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稻田小镇国惠大酒楼,福州稻田创业小镇招租

文字|郭(广州)

相信很多广州人都知道白云区嘉禾市场王刚村这个名字,起源于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夕地铁2号线、3号线的开通。

嘉禾市场位于广州北郊,是106国道两侧150米的集市。地铁的开通给嘉禾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周末嘉禾广场前的大广场突然出现人潮,说明附近工厂、村庄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外来“淘金者”。

来自四川的裁缝老王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这里工作了30年,度过了人生的黄金岁月,见证了嘉禾市场的变迁。

6年合同工,没赚什么钱

从嘉禾市场路口,拐进百花岭北街路100多米,就能看到老王的店,位于一个农民出租屋的一楼。

疫情下的一个周末,店里静悄悄的,只有老王一个人守着店。我进去找老王改的裤子,和他聊天。

老王1990年来到嘉禾市场,一直呆在这里,只动了几个仓位。当时,他是一个23岁的男孩,和他的表弟一起来到广州工作。起初,我在嘉禾市场的一家小型民营服装厂工作。月薪很低,只有200多元。虽然工资不高,但当时价格便宜。老王笑着说:“坐公交车去广州只要三毛钱,从广州坐仁和镇只要五毛钱。现在是两美元。”

老王感慨地说:“嘉禾市场变了很多”。1990年,街对面的嘉禾农贸市场还是一片稻田,街这边的嘉阳商场还是一个村指挥部。去仁和镇的510路公交车曾经是唯一经过这里的公交车,但它时起时停。在20世纪90年代,只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乘坐农业运输大巴。当时只有两条车道,两边都是黑松树,下水道也是开着的。晚上从市区打车回嘉禾,司机一般不会去,因为不安全,没有回头客。

如今,道路两旁高楼林立,甚至嘉禾王刚也成为了三条地铁线的枢纽站。嘉禾广场建成后,它前面的大广场成了农民工的聚集地。

老王前六年在嘉禾做合同工。从1990年到1996年,他在当地一个私人老板的家里工作,主要做窗帘和蚊帐。老王说,如果不是签了合同,早跳出来自己摆地摊就发大财了。他有老乡在街上摆摊,把裤子换成1.5毛钱,几年赚了10多万,回家盖房子。他已经六年没赚钱了。现在物价上涨这么快,换裤子只要五块钱。

(2016年12月27日,广州嘉禾王刚地铁枢纽。今天的嘉禾王刚三线交易会人流量很大。CFP图)

摆摊单干,顾客回头率高

1996年合同到期后,老王自己摆摊,在别人屋檐下租了个地方。我主要做换衣补衣的工作,很少做新衣服,因为没有工具。

老王说,十几年来,他没有要求高价,也没有为客户要求随意的价格。所以他回头客率很高,或者可以说基本上是常客,比如在街上,在王刚村。他的顾客带衣服的时候,一般不会问价钱,可以预约去取。

他说附近学校的一个学生经常换校服和缝补衣服,这很有趣。后来结婚了,嫁到了白云区的其他镇。生完孩子后,因为一直认可他的手艺和公道的价格,我隔一段时间就带着一包衣服来找他。

我的同事基本都是老王的老客户。每次,

他们要改裤脚,总说一句:“拿到老王那里去,手艺好,价格实惠。”“老王”在我们单位已经成了“裁缝老王”的简称了,不需要解释了。老王的价格的确实惠,比如改裤脚收五块,换裤腰带橡皮筋也是五块。


一位妇女拿一条裙子的裤腰带来缝,他只收了两块钱。只见老王拿起长长的剪刀剪一块布条补口袋,展开布条,看准了,一刀下去,一块长方形的布条就剪出来了,仿佛用尺子裁下的纸片那样标准。


儿子上了大学,长成帅小伙


老王一家四口我认识三个。他1992年结婚,女儿次年出生,儿子1995年出生。如今女儿出嫁做妈妈了,儿子在上大四。


老王的老婆也是四川的,比较健壮,皮肤白皙,也会做缝纫,是老王婚后教会的。当老王外出进货时,老婆便接替他干活,但复杂点的手艺还得老王亲自动手。


老王的一儿一女都是在广州出生和长大的,女儿读到初二就辍学打工了,儿子读完初二回到老家读书,因为英语好,考进了重点班,后来考上了四川大学,学工程设计。我至今还记得那个文静、怯生生的小孩的模样,一个很懂事的孩子。


老王印证说,儿子的确很懂事,他看见爸妈很辛苦,还要养生病的爷爷奶奶和外婆三个老人,所以学习一直很刻苦。当姐姐初二打算辍学时,儿子都主动劝姐姐:“你现在不读书了,将来再也回不了学校哟!”但姐姐实在无心读书,坚持辍学打工。


儿子自小爱画画,老王曾想拿钱让他去上培训班,儿子很懂事,说:“爸爸,那要花很多钱,我自己画就行了。”儿子最后考大学还是报了和画画相关的工程设计专业。


说到儿子,他很开心,眼睛放出亮光,仿佛拧开了一盏手电筒,他打开手机给我看儿子现在的模样,那个文静的、怯生生的小男孩早已长成一个帅气的小伙子了。老王说:“一米七多了。”


老王的父亲和母亲都中过风,为了治疗他们,他先后和弟弟花了四十多万,母亲没治好,但父亲治好了,如今83岁走路都不要拐杖。父亲最喜欢喝天地一号,每年过年,老王都从广州带两箱回去,老人家非常高兴。说到这里,老王开心地笑了,满脸的皱纹漾开,仿佛一簇菊花。


30年最遗憾没买套房


嘉禾墟上,和老王同样开裁缝店开了二十多年的有另一家,姓黄,也是四川人。人家早在几年前就不做了,说是因为眼睛老花了,穿不了针。而53岁的老王则说自己眼睛还好,“不用戴眼镜。”但对于将来能做多久,他心里没谱。因为如今他租的四平方米的店铺一个月要三千多,租的一房一厅一个月要800多,一个月加上房租水电,开销近五千块。他算了一下,一天,他要给房东一百多块钱,所以压力比较大。“基本上一年只有过年那十几天休息。因为你守店,要将就人家的时间,别人随时来找你,你得候着。”


但是光改改裤脚,换换裤带橡皮筋,缝缝补补,挣的钱哪里够用呢?老王说:“当然不够,但兼开着小士多,卖水,卖烟……”城里的人喜欢吃夜宵,所以常来买烟,他和老婆轮流守着店,到凌晨三四点才关门。卖一些水和烟,一个晚上赚几十块,一个月七八百块的房租就有着落了。不过,现在年纪大了,不会守那么晚了。


老王说,房租还有两年到期,等儿子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了,他就去找个轻松点的事干干。


和老王聊的一个多小时,楼上的房东下来贴招租广告,老王立马停下手中的活儿帮忙。中间有个人将停在他店前的车开出去,老王主动帮忙指挥。不时,还有隔壁店的老板来和他聊天。两个小伙儿来改衣服,改完后自己拿起熨斗加烫了几下。老王笑着调侃:“我烫的衣服,你放心,保证你出去能找个靓女做女朋友。”


热心开朗的老王,让我想起若干年前刚迈入中年的他,那时,他还留着一字黑胡须,表情严肃,做事风风火火。或许儿女长大成人,老人身体还好,老王身上的担子轻松了些。


在嘉禾呆了30年,老王也有遗憾的事。他说,最后悔的就是没有买套房或买个铺面,如果当年买了,现在可以靠收租吃饭了。


“没想到嘉禾变化这么快!”老王又一次说道。


【征文启事】


父母子女一场,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互相成长的修行?还是渐行渐远的分别?母亲节和父亲节接踵而至,作为父亲母亲,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你有何感触?


南都语闻第五期征文来了,写下那些与“后浪”相处过程中,让你感动、恼火、发笑、深思的故事……


体裁:非虚构(文言文、诗歌除外)


字数:800-3000字


征文对象:面向爱好非虚构写作的所有创作者


投稿方式:请将作品发送至nanduzaocha@126.com,邮件命名为“家有神兽+作者姓名”,文章内容贴于邮件正文。如能提供配文图片更好。


请在作品正文文末留下您的姓名、联系电话,方便编辑部与您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