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安徽频道
养牛以来,杨怀北每天都比较忙。不管刮风下雨,他每天早起,割草,喂牛,打扫牛棚……让圈里的40头牛又肥又壮。
58岁的农民杨怀北个子不高。他和儿子杨勇强住在一起。他过去靠几亩地在地里种玉米和小麦,收入有限。虽然这家人几年前也喂过一头牛,但生了小牛养了之后,到年底就能赚几千块。然而,随着灾难的影响,家庭生活非常紧张。被评为贫困户后,杨怀北正在享受扶贫政策,从养殖收入中成功脱贫,但他只想让自己的生活富裕起来。
勤奋使你富有,雄心使你繁荣。摘下“贫困帽”后,杨怀北下定决心要过上好日子。在两个村委会的劝说下,和儿子商量后,决定结合当地特色和农村的养殖习惯,综合养殖风险、收益等因素,于是杨怀北开始努力养牛。
怀着对生活的希望,杨怀北更加珍惜。他把牛视为自己的孩子。他早上6点左右起床,下午4点左右再喂一次,这成了他永久的工作。“不要谈出去玩。我一年到头从未远离过。当我遇到朋友和家人时,我必须早起,先喂牛。我必须在下午4点前回来喂第二次。我从来没有在外面过夜。”谈起养牛的辛苦,杨怀北苦笑着说。
近年来,每年春天,杨怀北都要到处给牛割草;夏天,田里早收的玉米秸秆和农村公路上被车辆碾过的小麦秸秆,都是他眼中的珍宝,装上三轮车拉回家堆放;深秋的时候,他帮人割玉米杆,把玉米砸碎,为的是希望主家能免费给他地里的玉米杆,让他尽可能多的储存青饲料;初冬时节,农闲时节掉落的花生苗和丢弃在地里的红薯苗,成了他到处寻找的珍宝。
就这样,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牛从现在的2头长到了40头,202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这几年真的没有办法,不然贫困户的脸就不光彩了。”杨怀北说,一家人都想过上更好的生活。除了在困难时期帮助政府,最重要的是依靠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杨刚乃至濉溪县刘桥镇,像杨怀北这样勤劳、朴实、勤劳的农民比比皆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涌现出一大批自主创业、自主发展的贫困户,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谱写了自己的扶贫之歌。(赵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