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大众创业是谁提出来的 大众创业与转型机遇题库答案

来源:泉州网

泰海网5月12日讯据泉州网报道,创新创业是支撑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近年来,市发改委(NDRC)积极引导服务、积极申请对接,推动全州丰泽、晋江成为第二批、第三批全国群众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示范之路。

“十四五”开局,创新创业蓬勃发展。据市发改委消息,前不久,丰泽、晋江两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规划(2021-2023年)获得省政府批复。方向明有一个清晰的想法。未来三年,这两地必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进示范建设,树立双创标杆。

丰泽 建设全国知名的创业就业双创示范基地

2017年,丰泽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圆满完成三年建设任务。2021年,丰泽区聚焦创业就业方向,三年后吹响丰泽双创“集结号”。

在丰泽上榜的第二年,由丰泽区政府与华侨大学共同打造的华侨大学(丰泽)创新创业园(“华创园”)揭牌,招引了一批新材料、智慧能源、环保技术、工业设计、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型工业企业,成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典型园区。市府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企业之一。早在2012年,这家本土企业就与华侨大学产学研合作,创新开发了电商售后服务在线O2O平台,被誉为“国内家装领域第一个滴滴平台”。该平台有效连接厂商、用户和师傅,为需要售后团队支持的线上电商商家和线下家居企业精准提供售后安装、维护和清洁服务。创新模式带来就业热潮,全国40多万硕士在此平台注册接单,增加就业收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大师走进千家万户,8年多来服务了全国600多万用户。”企业负责人陈昌浩表示,近年来订单逐年增加,企业稳步发展,始终离不开丰泽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产业配套、政策服务和资金支持。

还有相当一部分像市府帮这样的企业,沉浸在创新创业的雨里。仅华创园就入驻了133家企业,吸引了近千名员工,主要是年轻企业家。放眼整个丰泽区,创业就业能力不断增强。2017-2020年新增市场主体125727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区内双创运营载体57家,企业2500多家;去年,重点群体新增就业岗位总数达到26586个。

未来三年将如何发展?丰泽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将着力打造全市创新创业赋能中心、全国侨胞创业标杆、海斯技术转移前沿,加快建设丰泽双创2.0版,带动全市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将丰泽区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创业就业双创示范基地。其中,将建设10个“互联网创业单元”示范项目,带动3万多名社会工作者就业;聚集百余名科研人员创业,催生万余名青年大学生创业就业。

晋江 力争率先在融通创新方向形成先进经验

2020年,晋江加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行列,成为金融融合创新方向之一。事实上,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晋江

走进晋江创新创业创业园(简称“三创园”),“大众创业创新”充满活力。以锁定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孕育一批未来产业为产业定位,辅以“政、产、学、研、融、中介、贸、媒”等全方位、全链条、保姆式科技创新服务,三创园众多企业项目开花结果。在近日于晋江市举办的第十届鞋服行业“千计”讲座暨牵线搭桥会上,去年在三创园区新成立的企业——武赤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丁德才拿着一双鞋垫站在演讲台上。鞋垫被双手撕裂拉伸,一松开就恢复原状。“这是由石墨烯橡胶泡沫制成的,我们已经成功开发了6年。这种材料具有耐磨、耐折、防滑、抗压、固体弹性、抗菌等一系列特性。未来可用于航空航天和高铁车辆。装备、军用防护装备、医疗器械、电子科技产品等诸多领域。”丁德才介绍了这份科技材料。“与传统产业紧密融合是金融创新最直观的体现。”三创园区办副主任闫表示,三创园区是晋江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主体,吸引了1000多名高层次人才,推动56家入园企业与54所高校、124家企业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项目183个,孵化市值超1亿元企业19家、市值超5000万元企业17家。

在晋江,金融创新步伐加快。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中国鞋革晋江研究所、中国纺织学院海西研究所等9个高水平R&D及测试平台相继落地。仅2019年,各类科研平台就服务了1000多家企业,与企业合作生产、学习、研究项目100多个。10项科技成果入围省科技进步奖,首次实现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全覆盖。

yle="font-size:15px;">秉承“晋江经验”,晋江市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今后三年致力在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率先在全国双创示范基地融通创新方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记者陈林森 通讯员沈艺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