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李想的创业精神 李想创业经历

21年前,他把个人网站变成了泡泡网,只专注于电脑硬件评测,年收入过百万。

16年前,他只带了几个人成立了汽车垂直网站——汽车之家,专注于汽车垂直内容。短短7年,汽车之家在美国上市,小伙子身价瞬间突破1亿。

六年前,他改变了方向,专注于打造电动智能汽车,并成立了汽车和家庭。

这个从未参加过高考的高中生,摸爬滚打了20年,终于爬上了财富的巅峰。本期,副牙医将为您展示汽车行业领军人物——“理想汽车”创始人李翔的故事。

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

1981年,李湘出生在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父母都毕业于艺术类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可惜的是,李湘的艺术气息从来没有被亲朋好友“俘获”,但他对电脑的巨大热情却日益显现,以至于痴迷其中,把所有零花钱都用来换取家里堆积如山的电脑杂志。

可能不止一个亲戚感叹“孩子不值钱”。然而,李湘的父母思想开放,他们没有用任何表情或安慰来阻止他。爸爸甚至花了很多钱,花了几个月的工资,以8000元的高价给他买了一台电脑。

在父亲的“纵容”下,李湘的热情被激起。无论白天黑夜,他能想到的只有电脑,学习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然而,这个“浪子”却没有回头的打算,继续在电脑上“浪费”青春。他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计算机杂志撰写了大量高质量的稿件,很快被许多IT媒体采用,给出了300元几千字的顶薪。

结果,李湘的月收入超过了父母半年工资的总和,这让李湘的父母没有理由反对儿子玩电脑游戏。

凭借稿费的高收入,李湘在拨号时代开始上网,跟随建立个人网站的潮流,创立了自己的“显卡之家”。

为了做好这个网站,李湘熬夜、找资料、借硬件、做测评、更新网站……李湘的生活被网站填满,高三的学习自然支撑不了。然而,“显卡屋”的日流量和2万的月广告费早已让他背过身去。

在学生们全力冲刺高考的时候,李湘带着10万元的积蓄,在父母的支持下,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放弃高考的李湘开始投身互联网,没有受到学业的阻碍。1999年,意气风发的石家庄青年拿着高中挣来的第一桶金,开始了大胆的创业之旅,实现了儿时“当总经理”的梦想。

创业充满豪情,但能真正付诸实践,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社会的李来来来说,没有任何经验,父母亲戚也无法给予具体指导。

arge/pgc-image/fd22dce0850c4af5a613b0c3a130efbd" />

可就是凭着一股闯劲儿,凭着对互联网的热爱,凭着异常敏感的直觉,李想创办了著名的网站泡泡网。网站不同于网页,泡泡网自然有别于之前的个人网页“显卡之家”。


泡泡网业务范围由显卡扩展到所有电脑硬件的测评,公司地点从石家庄转战到北京。随着公司越做越大,网站流量不断上涨。


管理要学会用人

2003年,网站广告收入接近百万元,在李想的经营下,泡泡网以他人难以企及的速度顺利地成长起来。正当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李想遭受了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严重“打击”,而正是这一次“打击”,让李想开始思考“管理”这个词的深意。


或许是少年心性,或许是成功太早,李想只在乎如何把事情做好,而从没想过如何“管理”一个团队,如何与员工沟通。


“非典”袭来的那一年的某一天,他突然收到几十封辞职信,百人的编辑团队损失大半,泡泡网几近瘫痪。败军之际,危难之间,危急存亡之秋,李想该怎样稳定局势,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风浪过后,李想开始明白沟通的意义,着重提升自身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修养,带领着全新的泡泡网迈上了全国第三的台阶。面对着前方的两大巨头——太平洋电脑网和中关村在线,李想毅然转身,离开泡泡网,重新创业。


2004年,李想22岁,就在很多同学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或者职业人生正待起航,或者仍未辨明方向,而李想已经明确了目标,开始筹备“汽车之家”,准备二次创业。


理由很简单,老对手,他带领泡泡网拼了命也没追上的太平洋电脑网,开设了子站“太平洋汽车”网,于是李想也把目光转向了汽车。


做互联网,抢的就是速度

2005年,带领着之前从泡泡网带过来的几个员工,又招了几个毫无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李想的汽车之家敲锣打鼓地正式上线了。


这一次创业,李想让自己重回原点,状态似乎又重回高中时代,他在观察自己的这些竞争者。他发现,这些网站“太懒了”:凌晨和周末是用户活跃度最高的时候,他们却没有更新,内容上,只是发些汽车厂商的新闻稿、图片,不做数据分析,没有现场实拍图片,没有客观评价和用户真实体验。


李想开始有针对性地解决:勤发文、快发稿、跑现场。三招过后,一切如拨云见日般豁然开朗,三年的时间,汽车之家用户数全国第一,流量行业第一,营业额接连上翻几倍。


如此骄人的成绩却无法让李想笑开颜,原因何在?答案竟然是:没钱!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席卷全球,多少企业随着资金链断裂而纷纷倒闭,汽车之家的形势也岌岌可危,这时李想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这位“神秘人”看中了李想公司的发展前景,随着大笔的资金注入,使得汽车之家起死回生,并继续蓬勃发展。


2013年汽车之家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12月11日正式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市值一度冲过50亿美元的高峰,李想自此跻身亿万富翁的行列。


用户需求在哪,产品就在哪

小康生活的三大追求:有房、有车、爱旅游。全家出行越来越成为人们闲暇之时的必选项,李想随即创办“车和家”公司,希望给大家造出这样一款符合大家需求的汽车,并且面向未来的智能和新能源领域。


但由于充电桩设备的不足,长途成为新能源车车主的梦魇,他们总是担心电力不够影响续航,一向关注消费者需求的李想便决意制造出“没有里程焦虑的智能电动车”,那就是“增程式”。并再次立下远大的目标,做“电动车界的本田”。


如今“理想汽车”销量正稳步上升,未来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李想没接受过象牙塔内的高等教育,但却能领导从高等学府走出的毕业生;李想没学过经济管理,但在现实的摸爬滚打中成长为优秀的公司领导人。


李想是幸运的,他及时地站在了时代的转型期,每次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决定,但这一切却都是出于兴趣与爱好,所以一路走来,也不会浑身疲惫、筋疲力尽。而强大的学习能力,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力争上游的能力,都让他在20年间毅然崛起。


从杂志投稿人,到显卡,到泡泡,到汽车之家,到“理想汽车”,每一个领域都是全新的,但他却从不畏惧,认真研究,让自己从门外汉变成懂行人。他时刻不忘贴近用户的需求,用户增加的同时,自然也会受到资本的追捧。


李想一路闯关,善于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屈服,不放弃,青春异常靓丽;李想时刻掌握主动,少年意气从未衰减,如今怀揣“理想汽车”的李想,迎风而立,坚挺地站在时代的高处。


你如何看待李想的一路创业?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为我关注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次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