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李思默)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谈互联网金融或许并不陌生。现在很多人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定投,购买理财产品,有的年化率很低。用户还可以实时看到自己赚了还是亏了。而且,在互联网平台上购买基金、股票或黄金非常方便。没必要去银行排队。如果有手机和WiFi,有钱就可以买。门槛低,操作快。尤其是近年来,一些银行也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发了大量的互联网存款产品。
互联网存款产品听起来比股票和黄金风险更小,当我们谈论银行推出的产品时,我们都觉得更安全、更稳定。然而,最近几天,又出现了新的情况。12月18日以来,支付宝、杜晓曼金融、腾讯理财通等多家头部平台。纷纷撤下互联网存款产品。20日,京东金融也对相关业务进行了调整。目前这些平台也表明对购买过产品的用户可见,持有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但是很多用户还是担心我的互联网存款会不会受到影响。为什么这么多平台突然就这么运作了?
据了解,继支付宝、杜晓曼金融、腾讯理财通之后,京东金融也对相关业务进行了调整。截至目前,互联网存款产品已从大部分头部平台移除。什么是互联网存款?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互联网存款业务主要面向中小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和营销自己的存款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平台起到了引导作用,存款产品仍由商业银行提供。主要是一些中小银行。由于其债务来源相对狭窄,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吸收存款难度较大,因此希望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更多存款。”
数据显示,近两年互联网存款迎来发展潮。多家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存款产品,加大收存款力度,拓宽获客渠道。许多消费者也方便地享受了存款服务。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观察到,互联网存款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微众银行在2018年8月推出的一款“智能存款”存款产品。欧阳日辉介绍:“微众银行最早推出互联网存款产品,特点是可以随时存取款,按档次计息。其最高年化利率可达近5%,额度限制相对宽松。由于这些特点,它将很快在金融领域流行起来。”
此后,存款产品的创新热潮被点燃,不少民营银行纷纷推出智能存款产品。但由于普通中小银行不具备微众所拥有的品牌和流量优势,面临债务和业务发展需求,不得不寻求与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同时,随着2017年后一系列金融政策的出台,金融产品需要由持牌金融机构创造和提供,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销售的固定收益产品越来越少,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投资需求。欧阳日辉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存款产品的保底收入稳定,所以互联网平台和银行一拍即合,他们推出的互联网存款产品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欧阳日辉表示:“金融是一个专业性、高度敏感的行业,如何迂回进入金融行业一直是互联网平台想要做的事情。通过互联网存放产品,绕过监管去做金融,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这类互联网存款产品虽然收益高、门槛低,但已成为部分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缓解流动性压力的主要手段。然而,这种模式存在一些争议,最近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对于互联网存款产品的风险,董希淼指出:“一是借助互联网平台,部分提高了存款利率。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存款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也可能导致高利率等行为;第二,这样,银行的债务成本变相上升。如果银行把债务成本转嫁到贷款环节,就有可能提高贷款利率,不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近日就互联网存款产品多次发声争议。12月15日,孙天琦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发表演讲,指出互联网存款的模式已经突破了地方法人银行的地域限制,部分地方银行已经能够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吸收全国各地的存款,在债务业务方面已经成为全国性银行。在孙天琦看来,这类存款的流动性特征也不同于传统储蓄存款,给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此类金融业务,属于“无证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也应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可以预见,互联网存款将面临新一轮的严格监管。在董希淼看来,规范互联网存款业务将是必然趋势,但监管不会“一刀切”,应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和措施。董希淼认为:“监管要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针对不同的银行设定不同的指标,然后留出一定的整改时间。既要加强监管,规范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又要稳定有序,减少监管政策收紧对市场的过度影响。(同时要在满足规范性要求和满足客户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能满足相关制度的要求,又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客户对存款的需求。”
欧阳日辉更关心。对于一些较为依赖互联网存款但存储能力较弱的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未来应重点经营存贷款,下大力气
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他表示:“中小的商业银行,主要还是靠存款和贷款之间利息之差来获取它的利润。但是我们近年来看到越来越多的小商业银行,把它的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都寄托在互联网平台上面,这样对于一个商业银行来讲是非常危险的。应该花大力气提高自身的能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尽快完成数字化转型,这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