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动敏感,对语言迟钝。这句话适合陈俊,因为他的人生信条是“少说多做”。至今带领团队为多位明星拍摄MV,参与央视节目录制。
2012年,陈俊还是一名大二学生。业余时间,他和同班的朋友一起敲打模型飞机,把模型飞机和摄影结合起来,实现高空拍摄。在学校的支持下,他和室友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学校不仅免费提供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还在业务上给予支持。
毕业后,陈俊依然坚持无人机拍摄,并成功落户成都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陈俊说,他从航模爱好者到企业家经历了一个艰难但快乐的过程。
用精品来证明实力
为了更好的发展,陈俊于2014年初将工作室升级为成都云舍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媒体机构、电影厂合作,参与洛阳、遂宁、眉山等著名景点的航拍。此外,他还为表演明星拍摄MVs。2014年,应央视导演邀请,陈俊参与拍摄央视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生命之盐》。为了完成拍摄任务,陈俊和摄制组一起去新疆实地拍照。
“我知道每一次航拍都来之不易,所以我很享受每一次拍摄过程,尽我所能让客户感受到我的专业和诚意。”陈俊表示,每一项工作都要做成精品,因为这是开展后续工作的敲门砖,直接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
创业头脑风暴充电
2014年,公司航拍业务收入近30万元,但陈俊冷静地看到,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购买和使用多旋翼无人机的门槛越来越低,省内外航拍公司和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竞争激烈。后来,陈俊报名参加了四川省第七届“我会飞”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在为期7天的培训中,他通过与导师和学员的交流和讨论,从多个角度了解和思考创业。“训练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为我指明了方向。”陈俊感慨地说,辉煌的创业头脑风暴为企业家注入了力量和希望。培训结束后,陈俊学以致用,聚焦公司发展的关键——核心竞争力,制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夯实航拍业务和品牌;另一方面要抓好自己擅长的无人机研发,用科技支撑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做好减法树立权威
陈俊发现,许多领域都需要无人机应用服务,并且存在潜在市场。他决定在无人机服务上“做减法”,重点服务农业植保。一方面,创新开发无人机衍生品,服务无人机用户;另一方面,要致力于研究解决农业植保痛点,开发服务农业植保无人机应用产品,实现两条腿走路。经过三年的研发,无人机农业植保服务进展顺利,相关衍生产品相继问世,赢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这一战略决策开了个好头,为云摄影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陈俊表示,这一步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野心的趋势不可阻挡。谈到未来,陈俊充满雄心壮志,发誓要成为一名追梦人,决心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