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王衍,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的堂弟王衍。
那一个,王衍,主张空谈,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最后被胡洁任石勒活埋。
王的书法特别擅长行书。他的作品是《宣和书谱》。
前蜀皇帝王衍是前蜀高祖王坚的第十一子。颜即位后,每天放荡不羁,游手好闲,把政事推给宦官和来访的客人,带着一群小仆人专门消遣。他被民间的街巷所萦绕,玩花饮花饮酒,充满了无尽的声音和犬吠。
这是害群之马,二世祖,不灭国就没有正义。
王艳爱好音乐,擅长浮字和丰富多彩的句子,有《尊夫人帖》、《甘州曲》等。
《醉妆词》是著名的“流氓词”。
全词只有二十二个字,不算高级。文字平淡无奇,没有诗意的意境,却充满了肮脏、颓废、暧昧、肮脏的色彩。
词云:
走在那里的人只是在找花和柳。
当你走过去的时候,不要厌倦金杯酒。
这里的“着”是休假时的“这”。
除了“着”字,没有必要解释其他的字。全诗一目了然,想表达的东西一目了然。
当然,那些严肃的专家学者,都怕惹上“老司机”这个难听的名字,假装不知道“刘桦”指的是什么,说王衍的大诗人是春游,在这里走来走去,在那里走来走去,他们喜欢寻找春花、春花和春光来欣赏。
他是这个意思吗?
酒池二祖王艳,懂得欣赏春光山色之美?
他下一句的“花柳”和“金杯酒”都是同时出现在花街和柳巷的东西!
为了吹捧这个词,一些老夫子人甚至将其与古代乐府中的“鱼戏荷叶东”相提并论。
不说别的,意境远非完美!
是的,《鱼戏荷叶东》里的话重复了很多遍,但是人是有等级的,好吗?
而且古代乐府产生的时间很长,当时文化发展水平低,文字简单。
这相当于说同一句话出自幼儿之口,大家都觉得简单有趣;但是从大人的口中,却是无趣的。
王岩的“这里走来走去,那里走来走去”有什么好的?
style="font-size:15px;">这不就是随口胡诌的一句大白话吗?
也值得大叫“好诗”?而且,只是寻花柳的“只是”,与莫厌金杯酒的“莫厌”,根本也不对应;“寻花柳”和“金杯酒”也同样对不上。
只能说是烂词烂诗。
那为什么会流传呢?
主要是王衍发明了一个“醉妆”:让后宫头戴金莲花冠,身上穿着道士的服装,酒酣后免冠,脸上还施着朱粉,千娇百媚,妖艳动人。
曾经化“醉妆”的人已经死了,这“醉妆”也失传了,那么,就让这首粗俗不堪的《醉妆词》流传下来吧。
诺,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老实说,我读了这首《醉妆词》,脑里总是浮现金庸小说《鹿鼎记》里韦小宝和七个老婆在扬州大床里胡天胡帝的情景,以韦小宝后来回忆儿子韦虎头和女儿韦双双得来的情形,嘴里不停叨唠:我记得我是从床这边走过去,又从床这边走过来……
是的,够污。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如果大家要想多了解一些中国的历史,我给大家推荐史学家蔡东藩一人以十年之心力著作的《历朝通俗演义》,包括《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史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民国演义》共十一部,时间跨度计划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的历史。

读了这套书,基本就通晓中华历史的变迁过程了。
现在,理工大学将这套书做成精装礼盒版,除了上面提到的《前汉演义》等十一部书,再加一部由许廑夫先生精心著作的《慈禧太后演义》,全套共六卷十二部,都是全新修订无删减版本的,绝对超值,是专门拿到头条做活动的,团购价是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