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张忠宁在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支持保险资金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期金融支持。适度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的要求,丰富产业基金和科技基金的长期资金来源。
政策之风已经吹起。保险金在动吗?多家保险公司的投资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该公司正在积极研究政策,并将考虑将资金投资于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政策引导需要时间,可能更多体现在保险资金的中长期配置上,短期影响不大。
在股权投资方面,不少保险公司投资者认为,在长期市场利率较低的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有利于资产负债匹配。保险基金的股权投资机会包括消费升级带来的自主消费品牌崛起、医药养老等大健康产业、科技新能源等产业。
长期来看,保险公司必然会加大股权投资,这也是低利率背景下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转型的需要。对保险投资、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的限制将适度放宽,大方向有所调整。我们也希望具体的政策规则能够尽快落实。
险资将投向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方向
一家大型上市保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我们正在积极研究政策,将考虑把资金投向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张中宁在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保险资金未来的政策取向,但具体政策细节尚未发布。一位中型保险股权投资经理指出:“总体来说,保险资金不错,投资渠道也比较宽松,但条款相对宽泛。投资项目的具体实施还需要具体分析。”
对于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上述中型保险股权投资经理表示:“保险要考虑投资,但政策引导需要时间,可能更多体现在保险的中长期配置上,短期影响不大。”
今年4月,为进一步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通知,明确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产业基金,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保险基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券、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方式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保险资金通过投资公司债券、股票、基金、股权和资产管理产品等方式,直接投资制造业、能源、科技及相关基础设施4.35万亿元,占保险资金余额的19.07%。
此外,张中宁透露,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还积极打造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参与投资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并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
险资股权投资规模迅速增长
在股权投资方面,上述大型上市保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符合近两年监管的思路和措施。加大股权投资配置,首先要引导资金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其次要求保险公司真正履行主体责任,不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客观来说,在长期市场利率较低的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有利于资产负债匹配。”
负责投资的人
2020年12月16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明确,要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长期产品,支持保险资金承接银行理财相关股票资产。
在此背景下,保险股权投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规模迅速增长。7月10日,规模达到10
0亿元的苏州高新阳光汇利股权投资母基金签约落地,其由苏州高新区、阳光保险集团、阳光融汇资本和纽尔利资本联合组建,这是第一只由保险公司大额出资的市场化母基金。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于7月1日完成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
今年上半年,平安人寿、泰康人寿、中国人寿再保险等险企均有直接投资未上市股权的动作。
据今年6月保险资管行业协会发布的《2020-2021年保险资产管理业综合调研数据》显示,险资直接股权投资和间接股权投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参与调研的保险公司股权投资包括未上市企业股权、股权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计划。其中,以未上市企业股权(非保险类)和股权投资基金(非保险系)为主,合计占比65%。
从不同机构类别来看,2020年各类机构的股权投资方式有所差异。寿险、产险以未上市企业股权(非保险类)和股权投资基金(非保险系)为主,分别占比75%、68%;集团以未上市企业股权为主,合计占比98%;再保险以股权投资计划和未上市企业股权(非保险类)为主,合计占比68%。
而从不同投资方式来看,2020年直接股权投资和间接股权投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增速分别达到7%和14%。
中国人寿投资管理中心负责人张涤表示,过去制约未上市股权退出渠道因素在好转,45号制度实际上非常明确地界定了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在另类投资,尤其是在不动产、未上市股权方面各自的角色和定位。未来一段时间未上市股权会迎来投资布局机遇期。
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投资官,泰康资产CEO段国圣指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新机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消费升级带来的自主消费品牌崛起;二是长寿时代推动医药、养老等大健康产业成为支出产业;三是科技自主创造巨大的科技行业成长空间;四是低碳转型对能源结构产生颠覆性变革,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