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莒县前沿职业培训学校,莒县创业大学

6月30日,齐鲁网闪电新闻报道,日照莒县是沂蒙的一个老区。多年来,沂蒙革命精神渗透到莒县的成年男子中。部队报效祖国后,在不忘军人本色的情况下回到了当地,退役后也没有褪色。他们坚持自己的职责,积极参与,努力为家乡人民服务。目前,日照市莒县两年内有100多个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全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如火如荼,志愿服务之花如盛夏的格桑之花。

2020年新年伊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莒县勇敢的退役军人坚持越走越艰难。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指导下,18名退役军人挺身而出,组建了全省首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蓝豹”应急救援队,迅速投身抗疫斗争。过去一年,在疫情防控和抗洪抢险期间,蓝豹成员第一时间响应动员令,第一时间递交招标文件,第一时间吹响集结号,成为“最美逆行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蓝豹”应急救援队接到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的《致广大退役军人的倡议书》号发布命令后,响应命令,迅速出击,帮助市区街道做好疫情排查、消除和隔离工作。在组长唐殿平的带领下,救援队18名队员全部递交了“求战书”,要求前往最危险的地方,两次前往莒县中心血站参加抗击疫情、无偿献血的公益活动,献血量达到1000多毫升。疫情期间,救援队组织80余人参与车站路口、社区建筑、村道街道等重点部位疫情防控,30余人助力乡村振兴复工复产、校园复学复杀,配合社区人员执勤20天。在“蓝豹”应急救援队的示范带动下,全县273名退役军人递交了投标文件,组建了90余支退役军人突击队和志愿队,6000余名退役军人参与一线防控,用真心和热血谱写了抗疫路上最美的逆行篇章。

2020年8月14日,连续强降雨给莒县造成诸多险情,县内多处河堤面临决口危险。松公河沂南镇北岸六官庄镇附近的河堤断裂40多米,危及六官庄镇4个村1200多户3100多人5000多亩农田。险情发生后,市县领导前往现场指挥抢险救灾。“蓝豹”应急救援队反应迅速,所有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他们配合应急消防、民兵预备役和社会救援力量参与防汛抗洪、装土、运土、筑堤、加固.洪水不退,老兵不退!面对随时可能决堤的危险,蓝豹队员们冒着风雨冲向最前沿,奋战在救援最艰难的部分。汗水和雨水已经浸湿了他们的衣服,但他们根本无法动摇自己钢铁般的意志。凭借士兵的独特责任,他们将人民的生命留在身后。在蓝豹成员的积极配合下,经过12个小时的昼夜奋战,及时消除了大坝险情,保障了沿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洪水的“红坝”。

今年上半年,随着20个乡镇“蓝豹”应急救援队中队的成立,莒县退役军人“蓝豹”应急救援队从一个小小的

与成立时间不长的“蓝豹”应急救援队相比,荣获“山东战争最美退役军人”称号的漯河垭村“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历史悠久。从1946年第一批为数不多的老兵自愿成立志愿巡逻队到现在,已经有75年了。他们一年365天穿梭于大街小巷,没有改变初衷。如今,退伍军人志愿服务队根据村里退役士兵数量的增加和职业特点,合理设置了收集民意、政策宣传服务、文化公益服务、治安巡逻服务等岗位。每个退役士兵都根据自己的实际认领岗位,并为村民提供相应的服务。用村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山的话说,我们的退役军人没有什么愿望,就是想在还能“动”的时候为群众做点事。这就是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如今,这支老牌志愿服务队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解决问题,还保护了一方的安宁。“老兵巡逻,扒手不进村”这句话是对老兵志愿服务队最大的肯定。老兵志愿服务队以对党忠诚、坚定执行的“老兵精神”诠释首都责任,让永不褪色的“国防绿”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光彩。

小的

店镇横山一带素有鲁东南“小延安”美称,爱党爱国、坚忍不拔、纯朴厚道、无私奉献的“横山精神”代代相传。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后,利用这一优势,及时成立了一支由56组成的“横山老兵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志愿为民便民服务,用实际行动向老百姓展现着“帮扶弱势群体、服务社会”的宗旨,弘扬着“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增光添彩。


“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记忆根植在下一代心中。”寨里河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结合镇里的“红色励志之旅”实训基地成立退役军人“红色传承”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报告会、专题讲座等“红色课堂”,对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革命传统等教育,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党的旗帜引领下健康成长。一年多来,共举办“红色学堂”讲座12场次,受教学生1200余人。去年90岁高龄的老复员军人刘金增,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腿部至今还存有未取出的弹片,当他讲述完自身的故事,用已经几乎伸不开的手指向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敬了一个不怎么“标准”的军礼时,在座的老师学生全部自觉起立,满含着热泪向老军人深深鞠躬。志愿服务队还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校外实践,使红色传承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红色文化传承到青少年心中。


闪电新闻记者 刘九省 通讯员 赵希全 日照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