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当天,半导体股集体上涨,TSMC飙升至1900亿的新高,比特币逼近4.9万美元的新高.这些行业投资利好的趋势源于美国政府近期承诺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全球芯片短缺问题,并在TikTok叫停微信海外版和抖音海外版禁令。
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家只是追逐短期有利可图的项目,忽略和放弃了国家/企业需要解决的长期而深刻的痛点问题,这是长期思维。从投资到创业的角度来看,这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中之重。2021年春季,在众多行业投资利好的前提下,需要尽快提高自己的敏锐度和远见。
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讲讲创业者应该如何解剖“长期思维”,把长期思维归纳为抱怨、洞察、体验三点,全面看待和深入分析降低创业风险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如何看趋势、找准方向。本文选自《低风险创业》。文章以大量真实案例阐释了低风险创业的机遇。无论你是公司创始人、中高层管理者、投资人还是职场白领,阅读这篇文章一定会对你有所启发。
下面,欣赏~
有句老话叫“方向比跑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找到一个好的问题是创业的第一步。你要主动发现问题,才能准确找到自己的经营方向。能不能解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都是以后的故事,前提是你得去找。
低风险创业的核心逻辑是“优雅地解决一个社会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那么,如何发现问题呢?你应该去哪里寻找低风险的商业机会?我总结了三点:抱怨、见识、经验。
1、抱怨:从抱怨中发现低风险创业的机会
这一节,我们主要讲“抱怨”。在我看来,创业者在找问题的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经常收集投诉。你应该看看是谁在抱怨你身边的什么事情,这是创业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
很多人听到“抱怨”这个词就生气,说“这是负能量”,“抱怨的人往往没有前途”,“不要抱怨”。众所周知,当你说“不要抱怨”的时候,你可能错过了很多财富。你知道,抱怨很可能包含良好的低风险创业机会。
脸书最初是哈佛大学校园内的产品。我想起来了
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4537857" qid="6595549745563833614" mention-index="0">马克·扎克伯格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当时他听到很多同学都在抱怨,说寻找其他同学的联系方式有时很难,应该有一个哈佛大学的花名册(Facebook),而要从学校的层面来推动这件事显得尤为困难。扎克伯格觉得自己能比学校更快更好地做出来,Facebook就是这个抱怨的产物。
我可以再举几个大家身边的例子,比如经常外出办事的人抱怨“打车越来越难”,所以有了滴滴打车,有了共享出行;早晚高峰上下班的人抱怨“从地铁口到单位的路程太远,经常迟到”,所以有了ofo和摩拜,有了红极一时的共享单车业务——尽管这个项目现在处境艰难,但我依然认为戴威他们确实找到了很好的创业方向,只不过步子迈得过快;再比如过去经常有人抱怨“方便面不好吃,总是那几种口味,经常吃不健康”,所以有了美团和饿了么,有了现在异常火爆的互联网外卖行业。
这就是抱怨中潜藏的创业机会。每当你听到身边有人在抱怨的时候,你都可以想一想,有没有可能从这个抱怨中找到未来发展的路。能想到解决方案自然最好,实在想不到也没有关系,起码你锻炼了自己的商业嗅觉和思维能力。
尽管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解决某种抱怨,但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或许某种新兴科技的出现就能让你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现在开始,仔细倾听身边那些抱怨的声音,从这些声音中找到客户真正需要的点,然后着手解决。低风险创业,有时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地开始的。
洞察:深入洞察客户的生活和灵魂
说完了抱怨,再来看看洞察,这是找到问题的第二个灵感来源。
很多市场机会其实无法从人们的抱怨中获得,这时就需要用到洞察。乔布斯曾经说过一句颇为经典的话:“我们不会到外面做市场调研,只有差劲的产品才需要做市场调研。”

客户永远只会对自己已知的事物有需求,并且需求主要表现在更好、更多、更快、更便宜等方面,难有其他更多的需求。当年大家在用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手机时,有没有想过手机只需要一个键就能实现全部功能?压根儿想不出来,大家能想到的只是手机的质量能不能更好、电池能不能更耐用、价格能不能更便宜、外形能不能更靓丽……可以说,在这些方面诺基亚已经做到了极致,然而它依旧败给了乔布斯的颠覆性创新。
乔布斯的观点源自于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的名言:“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在汽车普及之前,人们最熟悉的交通工具是马车,这时候问客户,他自然会说马车,而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四个轮子的钢铁怪兽”。
像汽车和苹果手机这种颠覆性的创意从何而来?创意肯定不是来自当前客户的抱怨,而是来自我在这一节中要着重介绍的洞察。什么叫洞察?洞察就是深入客户生活和灵魂中的观察。你要比客户还了解他,将自己彻底带入他的生活,这时你才能够洞察一些机会。
做乙方的风险系数极大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过20世纪90年代的一本老书,书名叫作《创新的艺术》,作者之一是著名创新设计咨询公司IDEO的老板汤姆·凯利。IDEO曾是美国最具创意能力的公司,他们帮苹果公司设计了脍炙人口的第一款鼠标,帮沃尔玛设计了可以轻松操作还能让孩子坐在里边的手推车,还帮佳洁士设计了既能拧又能掰的牙膏盖。

说到这里,我给做乙方的创业者提个醒。IDEO公司做的就是乙方,而且是全世界最棒、最有名的乙方,但它所做的每一个创新,都需要投入极高的研发成本,却只能获得一次性的回报,风险系数极大。就算这种回报的数额再大,依然具有不可复制性,换一个甲方,你就得重新再来一回。因此,我一直认为做乙方的生意模式非常危险,当你江郎才尽的那天,就是公司倒闭的日子。
2、洞察客户的生活和灵魂
言归正传,汤姆·凯利在介绍创意来源时,着重说的就是洞察。在他看来,客户都是“傻瓜”,或者说远不如自己高明,因为客户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汤姆·凯利的这种观点影响了很大一批人,也成就了很大一批人。
有一次,汤姆·凯利在波兰做关于洞察的主题演讲,台下冲上来一名观众要跟他合影,并鞠躬致谢。汤姆·凯利很纳闷,便问他原因。这名观众解释道:“我听你说要有洞察,回家就照做了,很快就发财了。”
这个人是做什么的呢?他是在火车站卖冷饮的。之前他的生意非常平淡,听了汤姆·凯利的演讲后,他就每天站在站台上观察乘客。时间一长,还真被他观察出门道来。
他发现,很多乘客在上车之前,都会先看一眼他的冷饮摊,再看一眼手表,看完表后也不买冷饮,直接上车走了。但此时离开车还有一分钟时间,足够乘客购买冷饮。为什么乘客没有这样做?原因在于人类有时候是非理性的。这里的非理性是由紧张感造成的。虽然离开车还有一分钟,明明可以购买冷饮,但在心理紧张的情况下,乘客更倾向于不决策。

找到了问题,那该如何解决呢?这个人的解决方法超级简单,但却极其有效。他花了5兹罗提(波兰的货币单位)去超市买了一个走时精准的钟,放在了冷饮摊前。就是这样简单的举动,让他的冷饮销量翻了一倍。乘客在上车之前一扭头,能够连钟带饮料一览无余。当乘客能够充分掌握时间时,就不再紧张,而是选择走到摊位前,看着钟购买冷饮,买完再上车离开。
5兹罗提的投入,换回一倍的销量,秘密就在于洞察。如果创业者能够掌握洞察的技巧,会发现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创业机会。
3、体验:忘掉你的创始人身份
菲利普·科特勒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我非常喜欢他的一句话:“严格来说,其实根本不存在产品,客户唯一为之付钱的是体验。”正因如此,我将“体验”列为低风险创业的第三个灵感来源。
所谓体验,就是忘掉你的创始人身份,把自己当成普通的用户,亲自试用自己的产品。体验的关键在于忘记自己的能力、背景和身份,微信产品负责人张小龙有一个观点,颇为业界同人称道,他称之为“小白”模式,即像“小白”一样思考如何做产品。这与我的理念不谋而合。
大家不要误会,在我看来,“小白”绝没有侮辱人的含义。世界上没有全知全能的人,“生而知之”的故事永远只是传说。在面临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时,人们的普遍状态是一无所知,专家毕竟只是少数。从这个角度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小白”。
“知识的诅咒”会放大创业风险
行业专家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过于看重个人的感受。他们对行业十分熟悉,以致形成了惯性思维,人为放大了创业的风险,我将它称为“知识的诅咒”——当你在某个领域浸淫日久,脑海中充斥着过多专业知识时,就很容易为这些专业知识所累,认为其他人都具备与自己一样的职业素养,这是低风险创业一定要规避的误区。
比尔·盖茨是我一直以来都很崇拜的商业前辈,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PC时代。然而,人无完人,他在体验方面也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Windows的确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但肯定算不上完美的产品,存在着各种漏洞和bug,隔几个月就要升级更新一次,否则运行速度就会大幅度降低,影响用户体验。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其实很简单,对于比尔·盖茨,Windows里边所有的bug都算不上bug,他本人就是研发人员出身。对于一些小bug,他自己就能解决了,即便没那个工夫,随便打个电话,就能让微软的高级软件工程师上门为他排忧解难。像我这样的普通Windows用户可就没有这个待遇了,我如果遇到了bug,能做的只有抱怨。除非系统崩溃,谁也不可能打电话让专业人员上门帮你解决几个小的操作问题,毕竟现在的人工成本和上门费可真不便宜。
“阳春白雪”确实好听,但“下里巴人”听不懂。你的“匠心独具”,在别人看来或许是“多此一举”。公司需要赢利,“下里巴人”都不买账,利润从何而来?吾之蜜糖,彼之砒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用户角度体验产品
我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体验对创业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你们在研发产品的时候,请先去掉身上的光环,千万不要从创始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产品,而要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的消费者。如果不能从用户角度思考,你就会理所当然地犯一个错误——认为对于你做的每个产品,用户都会认真学、认真用,这是创业者的大忌。创业者必须具备快速切换到“小白用户”角度的能力,学会自己先去体验,然后让你的员工以及他们的家人也去体验。
宝洁公司在总部设立了一个占地面积几千平方米的大超市,用于模拟一般超市的日常经营状态。在这个超市里,宝洁公司的员工只做一件事情,就是不停地用各种方式摆放宝洁产品,横着摆,竖着摆,这样摆,那样摆,每天想的就是怎么摆放更合理,更能吸引顾客的目光并让其买单。他们不仅自己研究,还会不定期地随机邀请一些人前去购物,然后暗中观察这些人的购买方式,看看货物摆放位置的变化是否会影响顾客的购买体验。

这就是生意的机会,生意的机会来自观察和体验,来自不断地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案。在做任何产品时,不管是互联网产品、除甲醛产品,还是用于拉伸锻炼的产品,你一定要深入落实好我说的这三大灵感来源——寻找抱怨、洞察和体验。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打造出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才有可能探寻到低风险创业的真实出路。
出自:《低风险创业》
作者:樊登
编辑 | 冯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