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乐先生
本文节选自武乐先生的《日常阅读》,描述了武乐先生对一部小说的理解,也是一种阅读方法。通过几篇文章,它将展示小说背后的逻辑和一个如何生活的想法。这仅仅代表了武乐先生自己的观点。离职时肯定有很多缺点。请原谅我!
——武乐先生
今天我就来说说《天幕红尘》的第六个逻辑,服装店如何定位!如何界定境界,如何通过境界建立创业战略的基础。
上一篇文章:
天上红尘情(1):“看路不走”背后的故事
对天上红尘的感悟(二):见路不走的实用方法——怎么做事?
对天上红尘的感悟(三):真理只有一个,幻想无数
天幕红尘感知(4):没有地方能从这个位置脱颖而出
感知天上红尘(5):如何打败一个人
感知天空中的红尘(6):创业需要一条实事求是的道路
前五条逻辑几乎表达了叶立农“见路不走”的思想。也用天问创新
的成功做了证据。九哥和方迪所创造的新型面馆,其模式与现在很多快餐店类似。有时候我在想,是作者引领了这种模式,还是作者从社会上发掘了这种模式?
《天道》中,丁元英创造了一种将生产线切割的办法,将每个环节承包给个体户,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这一模式在义乌成就了全世界的小商品生产模式。
《天幕红尘》中,叶子农提出思想九哥和方迪设计出来的,在城市中建立一处面食半成品,通过机器生产符合条件的面条,通过调料包实现秘制调味。然后创建连锁店,供应所有连锁店半成品,保证了味道一致,又不需要大师傅。这种模式目前在国内也是有很多尝试,比如现在的快餐、盖饭,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都已变成半成品,加热一下,就好了。
小说中把创新写得似乎不是太难,于是为了平衡,又拿出戴梦岩开服装店的例子,作为一个反面教材。这个创新没有执行下去,但是雏形已成型,或许戴梦岩走出低谷后,可以继续采用。
这个创业过程小说中没有实际完成,但是其中有一些很好的思路。在此借鉴并尝试解读:
1、条件不充分的事情做了也白做

借用《天道》剧照加深印象
叶子农说:“你没到不得翻身的程度,这个阵痛也不会太久:这期间你折腾什么都不可能有长远性:有那工夫歇会儿吧。”
戴梦岩说:“你以为都跟你一样吃饱了就睡?我活一天就要奋斗一天。”
叶子农说:“你有钱:真想折腾谁也没辙,那是你的权利。”
戴梦岩不悦地说:“有钱怎么了?你是不是已经高雅到可以不谈钱了?”
叶子农说:“这关雅俗啥事?如果钱是谈出来的,那咱得拼着老命谈。如果钱是作为果存在的,只要条件俱足你谈不谈它都出来。如果谈了没用,那不歇着还等啥?”
戴梦岩说:“你不是说来给我当差吗?你就是这么当差的?”
叶子农说:“对无效劳动和赔本投资尽到提醒义务,这差不这么当该怎么当?当你一动就是损失的时候,不动就是最大效益。”
——《天幕红尘》
在叶子农看来,戴梦岩现在的状态是受他的政治问题影响,而他坚定的认为这个政治问题不是问题,时间一到必然解决。而这个政治问题一旦解除,那么戴梦岩的身价还会上涨。所以他认为戴梦岩去做服装不现实,也不必要。
而且,从条件上说,戴梦岩不具备做生意的能力,勉强去做也是浪费时间。
为什么叶子农认定戴梦岩的创业,条件不充分呢?
我感觉是因为戴梦岩并不是山穷水尽之人。而创业成功,一般都是到了山穷水尽之后 ,才能激发出一种创业的斗志,这种斗志才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试想一下,如果某个创业可做可不做,还有各种退路,那么当遇到困难和麻烦之后,创业者不会选择迎难而上,反而可能退缩。而真正创业成功,造就合适的商业模式,不从困难中磨练一下,是出不来的。
如同九哥,他是家族产业到了没落期,再不挽救,就会坐吃山空。而且九哥为了创业,拿出的劲头也是真确的,为了能让叶子农开口,不惜一切成本和时间。我认为,这才是创业必备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别说是创业,做事也是白做。
2、逻辑思想错误就得不出正确的结果

借用《天道》剧照加深印象
戴梦岩说:“有你在,我不会栽跟头的。”
叶子农说:“有我在,你已经栽跟头了。车砸了,轰下台了,整个圈子封杀你了:你还要怎么栽跟头啊?只要具备了栽跟头的条件,老天爷来了也得栽跟头。”
戴梦岩说:“赔钱就当消费了,我就想干件我想干的事。”
叶子农说:“哦,敢情您不是高雅到不谈钱了:是高雅到扔钱了。”
戴梦岩跟过来:说:“你就当我永世不得翻身了,帮我把店开起来。万一翻身了,扔这点钱不算什么,还能为将来开店做点准备。”
叶子农劝阻无效,无奈地说:“有人是属豹子的,吃饱了就歇着。有人是属鸡的:你把它扔到粮仓里它还是没完没了地刨。”
戴梦岩说:“我就是那个属鸡的:扔到粮仓里也刨,不刨人生就没意义了。”叶子农说:“要真是不刨就难受,那就刨吧。我不懂时装,怎么帮你刨”戴梦岩说:“你懂人哪。斯班卡尔时装大师说过:时装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人学。你那次陪我逛街对我就很有启发,店名我都想好了,叫浮华散尽你是你,品牌定位就是风情女人、品位女人,聘请设计师按我的理念设计,经营自己品牌的极品女装。”
。。。。。。
叶子农问:“什么是境界?什么是风情、品位?什么是极品?”
戴梦岩说:“境界就是境界,品位就是品位,我有感觉,就是说不出来。”叶子农说:“那你这不是瞎扯嘛,你说不出来怎么让设计师理解?如果只说概念,哪个设计师停止过追求境界和品位?还轮得着你来要求?你自己都一锅粥,设计师拿什么标准给你设计?要么难为死,要么也给你一锅粥。浮华散尽就更扯了,荣华、豪华、奢华,哪个是人能舍弃的?古往今来,虽然荣华的形式在变,但人们追求荣华的心从来没变过,这东西你不让它出来,人们做个梦也得让它出来。你倒好,都散尽了,谁敢进你的店哪。”
——《天幕红尘》
戴梦岩自以为是的想了一套理论,可是在叶子农眼里,这些理论只是表面功夫,经不起推敲。他说出了戴梦岩两个问题:
第一,只停留在概念上转化不成实际的产品的。比如境界、品味,都只是概念,仅用这些概念去让设计师做设计,那么做出来的也只不过是一锅粥而已。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甚至是生活中,其实我们也在不停地使用概念,或许自己根本不清楚这些概念的真正内涵是什么。也就是说任何表面概念,都需要一个明确的内涵指引才能实现,否则都是空想。这个思想也落实到了实事求是,实践检验真理的道理。
第二,概念错误。“浮华散尽”就是一个伪命题,没有人能够去舍弃这些东西。如果这个品牌是要散尽这些东西,就违背了人性的基本特征。不论是有钱人还是穷人,追求这些荣华是必然的,在没有真正解脱之前,都会以追求这些东西为主要目标。而戴梦岩要散尽这些东西,就成为了一个笑话。任何概念都需要抓住人性,顺应规律,才可成功。
所以在叶子农看来,如果最初的设想存在逻辑错误,那么就不可能成功。
对于我们来说,做任何事情也需要有这样的一个思想去指导,否则空谈或错谈都是会形成不正确的结果。
尤其是我们所设想的概念,如上面所说的境界、品味、实事求是等,其实这些概念并不是直接了当的。每个人对这些词汇的理解都不同,也就是这些词汇背后的内涵存在着无数种解释方式。这就容易让一些口号变成空洞的,最终落不到实处。不仅是创业,在公司管理过程中,也很难将某些口号化作具体行动。比如我们要顾客至上,单就这个至上到底是个什么程度,可能就很难有一个统一标准了。要想真正成功,则需要将这个“至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如顾客所有要求都不允许反驳,要由专门人处理顾客的特殊要求。。。。。。
只有能够落实到具体做法的思想,才能称得上是具备成功条件的思想。
3、境界和定位的概念很重要

借用《天道》剧照加深印象
叶子农在纸上画了两道竖杠,间隔五六厘米,说:“境界是一个表达状态的区间,两边为界,界内为境,不可能揣着这边扔了那边,是本一的。如果不赋予它具体的内容,这个表达工具本身没有任何意义。风情女人咱就不说了,连性这一境还没出离呢,不然她风情个啥劲呢?品位女人,没品没事,一品就露了俗。对治俗的一境;您还有可能扔了俗吗?只要不出离雅俗,您还有可能不土吗”
叶子农在两道竖杠旁边又画了两道竖杠,两道外杠的间距更大了,又从起初两道竖杠的小区间画出一个箭头进人大区间;说:“出离;在这事上讲就是不属于雅俗的判断了,进人了一个更大区间的属性;属于平常与不平常的判断。极品女装是啥我不知道,论可表达可操作的起码也该是出离荣华的不需吧。出离荣华不是没有,是不属于。浮华散尽也不可能是你,是穷光蛋。什么叫定位?定位就是排他;就是不能搁哪儿都行。”
——《天幕红尘》
针对于服装,首先需要知道境界和定位到底是什么。境界是某个范围内具有明确属性的东西。不是虚无的,而是实相的。例如某某境界并不是简单的概念,而是说清楚边界,在边界以内有明确的内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定义,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描述某个境界只是一种形式,他必须具有内容,没有内容的形式那就是虚无的。
而戴梦岩所描述的境界,如果散尽了,那就是出离该境界,真出离了那就变成穷光蛋,要么就是成佛。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叶子农要让戴梦岩做的是将她所说的境界具象化,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是必须这样,其他都不行的那种定位。
我们很多创业者,搞不清楚定位,甚至于自己处于一个什么境界都难以说清楚。其实大家所犯的错误就是在形式上努力,在内容上懒散了。造概念,造想法,几乎人人都能想出来,这是不难的。但是想出来的概念和想法,如何填充内容,则是一个大难题。
例如某宝所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明显就是一个概念。可是不能就此打住,而是要去寻找这个概念所有的内涵——内容。这才是核心所在,相信大家都能很清楚地看到这些销售平台上做了多少事情吧?
4、排除浮沉留下共性那就是一种境界

借用《天道》剧照加深印象
戴梦岩问:“那要是再出离呢”
叶子农说:“那就不是人了;是佛,是基督;不关你的事了;无碍故不说。”戴梦岩说:“平常?那极品女人就什么都不需要了?”
叶子农看了戴梦岩一眼,说:“晕,什么都不需要了你衣服卖给谁啊?她需要让别人知道她什么都不需要;你就得给她找一个比荣华富贵更高的,是俯视荣华富贵的。你不是卖衣服;是颁发身份,把牌子改成浮尘散尽你是你,贴块牌子,您这就算开光了。凡是敢进你店的,都是准备抛头烦洒热血的。而你;也必须要赔得起、撑得住。”
戴梦岩沉默了许久,说:“这样的衣服;到哪里去找设计师啊”
叶子农说:“找什么设计师啊,你攒了那么多杂志,那就是一个智库,你要做的就是站在大师的肩上。浮尘散尽嘛;就是从现有的里面剔除什么;而不是增加什么。你就趴在画报里找浮尘吧,剩下的就是你是你,再把里面具有共性的设计挑出来;取证、存档,预备万一打官司。共性的设计就是公共的,就扯不上侵权。
——《天幕红尘》
你看,同样是“浮沉散尽”,前面对话中戴梦岩没有给这个词汇填充内容的时候,显得很空洞,也无实相,难以落实。可是当叶子农赋予了这个词汇一些内容,就变成了可用之词。
完全扬弃不是事物发展的合理方式,而求同伐异则可能创造更合适的东西。当这类产品在努力寻找差异性的时候,其实他们不论找多少差异,都只是锦上添花。而真实的卖点永远只有那么几条,反而将真实卖点通过共性的方式全部找出来,组合起来可能就更强大。这样也更符合“浮沉散尽”的概念思想。
叶子农展示了一种创新模式,并非完全找新东西,不可能所有东西都扬弃掉,重新再来,这不符合自然规律。而大部分事物发展的过程是通过否定、否定之否定然后才得以升华。
其实叶子农给戴梦岩出的主意,就是先否定所有不需要的东西,留下的就是共性和需要的。当这个东西出来之后,再对其进行否定,就可能创造出新事物。
因为这个做服装的过程只是小说的插曲,为的就是展示一个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小说里面表达得较少,所以就不进一步展开。
总而言之,戴梦岩的创业方式具有一定普遍性,也是大多数创业失败者所经历的。作者通过叶子农之嘴,简单给出了她的看法。创业需要条件充分,尤其是是否有退路决定了创业者的思想投入程度。其次是所有创业者都需要有一套符合逻辑的思想,否则都是一场空。赋予某种概念以具体内容,才可转化成生产力。在赋予内容的过程中,同一个概念,可以产生多种内容,重要的是这种内容的实用性要强。
到此,五乐先生对于《天幕红尘》感悟中的六个逻辑,都介绍完了。这只能代表吴乐先生的立场和观点,不能代表小说的作者。当然每个人可能从这部小说中看到更多东西,欢迎一起探讨!
周末我们将收尾天幕红尘感悟系列,五乐先生将串起几个逻辑,做一个总结,或许还有一篇佛解《天幕红尘》,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