银行认为我们是最好的客户,霸菱就是看上我们这一点。”林猷澳说。快餐是做现金生意,财务一定要透明化,惟有如此,财务独立的精神才会体现。财务没做好,基础等于白打。到目前为止,永和大王每个地区都有独立的财务体系,总公司从不干涉。


永和有一套非常完善的员工培训计划。新招募的员工要进行为期三天的军训,目的是要培养员工的组织纪律性、能吃苦和团队精神。接下来则是各个专业的训练,例如:负责包饺子的员工要十分清楚地知道每份饺子馅中肉、菜的比例,放多少水、多少油,煮饺子应该注意煮多久才能保证煮得恰到好处等。


美好的前景


利润和财富就是在满足和创造人类各种需求的同时产生的,所以即使是不起眼的小生意,只要做好了,也照样能成就大名堂。从整个中式快餐业的发展前景来看,存在着非常大的商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风气的转变,现在大陆的年轻人在家中做饭做菜的在减少,习惯去餐馆用餐的越来越多。即便会做菜的,也喜欢去外面换换口味。未来的快餐业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全世界来看,还没有一个像样的中式快餐,而”永和大王”的目标就是发展一个中式快餐业的品牌,不但要把永和大王变为“中国的麦当劳”,而且将来还要打到麦当劳的老家美国去,进军欧美市场。


其实,餐饮本来就代表了一种文化,中国人到西餐馆吃的是洋文化,外国人到中餐馆吃的是中国文化。如果说正儿八经的西餐相当于一种“高雅文化”,那么洋快餐就是一种”通俗文化”。而像”永和大王”的中式快餐应该代表了中国的“传统市井文化”。怎样在新时代传承并发扬这种传统文化,在后续者的跟进中仍能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地位是“永和大王”在未来的经营和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今的“永和大王”每天卖出的油条总长度加起来相当于七座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期待”永和大王”在全球各地建立永禾口集团的明珠塔,同时也打响中国人的快餐品牌。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