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来,“南海系列”育才计划稳步实施,带动海南本土人才积极参与自贸港建设
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集聚人才
2020年,海南省首次举办面向全球招聘3万名人才的专场对接会。“南海著名艺术家”沈振江出席海南自贸港优秀人才表彰大会。高林
实施人才战略,既要重视视野,也要重视侧面。
2018年底,省委人才发展局牵头启动实施“南海系列”育才计划。截至目前,我省已开展两批“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培训对象评选,共评出培训对象1022名,累计补助1亿多元。
一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育才计划有序稳步推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提出的各项培训措施逐步落实。育才计划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品牌效应不断显现。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发布,本土人才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主力军的理念深入人心,知人才、爱人才、尊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形成。
引领广大本土人才积极参与自贸港建设
在海口复兴市互联网创新创业园,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正在工作。高林
“根据《总体方案》的部署安排,海南自贸港建设期间,‘聚焦平台载体,提升产业能级,发展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为重点的信息产业’。这些举措将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相关高层次人才来海南发展,这些企业和人才的到来也将带动科研事业的大发展。届时,我将与众多聚集在海南的高层次人才进行学术交流,为自贸港建设贡献力量。”《总体方案》发布后,南海名师、海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沈振江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就像沈振江一样,《总体方案》发布以来,越来越多的优秀本土人才在海南等着展示自己的远大抱负。
实施“南海系列”育才计划是《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的重要人才培养工程,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人才培养“双轮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
省委人才发展局认真履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人才工作使命,以“我为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贡献力量”活动为抓手,引导育才计划参训人员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三大考试”中充分施展才华,努力在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大局中实现自身价值。
响应国家和省委全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召,入选第四批援鄂海南医疗队队长的陈涛在抗疫救治中以身作则、表现出色,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授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围绕海南自贸区自贸港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由“著名南海”青年项目获得者沈重带领的研究团队参与研发的沪钛米融合智能消毒机器人,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同济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健全全方位人才培养培育体系
2019年,省委人才发展局从省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中给予人才经费资助4200余万元,并把“南海系列”第一批培养对象纳入省高层次人才范围,相应享受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人才待遇。2020年,随着第二批人才经费资助的逐步发放,“南海系列”育才计划累计资助人才经费已达1亿元。
这一系列的措施,正是坚持人才培养引进“双轮”驱动,以落实“放管服”政策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和支持培养对象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更好创新创业的具体举措。
一年多来,我省围绕着支持本土人才发展的各项政策层出不穷——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支持“南海工匠”入选者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已有30人领办技能大师工作室并获得10万元的工作经费支持。儋州市注重培养对象人才团队建设,围绕技术创新和攻克疑难杂病症大力支持医疗学科带头人开展团队建设。
在支持本土人才发展方面,各市县也不甘落后——
琼海市为培养对象提供金融服务绿色审批通道,为培养对象提供扶持资金170余万元和优惠贷款300余万元。
各科研单位和院校也视本土人才为主力军,为他们的事业发展、职业规划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加强培养对象的精准培养,一年多来,已有1人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获评“海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获评院所“热带农业青年英才拔尖人才”。
省技师学院着眼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近1500万元为培养对象建设3个世界技能大赛项目集训基地。目前,该学院有海南“南海工匠”22人、工业分析检验技术及智能制造与维修两个省级中职专业带头人工作室。凭借这些专业技术力量,该学院将开展更加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更多具有高超技艺的技能型人才,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技能人才力量。
这一系列针对培养对象的支持和资助,适应了培养对象加快成长成才的需要,有力推动了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人才培养培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人才与行业融合发展 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优秀的人才,往往最重视建功立业。如果一个地方有了大显身手、实现抱负的舞台,人才自然纷至沓来。
围绕海南自贸港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南海系列”人才在本土人才队伍中的领军作用凸显。人才链开始与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人才引领发展新高地。
一年多来,我省通过实施育才计划直接带动全省各类重点项目培养人才3000多人次,270余人参加省部级及以上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并获奖项400余项,为加快海南自贸港建设增强了人才内生动力。
“南海名家”入选者尹俊梅、宋希强带领团队持续攻关,主持研发的中国特色兰科植物保育与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拓了我省兰科植物研究新领域。
“南海英才”入选者戴扬以海南广陵高科实业有限公司为载体,深入推进南繁科研成果转化,让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消化了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为实施乡村振兴走出了新路子。
在刚刚结束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审专家评选中,“南海工匠”邹鸿、吴孔德、王国华入选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写专家组专家。
“南海工匠”王孙文身残志坚,创办了海南省首个残疾人木工和木雕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累计培训残疾人士160余名、培养雕刻技能人才30余人,其中3人获“海南省工艺美术技师”荣誉称号,为我省培养了一支专注木雕事业的技能人才队伍。
“南海系列”人才的高端引领示范作用,优化了资源配置,培养造就了更多本土人才,促进形成了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人才成果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打好本土“人才牌” 让人才近悦远来
省农业科学院“南海名家”入选者王效宁、严小微参与育成的热带粳稻新品种“热粳3号”和“热粳4号”在柬埔寨推广应用2万余亩,填补东南亚没有粳稻的空白,成为海南水稻服务“一带一路”的亮点。
“南海工匠”徐雪燕通过举办发展中国家热带农产品技师安全新技术培训,接待东南亚6国嘉宾来琼开展茶文化和书法艺术交流,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近期,海南首批“南海名家”、海南医学院教授夏乾峰指导的博士后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发表研究性论文,海南医学院作为第三单位。这是海南有史以来第一篇在Cell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对提升海南热带医学研究层次,具有重要意义。
……
一年多来,“南海系列”人才用自身行动赢得了省内外广泛关注,“南海系列”育才计划日益成为一张海南自贸港建设人才工作的亮丽名片。
与此同时,南海育才计划的影响力和知晓度随着“南海系列”人才扬威国际正走出国门。
这些做法和成效,为进一步实施育才计划,集聚更多有志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优秀人才营造了良好氛围。
据省委人才发展局统计,目前,“南海系列”育才计划第一批培养对象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共获国家级奖项109人次,省部级奖项323人次,出版省级以上代表性论著91本,发表核心及以上代表性论文近1000篇,获专利400余项,主持(参与)重点课题、项目1200余人次。
今年年初,我省适时启动了“南海系列”育才计划第二批评选活动,目前人选名单已经省委人才工作委员会批准,正式对外公布,343人入选“南海系列”育才计划第二批人选名单。至此,从去年开始实施的海南省“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培养对象已超千人。
省委人才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省将针对不同体制、不同类型的人才,在人才培养精准度上下功夫,在自贸港资源、项目、平台等方面适度向培养对象人才倾斜,促进形成人岗相适、才尽其用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同时,我省还将鼓励引导市县、用人单位确保本地人才和引进人才并重,在住房安居、医疗保障等方面切实解除培养对象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让培养对象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策划、撰文/李辰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