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中国五次创业浪潮的启示 1984创业高潮点原因

有人说1978年的经济改革是中国五千年来最大的社会变革。信不信由你,我相信这句话。

回顾中国36年的商业历史,它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涌现出一波又一波的商业浪潮和风云人物。回首往事:

第一波浪潮: 1978-1983个体户,个体老板萌芽。

1978年,大家仿佛听到了时代列车变轨的尖锐声音,唤醒了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内心的欲望像饥饿一样爆发。那一年,“重在经济建设”的思想确立,给饱受政治困扰的中国带来了新鲜空气。(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最早萌芽的是个体老板。1979年,在广州,一个叫荣智仁的人获得了个人营业执照。他用100元的资本开了一家餐馆做学生饭,1982年他成了一个万元户。他每天的收入就是当时县长一个月的收入。早已被人们遗忘的荣智仁,的确是“第一个创业的人”。

1981年(年光久),他7岁收烟蒂挣钱,9岁经商当学徒。1963年,他因“投机倒把”被判处一年徒刑。出狱后,他不知从哪里学来一门炒瓜子的手艺,因为是个孩子,被称为“小傻瓜”。就叫那个吃自己的家伙“傻子瓜子”。至此,傻子瓜子闻名全国。

当时(1983年),宗还是一名销售员,马云受到了女排精神的鼓舞。他第三次参加高考,最终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

当时个体户、个体老板如雨后春笋般慢慢出现,然后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到1984年,广州有14万个体户,60多万人,其中很多已经是万元户。这是最先致富的群体。

现在,35年过去了,谁能想到习主席的说法,街上的小个体户将在未来五年内在中国消失。

第二波浪潮: 1984年至1991年,中国现代公司奠基,公司开始出现。(农民、乡镇企业家)

1984年被称为“公司的第一年”。开工厂,办企业,开公司。这是中国企业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年。“出海”的冲动瞬间席卷了整个江面,深圳王石成立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示中心”,这是万科的前身。张瑞敏是任何一家即将倒闭的电器厂的厂长,多年后改名为“海尔”。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向中科院领导发誓,我们公司未来要成为一家年产值200万元的大公司。看看现在的联想,将以十亿计算。

这时,潘石屹刚刚辞职南下。因为没有通行证,只能通过铁丝网下的漏洞潜入深圳经济特区。当时他身上只剩下30多块钱。毫无疑问,创业的激情激励了成千上万像潘石屹这样的千千年轻人。

“10亿人降到9亿,还有1亿人在找”,生动地描绘了80年代尝到金钱甜头的中国人改善物质生活的愿望。“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黄牛票的不如拿剃刀的。”财富分配“藐视”历史惯性,这种情况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改变。

第三波浪潮:从1992年到1998年,房地产涨跌,股票涨跌。互联网刚刚进入。伴随着传销和直销。

1992年,伟大的改革家邓小平开始了他的南方之旅,沿着南海写诗。“海潮”再次升起,旅途中扬起巨大的风帆。据统计。仅1992年,就有12万多人辞职下海,与此同时,1000万人踏足商界,数百万师生和科研人员下海经商。

“万通六兄弟”(冯仑、潘石屹、王功权、易小迪、王启富、刘军)在海南卖地,找到了第一口锅

圳将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时,150万股民涌入特区,“上万的人顶着烈日蜷缩在储蓄所门前的水泥地上,矿泉水瓶子、快餐盒子扔得到处都是。”渴望暴富之心昭然若揭,人格和尊严在财富面前尽数消遁。8月10日,“股疯”了。


在新疆,做过农场、饲料生意,却屡战屡败的个体户唐万新,不惜倾家荡产,雇佣了5000人,以出去玩一趟为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黑社会呢)于1992年8月杀到深圳抢购新股抽签表,竟然捞了几千万。后来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万丈波澜的“德隆系”由此奠基。


算起来,“杨百万”那时也是个“倒爷”。大部分中国人并不情愿认购国库券,单位通常发工资时就代扣了,惹得民间颇多怨气。杨怀定却嗅出了味道从合肥收购国库券到上海卖出,数钱数到手抽筋,“钱的力量太大了”,“杨百万”横空出世,令多少人眼红心跳。


中国人开始了与股市、与资本同行的岁月,求财求富的人们在牛市里笑,在熊市里哭,在垃圾股炒上天时不知所措,在庄家的推力下状如浮萍,在政策突变里坠入炼狱。最后发现规律市场不是大佬,庄家不是大佬,政府才是大佬。


92年直销来了,传销也来了。谎言的蛛网把一个个最低层的、最想享有金钱生活的人一网打尽。创富在这个转型时代失去了道德依附,赚钱才是硬道理,哪管骗的是亲戚朋友。


1995年,另一个网络也悄然侵入中国,Internet。它将产生更多的财富神话,也将产生更多的财富泡沫。虚拟的世界以如此强大的姿态介入现实生活,网是虚的,钱是实的。瀛海威和张树新成了网络先烈,丁磊却登上2006年百富榜第一位。人们的财富观念为之气馁:原来玩虚的也可以当首富 。


富翁出现了。据1996年的《求是》杂志资料,全国拥有100万元以上资产的人口已经超过100万人。1995年,《福布斯》开始公布中国富豪榜,中国大陆富豪第一次出现在《福布斯》排行榜上是1995年。在《福布斯全球富豪龙虎榜》上,共有10位中国民营企业家进入榜单,其中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和刘永好四兄弟以6亿元领头。“万元不是户,十万元刚起步,百万元才算富”成为当时社会上的共识。



第四波浪潮:1999—2005加入WTO制造业大起“Made in China"在世界活力四射。


在这次浪潮中,互联网没有太疯狂,提提也无妨。


自1999年以来,阿里巴巴、盛大、携程、当当,京东等已相继创办,无数的草根英雄开始在互联网大潮中找寻梦想。只可惜好景不长,2001年互联网泡沫大面积破裂,网易被停止交易、马云收缩全球战略,新浪王志东出局。


危机中决定不转型的则是马云。虽然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但马云铁了心要在该领域一条道走到黑。这年冬天,他飞赴日本向投资人之一的软银公司孙正义汇报公司情况。作为投资了全球一百多家互联网公司的传奇人物,此刻的孙正义资产已经缩水95%。 那天,听完前来汇报的各国CEO们的发言后,孙正义幽幽地说,“今天前来汇报的CEO,所说的话都与我当年投资他们时说的不一样了,只有马云还在说当年说过的话。” 回到杭州后,马云对外界宣布,明年阿里巴巴将赚钱,媒体问:“盈利目标是多少?”他爽快地答:“1块钱。”回顾现在其实不仅互联网成就了马云,而是马云赶上了中国制造的风口上。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与之相伴的是,在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微波炉、摩托车等产品,“中国制造”均已在世界市场份额中名列第一。


是从这年开始,一个真实的笑话开始以各种版本流传起来:很多人出国旅游买回一大堆纪念品和时髦的商品,回到家里后扒开商标一看,都是“Made in China”。


一款名为“吉利JL6360”的陌生车型榜上有名。来自浙江的草根企业家李书福,意外地拿到了第一张民企造车许可证。李书福是浙江台州人,1982年,高中毕业的李书福向父亲要了120元买了一架照相机,在台州街头巷尾为人拍照赚钱。这是一个血液里流淌着豪赌基因的人。他拍照赚了点钱,一年后就去开了一家照相馆,再多赚了点钱,一年后就去办了一个冰箱配件厂,又赚到钱了,两年后他索性办起一家名叫北极花的冰箱厂。冰箱厂毕竟还是很赚钱的,他很快成了当地有名的千万富翁。1993年,李书福又回到台州继续“放下”,他决心要造摩托车。李书福一点也没有做摩托车的经验,不过,他天生就是绕开红灯走的天才,没有技术,四处挖人,没有图纸,就拆了别人的车子照葫芦画瓢。吉利摩托车卖得很好,让李书福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只是1997年,这个不安分的台州人突发奇想,宣布要造汽车。在汽车界听来也是可笑的。民营企业造车最大的障碍还是政府许可,李书福依然寻求“变通”。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的汽车许可证来自四川德阳的一家监狱。该监狱下属有一家汽车厂,李书福注资取得了70%的股权,然后取了一个跟全球最大飞机制造商美国波音完全类似的厂名——四川波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厂名叫波音,车型像夏利,车价仅如一辆高档丰田摩托车。1998年8月8日,李书福的第一款汽车“吉利豪情”正式下线。日后高歌猛进。到2010年一场世界举目的豪华“婚礼”举办—中国“小伙”成功迎娶美国新娘“沃尔沃”,李书福杀出了一条血路。


1999年7月,被伊利突然免职的牛根生在呼和浩特创办蒙牛。


11月,陈天桥向人借了50万元创办上海盛大网络。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的陈天桥从小是个乖孩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大型国企陆家嘴集团,三年时间当上了董事长秘书。


●2003年,SARS袭击中国。互联网开始回暖。5月,分众传媒成立,江南春用两年的时间,把两万台播放器挂进了全国45个城市的电梯厅。



第五波浪潮:2006—2009这是一个“危”与“机”并存的时代。(制造最冷,房地产最火)


先有“全民炒股”的热潮,后有受到金融危机考验的中国制造。同时,汶川地震、奥运中国、三聚氰胺事件,给中国带来了一波又一波冲击。在这一时期,新经济领域的创业者迅速崛起,以施正荣、马云为代表的互联网以及新能源创业领袖风光无限。


制造业受众创,2006年6月,TGL举步艰难。李东生在《鹰的重生》中写道,“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逐渐衰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30年的岁月。”


最具景气意义的标志是,已经沉寂了两年多的股市和房市双双出现快速回暖迹象。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领涨房价,“地王”不断在北京和上海被人刷新。人们开始把钱从银行中取出投入股楼两市,一个新的繁荣周期又开始了。


据说北京一个宿舍的大学生,互相借钱湊在一起炒楼,因为今天是5000元每平方米,明天睁开眼就是10000元每平方米了,就是借高利贷也值。



第六波浪潮:2009—2015物流,互联网,电子商务无可争议。


1993年,22岁的王卫在广东顺德创立顺丰速运。当时,这家公司算上王卫本人也只有6个 人。2010年,这家公司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20亿人民币,拥有8万名员工,年平均增长率50%,利润率30%。18年前,当王卫背着装满合同、信函、样 品和报关资料的大包往返于顺德到香港的陆路通道的时候,他肯定想不到,未来顺丰会成为不折不扣的行业冠军。2011年4月底,王卫18年来首次接受媒体采访,他表示顺丰欲介入电子商务领域,并承认其公司个别快递员的确月入过万元。


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公司更是大行其道,淘宝,百度,腾讯,当当网,京东,小米。这场武林英雄大会每一位掌门人的出场都很耀眼夺目,吸引无数人的眼球与喝彩。通过这些大公司运行的很多草根阶层(如淘宝店主)转眼间收入百万。


2012年当中国移动沾沾自喜为中国最大的通讯商时,浑然不觉微信客户已突破4个亿。(现如今已突破6亿)。


当很多人还在想租个门面房开个小生意时,光棍节一天中国互联网上创造天价成交额。


当中国银行业赚的盆满钵满高歌猛进时,阿里巴巴已经推出网络虚拟信用卡。2013年6月马云的余额宝让金融行业再掀波澜,验证了马云的一句话:如果银行不改变,我就改变银行。


2015年马化腾的微信军团独领风骚,占据了移动互联网的半壁江山,相继诞生微信营销公司更是肆虐张狂。


纵观这六次商业浪潮有人高居顶峰,有人沉入末流。不变的,是金钱之魅,财富之望。未来究竟哪行是商业的大势所趋,谁是商界的王者,霸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百晓生


2016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