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人才部门和当地政府帮助协调提供标准化厂房和办公楼,并帮助装修和开放水电。企业落户投产只用了8个月。事实证明,选择淮安是对的!”近日,省级“双创人才”安东雷纳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信心满满地说。去年公司年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今年将投资1亿元建设二期新项目。市、县人才部门已协助协调选定新址,预计明年新厂建成投产。
近年来,淮安市围绕“创新淮安”建设,着力打造人才发展最佳环境,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软硬环境建设,吸引大批高层次人才扎根创业,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释放高质量产业发展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双高效应”。
政策引领 打通创业“生态链”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创业政策的支持。项目结算之初,我们收到了蓟县600万元的人才资助,解决了我们开工的燃眉之急,同年实现了项目开工投产。年销售额已达9000万元。”江苏辛欣慧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
“人才扶持政策不实,直接关系到项目结算的成效。只有聚焦人才创业需求和实际问题,科学制定并不断优化人才政策,才能更吸引人才。”淮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蒋宏阳说。
近年来,淮安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组织实施“淮上英才计划”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除了资金扶持,还为人才创业涉及的厂房租赁、贷款融资、工作生活条件等提供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成立了“淮上蔡颖”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鼓励高层次人才来淮创新创业,促进科技、人才、风险投资深度融合,及时解决人才创业前期的“先投资”问题。
建强平台 筑牢创业“孵化巢”
“2011年,我牵头成立了常州大学与盱眙县人民政府联合成立的凹土研发中心。经过十年的发展,颜不仅建成了拥有7个中心的凹凸棒土工业技术研究院,还发展成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热点。”2018年,常州大学姚超教授依托盱眙凹凸棒石科技产业园成功创办“那欧新材料”,实现了凹凸棒石科研成果的就地转化,有效促进了凹凸棒石产业的高值化利用。
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周大伟也对当地不断优化的创业环境深有感触。他以“科技市长团”成员的身份去了江苏斗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年多来,他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桥梁作用,依托凹土行业国企平台,帮助凹土企业与后方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创新资源紧密对接,帮助凹土企业攻克产业发展中一个又一个瓶颈问题。
为充分发挥平台载体的孵化作用,淮安围绕凹土产业打造了总规模超过50万平方米的江苏凹凸棒石产业技术研究院、宁淮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科技创新产业园、宁淮高新技术创业园等平台载体,为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提供了1万平方米的创业场所,项目、技术、人才、人才、人才、人才、人才、人才、人才、人才、人才
以活动为媒介促进产业发展。蓟县充分发挥各类人才活动的助推作用,先后举办了“国际龙虾节”“凹地论坛”“第一山文化论坛”“医疗卫生人才沙龙”等活动,吸引了一批专家学者和领军人才。“上高校”活动常态化开展,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淮阴工学院等高校入驻。先后对接500余名创业人才,成功吸引南京大学唐
(刘发安卢汉成姜磊)
本文来自【十字路口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体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