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第一创业张翠霞博客 创业一路宏发中心大厦

夏光庄园——卷一《相遇》

第一章开头,是北漂的疫情(四)宏发商贸

/

也就是在那之后,王建威被王家德带到了北都,带到了宏发商社。

所谓贸易公司,其实说白了就是取得某一品牌产品在某一区域的独家销售代理权,然后供应给各种超市、便利店等销售终端。这次王建伟来上班,王嘉德只说了一句:“先去车上。送吧,做个送货员!”

王嘉德不常来这里,因为他也不住在北都。他原本想把重心放在海贤市,但是创业的时候遇到了非典,熬了几个月,终于能够创业了,所以很少来北都。他每次来这里,大多都是遇到一些厂家的业务人员或者和客人住在一起。

说起王嘉德,他现在是王建威家乡的知名人物。

38岁的王嘉德,个子不高,微胖,白白的,不慌不忙,还有点憨憨的。虽然他不老,但头顶的头发几乎已经脱落,四周都是长长的发丝。他总是喜欢在中间划水。每次王建伟看到那些特别刷过的头发,都想笑,觉得好笑。

王家德是家里的老大。他小时候家里穷,母亲身体不好,他几乎总是卧病在床。他从小学习成绩就很好。当时他考上了县一中。到了‘一中’后,他平时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也没那么差。然而,当他参加高考时,他考不上,甚至参加了三年的考试,他甚至没有上大学。

走投无路,又实在受不了村里村民和邻居的“闲言碎语”,我就留在了县城,在一家商店做临时工。当时的店铺还是柜台式,所有的商品都放在货架上,销售人员和买家之间隔着一个柜台。当你想买东西时,你需要售货员从货架上拿下来。所以,当时的销售人员首先要有能力有。有可能把客人吓跑。——“来了欢迎,问了回复,走了发”。还必须把握待客和礼貌的程度,不失礼也不谄媚;二是用算盘(算盘)算账。王嘉德虽然心算快,但他也会拿出“正经”的算盘,最后一次数。不说别的,就是让客人觉得“这个业务员真会打算盘,账目一定要正确准确,值得信赖!”

王家德在县城的店铺做得很好。他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但年纪越来越大,一直没有对象。当时县城的女生看不起没有正式工作,不是‘商品粮’的男生。至于农村老家,他父亲也找了几个媒人安排他的婚事,但那女人听说有个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家里还很穷,就说是王嘉德又问了。

王健伟的父母从来都不是“媒人”,总是四处找王嘉德结婚。如果一个失败了,介绍另一个。

其实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对门对门”,王建伟的父母也曾惹过几个妇女家庭的抱怨。“我怎么才能把女儿介绍给他们的家人?”!”这时,王建伟的父亲通常会回答,“JHF(王嘉德的父亲)不容易,嘉德也是个不错的小伙子!或者,我不能介绍给你女儿."

几经波折,才真正促成了王嘉德的婚姻。当然,这也让王嘉德和王建伟从父母那里更多地“继承”了友谊。

刚结婚的王嘉德,有过在县城店打工的经历,也发现了一些生意门道。当时王嘉德“靠海发财,摆摊,努力工作,穷的时候靠边停车”,回到家乡小镇,在镇上找到了一个方便的位置,开了一家名为“前锋店”的店。当然,开店的钱是不够的。当时王建伟的父亲已经开始在镇上经营糕点店了,于是他帮忙找了当时信用社的一个朋友借了点钱,联系了几家关系不错的供应商,要么是借款,要么是赊账。最后,他帮王嘉德勉强买下了所有的‘日用品、烟酒茶糖’,小两口一起搬到镇上,用两块大木板和架子隔开一张床,就这样一起开店了。

当时镇供销社开的“供销店”还被老百姓认可,和他们的“射手店”隔了一条小街。因为“射手店”就在拐角处,大家开始觉得这里更方便。如果你跟着脚走,你会去商店看。还有

对当时的“私人”商店挺好奇的,其实也没啥区别,所谓的商品丰富程度、质量保障,其实和当时的供销商店没太大不同,不同的,就在于王家德,无论谁来,只需一眼,就知道谁是来要买东西的,谁是过来闲逛的,当然聊起天来肯定就有的放矢了,最重要的是,他逢人客气,不像供销社的售货员,见人总是爱搭不理的,也难怪,当时流行的四大被羡慕的行业,就是:“听诊器、方向盘,人事干部、售货员”,不受风吹日晒,稳稳当当每月拿24块钱工资,服务态度差是正常的。当然,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就是王家德商店里的某些商品还是比供销商店的稍便宜些,慢慢的大家就愿意到他的商店买东西。当然,还有一个小原因,那就是他们夫妻二人的‘分工’做得极度默契,那就是王家德的‘好好先生’和他媳妇的‘斤斤计较’,许多人都会说‘家德是个好同志,媳妇总是小肚鸡肠’,而王建伟的父亲看得似乎更明白,‘乡里乡亲的做买卖,离不开人情和赚钱,不能只顾一头,一个人又不可能兼顾——那就只好一人顾一头喽……’


  如果就一直这样,倒也是不错的,可王家德是闲不住的,慢慢赚了点钱,他就买了辆三马车(较大型的机动三轮车),自己跑到40公里外的县城进货,慢慢的就在镇上做起了小百货的批发。


  直到现在,王家德回忆起这些事的时候,还总是会感谢当年王建伟父亲的支持和帮助,想想自己当时为什么这么做,其实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如果非要找个理由,那就是,在那一年,他就断定,从此以后,农村各种商品的需求量一定会暴增,百货商店必然竞争激烈,而百货批发,即服务于商店,又会得益于商店的发展。


  王家德的预见,当然是对的。


  而时隔两年后,一个忽然撤掉了‘柜台’,改换成了一排排货架的商店在小镇出现了,这个连县城、市区都没有的售货方式,甚至是省城也是刚刚出现的商店,就这样出现在了镇上,王家德说,这个在几年前在广州就有了,叫‘雅芳’,前两年在深圳有个叫“7—11”(seven eleven)也开业了,最初叫“货仓商场”,也叫超级市场,简称“超市”。那一年,王家德说,超市这种形式的卖场必然被复制和大规模、大范围的推广,而超市,必定带来“新物流”的发展,必定要出现规模化、系统化的物流商贸形式……于是,他成立了前锋批发部,现在看来,那一年,尚未到30岁的王家德又预见到了!


  很快,批发部覆盖周边几个镇,数十个行政村;直到1998年,王家德在县城注册了前锋商贸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开始了全县业务的开展;2002年,前锋商贸公司增资到500万元,申请了一般纳税人,这件事,王建伟不只听王家德说过一次,每次提起这件事,王家德都会感叹一番:“商贸企业必将成为毛利最低的行业,没有之一,如果不是一般纳税人,将来,会没有生意可做……”,对于王家德的感叹,王建伟不理解,虽然现在的状况说不上红红火火,但业务也做的不差,干嘛把“一般纳税人”看得如此之重呢?有这个精力,为什么不在县城开一家大型超市?王建伟倒是问过王家德,王家德就嘿嘿的笑,总是一副讳莫如深的深情说:“你说的也对——但是,还不到时候……”。


  至于一般纳税人以及税务上的事,王建伟后来也慢慢了解了些,还是挺佩服王家德的,毕竟,如果不是一般纳税人,之前谈过的那些全国知名品牌的商品,王家德是根本没有机会拿到几个地区的销售代理权的。


  2002年,王家德和朋友候宏发合伙经营的“宏发商贸”获得了几个全国知名品牌商品在北都市区的地区代理,而王家德老家所在的仙海市,前锋商贸自然而然的也获得了地区总代理。


  2003年,非典过后,38岁的王家德更是积极的规划他自己的商业时代,但王家德觉得,自己如今对‘商业’的感知不如从前了,好多事情自己总是看得有些模棱两可似的。


  对于王建伟,王家德还是很愿意和他聊天的,首先是王建伟经常会把送货时遇到的各种不太好解答的问题过来向他请教,而且总能一点就透,还很能举一反三的去运用,其次是自己身边的确没有可以交流的人,文化程度不提,和其他人要么不好去细聊些企业内部的话题,要么就是眼前的一些琐碎的事儿,而和王建伟聊天儿,总是能给自己激发些意想不到的‘灵感’出来。


  今天王家德从仙海过来北都公司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刚在客房的办公桌前坐下,王建伟就跑过来敲门。


  喊他进了屋,又回答了他几个问题,就问王建伟“这几天忙吧?”


  “还行,可能是疫情期间闲得有些习惯了,忽然就忙起来还会有点不适应呢~~~”王建伟说着就嘿嘿的笑了起来。


  “马上会越来越忙的,不只是你被‘关了’几十天啊!!~~~这下大家总算可以上街了,谁都想好好的消费消费啊——”说着,话锋一转,坐下来笑呵呵的看着王建伟,问:“过来这段时间?感觉怎么样??”


  “忙!——但总觉得不踏实,好像这段时间一下子冒出了不少商贸公司,这几天送货,总能碰到一两家新面孔”王建伟直白的说道。


  “是啊!!~~~~”王家德感慨的说道:“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商贸公司会越来越不好干喽~~~~”


  王建伟被王家德这么一说心里想着:‘没这么严重吧?’,就问道:“不至于吧?!”


  王家德就掰着手指头耐心的讲给王建伟听:“首先是各级管理部门薅羊毛,从产品的原材料一直薅到终端卖场,所以当好老板就必须要搞好领导关系;其次是生产企业,都会越来越规范,咱们作为经销商,不会再有那种“摘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时候了,生产企业的各种合作条件会把咱们经销商捆的死死的;再有就是咱们供货的卖场,你看这两年越来越多收费名头!条码费、堆头费、端头费,要摆放到货架上稍微显眼的位置都要加收费用,还有理货费、驻场人员费,店庆促销、假日打折、还有他们根本说不清楚原因的损耗补货等等,费用是越来越多;再有先不说同行竞争,就单单说代理的产品,也越来越丰富了,产品同类、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老百姓可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你代理的产品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消费者放弃,去选择其他的能替代的商品……”


  听得王建伟好像有点明白,又觉得复杂得很,好多也就是听了个大概,觉得各种行业都这样啊?!就追问道:“不都是这样么?”


  “那你说说,什么是‘商贸公司’?”王家德笑呵呵的问。


  “商品和贸易?”王建伟反问。


  王家德没有对王建伟的回答评价对错,而是接着问“商品是谁的?”


  “生产厂家的!”


  “那这贸易的最后一道工序又在哪里?”


  “超市和便利店——终端卖场呗!”王建伟斩钉截铁的回答道。


  “那我们做的是什么?又怎样才能做好呢?”王家德继续追问。


  “嗯~~~”王建伟略微思考了一下,说道:“选对厂家,服务超市!——嗯……还得选对产品……还得……”


  “也对!”见王建伟还要补充着说什么,王家德就打断了直接说道:“我前两年也这么想,可现在却不这么认为了!”


  “那你怎么想的?”王建伟赶紧探过身子,一幅准备洗耳恭听的样子问。


  王家德就往椅子上一靠,“嗯……以后有机会我再好好和你说说——赶紧回去睡觉吧!明天还得早起呢!!”


  见王建伟出门,王家德回味着王建伟刚刚说起过的“厂家和超市”的话,脑子里不由得灵光一闪。


  ——商贸,说到底就是做商品贸易和流通,以产品为载体,从生产企业生产出来,再流通到消费者手中,而商贸未来的发展,最快速的壮大自身商业体量的话,是否可以选择两条路呢?


  第一条,借助商贸公司的商品流通优势向商品上游发展,去做产品生产,总结商贸经验,选择有消费潜力、有竞争优势的商品去建厂生产,再反过头来凭借自己的终端卖场资源直接进行大面积的铺货和销售,从而实现综合性的快速发展。


  另一条,是凭借与众多生产厂家合作的丰富的产品和低廉的代理价格优势,往销售下游走,自己直接做终端卖场,也就是商超,毕竟自己了解生产厂家,无论是销售价格还是结算方式还是促销政策,都会拿捏的准准的,然后再反推回来促进自己商贸公司的发展。


  说白了,就是商贸公司作为‘送货的人’来说,有了稳定的‘送货’渠道后,应该可以有两条更好的发展道路可以走,一是向上做产品生产,二是干脆做大型终端卖场。即:要么做工厂去生产产品,要么做商超去销售产品……


  想到这些,这一夜,王家德就又睡不着了,开始捋着已经是‘地中海’似的边上的长头发,背着手,在屋里‘转起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