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4日),杨浦长海路街道成立一周年。一年前,上海取消了五角场镇长海路街道的设立,并在街道设立大会上提出了树立新起点、创新社会治理、更新城市空间、提升民生保障的目标。一年来,长海路街道先后完成了“美丽家园”综合整治、湘阴三村微更新、居委会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提升。这条上海最年轻的街道正朝着更高的“小目标”迈进。
“帮助60家企业、3名新创业者获得启动资金”“自创‘吕鑫长海’减塑环保活动获公益资金20余万元”“全年全面受理全市性业务188项,受理社区事务96320件”“超完成拆除违法行为6.4万平方米,开展城市整治600余项”.在长海路街道社区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五角场镇改造为长海路街道时,改变的是管理体制,不变的是对民生的关注。今年以来,“美丽家园”综合整治全面铺开。龚俊路1300号曾经是杨浦200多家沿江企业的生命线。然而,随着近20年市场经济的变化,不同程度的转租导致了严重的群租房、大量的违法建筑和破旧的主干道。现在,我来到这里,可以看到路面整洁,交通标志清晰,车辆井然有序,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龚俊路高速公路效果图。图片由上海城投提供
长海路街道对湘阴路、龚俊路沿线非法经营建筑进行重点打击。由街道管理处、街道城管中队组成的现场工作组多次前往现场,约谈企业相关负责人,通报整治目标和要求,并对违法建筑进行实地排查,最终赢得了企业的支持和配合。湘阴三村微更新项目极大改善了周边环境,不断释放和优化公共空间。
小镇转到街上后,在当地生活了几十年的居民说得最多:“我们也是中心城市!”长海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倪来娣认为,最大的挑战是观念和观念的转变。“过去,只要是符合人民利益的项目,镇政府都可以自己出主意,花钱搞。现在,公共服务要放在全区统一的平台上,所有项目的标准都要和全区一样。”
“老小区装电梯”的第一个梦想在民景路838弄。国和路611弄社区“推倒”一面面壁,拿下1300平方米,解决了65位车主停车难的“千千结”。4个小区安装了电控安全门,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安全问题.在接连不断的“为民工程”背后,由“三驾马车”组成的自治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海路街道积极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孵化了以调解小区管理顽疾为主要业务的社会组织“红海湾”。政府与社会的互动让“绣花”更细腻、更温暖,具有共建、共治、共享逻辑和路径的社区治理成为共识和追求。“主动满足人民需求”是所有长海干部的心声。
今年春天的疫情是对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长海路街道齐心协力,建立了“——街道党工委——小区党组织、——居委会——小区楼组”五级社区防控体系。辖区分为七个区,实行一次总付制。每个区由一名部门级领导指定,他可以掌握clo周围责任区的防控动态
2月初,长海路街道130个小区采取封闭管理。秋江社区是位于上海东北部的一个大规模散居地。基层干部和志愿者每天像筛子一样搜遍全村,挖出“潜水员”。每天晚上都有人提着包回到小区,居委会干部的电话总是在半夜响起。越是艰苦的地区,越考验基层管理的智慧和战斗力。街道会同驻区海军部队派出所、后勤保障部门制定管控方案,及时封锁綦江社区内各种互联互通的“建筑物、步道”,只留出必要的主干道,对进入社区的车辆、人员逐一进行询问、登记、测温。居民凭“通行证”进出小区。因此,开放分散地区实行封闭管理,疫情防控无死角、无盲区、全覆盖。
长海路街道重点区域来上海的人很多。为此,街道形成了服务管控机制、行踪核查管控机制、境外返沪人员闭环机制等联防联控措施。截至6月1日,全国重点地区1811名居家医学观察人员通过联合调查登记方式来沪,其他地区3641人来沪登记并纳入健康管理,境外返沪396人。
一手抓疫情防控坚持不懈,一手抓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街道不遗余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实行备案制,在科技园区、
上体科技园区、上海杨浦都市园区、东方蓝海、国华广场、133广场等商务楼宇,组织干部深入走访辖区中小企业近200家,指导企业从排摸员工情况、制作发放出入证、开展公共环境消毒、储备防控物资、建立健康档案等方面细化落实防疫措施。街道及时调解企业租金、劳资纠纷和投诉,做好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相关的政策解答,完善惠企政策,精准服务企业。近日,长海路街道以现有的26个社区学习团队为基础力量,成立了一个社区思政联盟。街道举行中心组“四史”学习教育现场学习会,在秦皇码头、杨树浦自来水厂、上海制皂厂等工业遗存中,实地学习百年的城市工业记忆和红色工运的革命斗争史。
近年来,上海镇改街道的路径十分清晰,先剥离招商引资职能,再加强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配置。随着城市化加速,长海路街道地区已日益成为成熟的城区,镇转街道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有利于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创新社会治理,打造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
栏目主编:徐敏 文字编辑:黄尖尖 题图来源:杨浦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