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在黎平过侗年,这是一个成千上万人的游行。李艳秋
12月18日,冬日的阳光洒满了黎平县的土地,让寒冷的冬天过后的土地变得温暖起来。在黎平县的主要街道上,侗族的歌声、悠扬的琵琶演奏和长长的笛声传入耳膜,越剧和精美的刺绣映入眼帘。这一天,黎平县迎来了2017中国侗族年暨第八届黎平中国侗族文化旅游节。节日活动之一,——“万人非遗大游行”,为游客展示了“非遗”的魅力。
在游行中,我看到了侗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面孔。个个都盛装打扮,洋溢着兴奋和兴奋,而浓浓的侗年喜庆气氛感染着每一位游客。
侗年是侗家的传统节日,黎平县许多侗族村寨比春节更隆重地庆祝侗年。2011年,“侗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侗年,黎平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搭台、市场运作、群众参与、旅游唱戏”的原则,精心筹备开幕式、万人侗族大歌大赛、万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巡游等活动。
18日晚的开幕式上,黎平县各村10288名歌手和广大干部群众唱起了董的大歌。上海世界kiness总部前往现场确认,由10288名歌手组成的万人董大歌合唱团创下新纪录,并被写入《基尼斯纪录大全》。
然而,一首由比利时国际钢琴大师让马龙演奏的歌曲《让世界听见黎平》,在舞台上美丽的董歌手的伴奏下,点燃了观众的气氛。
“我在冬夜听过董这么雄壮的歌。温暖而震撼。”来自美国的SamHenkels是贵州省铜仁学院的一名志愿教师。他激动地说:“我一定要去当地村里学侗族民歌。”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近年来,为传承侗族人民歌曲非物质文化遗产,黎平大力开展非物质民族文化进课堂工程,开设全县侗族人民歌曲教师培训班,加强民族文化师资队伍建设。曾主编出版黎平县非遗丛书《侗族大歌》 《侗戏》 《侗族琵琶歌》等。发布音乐CD 《教你唱侗歌》。此外,还开设了董大哥学习中心、董琵琶学习中心、董戏曲学习中心。组建九龙侗族大歌队、上冲琵琶歌队、底民侗戏队。全县形成了全民学习、演唱、传承侗族歌曲的良好氛围。
深耕文化,打造品牌。经过多年的锻造,侗族民歌多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以侗族民歌为主旋律的“中国侗年”已成为黎平重要的节日品牌,成为黎平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
黎平生态资源良好,旅游资源丰富。黎平侗族文化、红色文化、古城文化和生态文化各具特色,相辅相成。拥有1处世界级、6处国家级、21处省级文化遗产,是“中国聚宝盆大美黔东南”的一颗璀璨明珠。
随着贵广高铁、厦成高速、罗丽高速、李三高速的开通,以及黎平机场航线的加密,黎平进入了“泛珠三角四小时经济圈”“黔中三小时经济圈”的辐射范围。黎平的旅游发展是天时地利人和。
如何抓住机遇,做足旅游文章?黎平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去年4月,黔东南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黎平县成功召开。黎平提出“推进农文旅融合,打造旅游升级版”的主题,并按
照5A级标准、全产业链要求,高标准谋划和配置旅游产品要素完善“百里侗寨”品牌体系。“百里侗寨”是以肇兴景区为门户,以堂安—天香谷—黄岗—四寨—三龙—竹坪—铜关—述洞—地扪—高近—青寨—黎平县城为主轴,以四寨、黄岗、铜关和地扪为全面提升节点,纵深推进全县90个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这个体系,涵盖了包括稻鱼鸭农业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张世界级名片的侗族独特旅游资源。网友将其誉为“世界最长最美风景线”。自2015年起,共投资超21亿元。
在发展中,探索出了肇兴——政府主导型、天香谷——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型、地扪——民间博物馆助推型、侗族大歌——企业引导型等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的样板。侗家乡村变成了侗文化的体验区,农耕文化的保护区成为休闲度假、绿色养生的旅游区。侗山、侗水、侗寨焕发新生机。
“在这里看到这么一个创意中心,真是一个惊喜的意外。”侗年期间,参观茅贡文化创意小镇的粮库艺术中心的游客不断感叹。在这里,他们可以通过图片、音像、书籍、模型建筑等展示,了解到侗族同胞的生产生活、侗文化艺术、手工作坊等内容,还能够买到包装精美的侗族特产。
“茅贡文化创意小镇目前规划建设了文化旅游产业综合体、百村百工文化创意产业园、‘互联网+创意乡村’等创意公共平台。我们的目标是将茅贡打造成‘百里侗寨精品旅游’示范点。”茅贡镇党委书记杨胜雄介绍说:“通过培育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乡村人的城镇化、城市人的乡村化”。目前已经有不少的返乡村民、大中专毕业生、城市创意人群入驻创业,其中包括安徽大学等国内知名的十多所高校师生。
“从创意到产业落地,我们的尝试还算成功。”杨胜雄说道:“就今年启动的‘百村木构’这个产业来说,目前组建了15支古建工匠队伍,带动就业500多人,其中贫困户参与就业就达到150人。今年全镇木构产业实现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古建劳务收入就达1000多万元,人均务工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另外我们还挖掘了传统手工文创产业(百村手艺)、生态有机特色农业(百村优品)、百村乡居生活休闲度假产业(百村乡居)等多种产业。”
旅游“井喷”带动农业“泉涌”,通过的“农文旅”深度融合,黎平农业也迎来新的生机。全县目前共建成茶叶基地35万亩,油茶基地35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万余亩,有机大米种植面积达16.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35万亩。培育形成黎平茶、黎平山茶油、黎平茯苓、黎平大米、有牛黑米等十多个特色品牌,以绿色为引领的“互联网+”产业扶摇直上,全县绿色有机食产品,远销全国21多省市。
全民全域抓旅游,黎平全县21个乡镇(街道),31个行政村具备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接待条件,其中,肇兴、黄岗、堂安、四寨、八舟、铜关、厦格、上地坪等8个村被列为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和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3万贫困群众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实现脱贫致富。此次旅游节的招商推介会上,黎平县成功与企业签约总投资达35.85亿元的11个项目,更为黎平的旅游产业添砖加瓦。
下一步,黎平县将借承办第十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东风,深耕“百里侗寨”资源,做强做大旅游产业,加快推动大旅游扶贫工程。(李丽 杨帆 记者 余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