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黄浦区、广州开发区举行城市更新项目集中建设暨重大项目签约投产活动。启动城市更新项目50个,签约项目41个,试生产项目266个,总投资超3700亿元,预计产值(营收)约5700亿元。
其中,以民生项目为主的城市更新项目50个,总用地面积158公顷,建成区面积307万平方米,总投资421亿元。
活动现场,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商代表签署承诺书,并在五个方面做出承诺:
承诺实施“精准拆迁”,按时完成项目拆迁“清场”任务;承诺按要求完成安置房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移交,确保村民(居民)按时搬回;承诺按要求引进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质高标准产业载体,实现城市更新与生产城市融合;承诺履行项目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措施,落实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责任;承诺根据相关职能部门的要求,落实消防措施,做好安全生产、扬尘防治工作。
50个旧改项目新动工
民生项目占比高达86%
城市更新领域重点项目100个,其中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局2020年以来牵头的“老”项目50个,6月29日开工的“新”项目50个。
参与本次开工的50个改造项目,其中村民安置房项目22个,教育项目5个,公配项目5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11个,总用地面积158公顷,建筑面积307万平方米,总投资421亿元,民生项目占86%。
此次涉及安置房的旧改项目有凤味、大龙、庙头、双沙、文冲等22个,总建筑面积209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69亿元。建成后可提供安置房2万多套,惠及6万多村民。
塘村、红岗、河塘峡、黄登、墩头集等老村均为配套教育项目,其中塘村老村项目拟建设1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2所小学、5所幼儿园。本次开工9年制学校66个班,用地面积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投资1.5亿元。
2020年6月,黄浦区在全市率先制定《决胜三年完成旧村拆迁攻坚任务行动方案》及操作蓝图,要求三年内完成66个重点旧村拆迁任务。
黄浦区三年改革进展如何?杜南记者从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局了解到,2020年,该区旧村拆除面积将达1490万平方米,占过去10年总量的78%,占2020年旧村改造拆除总量的83%。今年1-5月,完成房屋拆迁面积612万平方米,超出既定计划25%。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底,黄浦区“三旧”改造图总用地面积52.63平方公里,获批城市更新项目127个,面积25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79万平方米,完成面积555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8589套,启动微改项目6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2亿元,各项指标领先。
“分层审批”“拆建前置”
开创城市更新“黄埔模式”
当天上午,南岗街道沙埠社区村改造工程同时破土动工。这两个地块紧邻交通大动脉——黄浦东路,位于沙埠社区北入口。总拆迁面积近12万平方米,改造面积近30万平方米,是目前黄浦区最大的旧改项目。
"font-size:15px;">沙步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根据前期规划,未来复建商业3地块将崛起一座大型商办综合体,成为沙步的新地标。而复建商业4地块计划建起一条空中连廊,将黄埔东路沿线的数个地块串联起来。两个地块将在2024年完成施工建设,建成后预计每年将为社区集体增收近1亿元。
“我们街坊对沙步未来很有信心!”沙步社区村民区叔原来在村里开设了一间饭店,去年6月份签了约,他和家人随即搬入附近的小区暂住,饭店也暂时停业。复建地块动工,区叔尤为关注。“我对未来的商业综合体很期待,希望以后能租一间铺,一边拿分红,一边张罗自家生意。”他说。
沙步的复建房、复建商业和复建配套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今年年底,复建住宅5地块的回迁房有望交付至500多户居民手中。
区洁红在沙步生活了40多年,是第一批就签约的村民。她说:“以后改变的不仅是环境、治安、分红,孩子也差不多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旧村改造之后会引进名校,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也大有好处。”
自2018年底获批成为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以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先后出台“城市更新10条”“城市更新18条”等改革创新纲领性文件,形成“1+20”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形成了“三旧”改造和城市更新的“黄埔模式”。
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局局长侯奔表示,“黄埔模式”的一大特点是坚持“分层审批、拆建前置、腾挪置换、流程再造、首开先建”,实现推进速度、拆迁精度、建设力度、人文温度有机统一。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安置房8589套,共109万平方米,在建安置房18143套,共188万平方米;为解决临迁期间老人的起居问题,目前全区旧改项目已高标准配建老人临时安置房4408套,惠及8816名老人。未来三年预计建成安置房7万套,共650万平方米,惠及21万人。
该区注重在旧村改造项目中统筹配置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目前全区更新项目已建成教育、医疗、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约50万平方米,新增学校15间,学位16450个;未来预计可提供公共服务用地430公顷,新增教育配套367万平方米,社区医疗卫生设施61万平方米,实现人居环境提升、用地节约集约、资源合理分布的多方共赢。
城市更新不等于拆除重建,最根本的是以城市更新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反哺区域经济。未来,全区改造完成后,预计将产生产业载体3000万平方米,产业用地平均产值将达到200亿元/平方公里、为改造前的4倍。
侯奔透露,黄埔区近期将谋划出台“城市更新10条”3.0版创新政策,进一步加强在数据成本核算、合作企业引入、精准拆迁控制、产业导入流程等方面的研究谋划。最新政策将落实“三个重大转变”:一是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从规模化向精细化转变,二是从房地产化向产城融合转变,三是从主要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与速度并重转变。
“第三个转变特别重要,这是我们很主要的一个思路和主线。”侯奔表示,新政将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更深程度解决黄埔区城市更新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引进产业、串联风光
20个乡村振兴项目遍地开花
活动当天,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百大项目庆百年”大会战乡村振兴领域的三个重点项目迎来新进展——“黄埔红”红茶创意园、中国航天现代农业创新中心相继开园,隆平院士港(院士研发中心)封顶。
在阳光温煦漫射的黄埔区岭头村广场中心,“黄埔红”红茶创意园揭开帷幕。“这个茶园是我们数百名知青一锄一锹在岭头农场开垦出来的,岭头红茶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谈起岭头红茶,广州知青宁一民很是骄傲,“岭头茶山空气清新,常年云雾环绕,土层深厚、肥沃,具有适宜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岭头红茶有天然的花果香,汤色红艳透亮,香气浓郁持久。”
“黄埔红”红茶创意园是黄埔区农文旅类的重点乡村振兴项目之一,项目充分利用黄埔岭头1000亩茶园现有的条件,通过景观改造和花木补植,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同时引入院士专家团队,以“生产基地+科技”模式,打响黄埔岭头红茶品牌。
据悉,项目建成后,产业园区将满足90至150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茶叶深加工/精加工企业进行规范化、清洁化高品质化生产,上下游全部企业入驻后,预计整个产业园区年总产值将达到150亿元,可带动就业超3000人。首期50亩示范茶园目前基本完成建设。
在天鹿湖森林公园北部,中国航天现代农业创新中心首期启动的航天现代农业体验与展示中心已基本完成建设。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太空育种、乡村数字化、智慧化进程及成果。该项目以数字乡村产业发展为基础,将打造成集“智慧农业+航天育种+乡村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航天现代农业产业园。
今年以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利用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优势,积极推进“院士下乡、产业进村”,从科技农业、科技产业、特色精品村建设、农文旅及农业园等方面重点谋划打造乡村振兴重大项目。“百大项目庆百年”大会战中,涉及乡村振兴领域的重大项目共有20个,总投资额约110.8亿元。
“今年乡村振兴项目布局,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不再局限于某一处,而是希望能遍地开花,辐射面更广、带动力更强。”黄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把城市的产业链条延伸至乡村,把高水平要素资源导入乡村,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向广度、深度进军。
当前,该区在乡村振兴项目布局上,南部以隆平院士港为核心发展科技农业;中部以科学城创新创业集聚高地布局中国航天现代农业创新中心、“黄埔红”红茶创意园等推动产业发展;北部依托知识城产业优势推动纳米小镇、芯片小镇、生物医药小镇、永庄现代农业创新中心、极飞超级农场等一系列科技产业建设。
同时,利用山、水、林、田、湖、草等原生态自然资源,打造迳下村、麦村村、莲塘村等一片特色精品村,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迳下纳米农业公园、知识城融合发展区、莲间塘里等一二三产融合的乡村文旅产业集群。
41个产业项目签约落户
总投资约1754亿元
当天活动全面展示了该区“百大项目庆百年”大会战实现266个项目竣工投试产的重大成果,投资总额约1601亿元,达产产值、营收收入约3069亿元。其中,产业项目计划投资额约1321亿元,占比83%;产值(营收)约2709亿元,占比88%。
位于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穗港码头,备受关注的穗港澳出入境大楼当天宣告竣工,项目设置的穗港澳直升机客运站将助力打造大湾区30分钟高端商贸圈。
小鹏汽车投资建设的智能网联汽车智造基地一期项目部分车间投入使用。该项目打造集物料收发、车身及零部件组装、性能检测等的多功能试验中心,包含组装、焊装、试验室、涂装等。
新竣工的广州禾信质谱产业化基地项目建设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产品应用示范中心等,将实现年产质谱仪器220台套产业化规模,持续推进国产质谱技术自主可控。

41个产业项目签约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
活动当天,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采用视频连线和现场签约方式引进41个产业项目签约落户,项目类型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总投资约1754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业收入约2543亿元。
此外,一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配套服务项目签约。其中,集高速公路交通枢纽改造、上盖空中公园、大型品质居住小区及商办产业为一体的广深高速萝岗立交改造及土地空间复合利用项目,将成为土地空间高效复合利用的重大工程。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签约落户知识城,计划投资约1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提供4000多个优质学位和年均1万人次以上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服务。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通讯员 范敏玲 钟飞兴 徐洁芹 黄均园 王丽华 李剑锋 刘斌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 部分为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