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何万篷,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
上海进入“内容运营”新阶段
刚刚结束的记者:市委全会把软实力作为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软实力为什么如此重要,它的作用是什么?
何万篷:以全会文件的形式系统、全面地研究和提升城市软实力,不仅在上海尚属首次,在全国各大城市尚属首次。城市之间的竞争主要围绕影响力、控制权、话语权和定价权展开。在两种“力”和两种“权”的表征和呈现中,是硬权力使人恐惧甚至恐惧,不得不追随;让人向往、润物细无声、甘于追随的是软实力。
当前,上海进入了“内容运营”的新阶段,从物质现代化到人的全面发展,从物质消费到物质消费、精神消费、体验经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易方式、治理方式的创新齐头并进,城市软实力升级更加迫切。
记者:如何理解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的关系?
何万篷:'s软实力和硬实力共同构成了特大城市的综合实力,就像DNA双螺旋,相互赋能、相互触发、相互拉动。特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硬实力布局支离破碎,甚至在R&D与制造业分离、工业对人居的干扰等情况下存在冲突。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强化和倍增器,可以突破硬实力发展的瓶颈。
过去陆家嘴有很多高层建筑,张江有很多科技设施。然而,这两个地方都缺乏烟火和人情味,所以他们不能留住人。近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严谨冰冷的硬实力载体,还增加了大量的人文内容和生活服务。人被留住了,人心稳定了,反过来推动了硬实力的发展。
城市能级取决于“玩家”的能级
记者:市委全会提出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这不仅涉及文化精神文明建设,还涉及城市治理、科技创新、集聚人才等多个方面。这和过去讨论的“文化软实力”有什么区别?
当我们去何万篷:,旅游时,我们总是有一个评价。城市是“好玩”还是“不好玩”,这是软元素的集合。一个“有趣”的城市有一个人们愿意靠近的功能入口,这可以是它的景观、特色美食和一个传奇故事。“一点都不好玩”,可能是闯红灯、对违章建筑视而不见、高星级酒店前台排长队等等。
可见,软实力不仅仅是文化这么简单。它是由政府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和公民的自律自治形成的一种“善治”,是由生成培育和带出的。它是一种由内而外对外部资源要素的天然吸引力和吸引力,使人认识、喜欢、参与和享受,并采取有意识的行动。软实力的核心是基于精神品格和文化特征的共识。我们通常谈论的文化是软实力的最外层边界。
在你眼中,记者:是一个“有趣”的城市吗?
当然是何万篷:,一个城市的能级是由“玩家”的能级决定的。“不好玩”的城市聚集不了足够多的资深玩家,而上海显然是“大玩家”聚集的地方。上海是创新创业的天堂,各行各业英雄辈出。我采访了很多人。他们为什么喜欢上海?整体方便、相对便宜、本质公平、全面安全、持续开放是最常见的答案。这些都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
在上海,资源和要素可以方便流动和增值,可以就地就近组合。上海的经营成本看似高,但由于效率高、易获取,总体可控、可对冲、易消化。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家才愿意聚集在南京西路、陆家嘴、张江、前滩。流动和滞留的结合,以及p
此外,上海是一个“混合秩序”的城市,“混合”意味着它有许多元素和复杂的关系。“前言”是指其主调、主脉络、主策略,条理清晰,共识广泛。本地市民、外来务工人员、企业公民在想到上海的时候都有一个愿景和一条道路,然后把自己投入其中,评价自己的奋斗历程,审视自己的成就。我听到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说,“非常
上海”,“是上海”,“到上海下海”,“到上海出海”。这就是上海这个大舞台、大世界的价值。不能把软实力当一个箩筐
记者:有观点认为,这份意见的出台代表着上海城市发展思路又一次重要跃升。思路要落实落地,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何万篷:我们不能把软实力当一个箩筐,什么都往里装。我想还是要凸显3个关键词。一是综合善治。譬如公共服务的均衡和平等,对文化设施的投入,人居环境的绿化、美化、舒心化,对市民的呵护和对领军人物的褒扬等等。
二是自然感召。拿“四大品牌”中的上海购物为例。上海的首发、首秀、首店经济为什么这么发达?和上海对全国消费者的感召力、吸引力是密不可分的。上海购物,就等于品质保证,就等于时尚潮流。
三是自觉行动。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其中,人口规模是硬实力。和人(人才、人口、人流、人气)有关的其他方方面面,那些服务于人的,和人所提供的服务,则是软实力。
记者:对政府部门来说,该如何调整治理方式,以适应全面提升软实力的要求?
何万篷:首要任务是拿出可操作的行动方案,这些方案必须紧扣软实力的阶段性内涵特征,要有系统观念,宏观科学设计,中观能动传导,微观创新发挥。其中,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格外重要。政府部门能做的有很多,比如坚持聚焦发展、以人为本、对外开放、持续推进治理现代化等等。这个过程,要坚持整体政府建设,克服合成谬误,填补部门缝隙,不能隔断化、碎片化、板块化,更不能板结化。
另外,软实力建设是人心工程、“人人工程”。正如全会指出,人人都是软实力,人人展示软实力。最好的软实力是优医优教,是共同的美好生活,让每个人都成为城市软实力的传播者。并且,作为“中心节点”“战略链接”,上海的“公众参与”规模可能要突破现有的2487万人口,致力于拓展全国参与度、全球参与度。
用软实力来讲故事
记者:全球影响力也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强调,要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下一步,上海该如何对外“讲故事”,进而吸引更多“玩家”?
何万篷:上海发展城市软实力,不是和兄弟省份比高低,而是要代表国家走到国际舞台上,向全球传递上海的好声音、中国的好声音。西方文化圈有句名言:故事驱动发展。你的故事是引人入胜的,还是机械生硬的,效果大不一样。更重要的是提升讲故事背后的设计能力——议题的设计、议程的设计、规则的设计。
规则是动态权变的。不是什么都靠个头、靠嗓门说话,我们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文服人,发挥软实力的吸引和说服作用,让软实力成为对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一把金钥匙。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提高全球叙事能力,真正“自塑”国际形象,而非被动“他塑”,才能解决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
我建议,要认清新形势、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筑牢主阵地,积极建设国际媒体之都,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资讯产业。要招国际性组织,引全球化活动,国际交往是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中之重。这方面,上海尤其要向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城市学习。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王闲乐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王闲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