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贵阳日报
白云区聚焦创新驱动战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
贵州中铝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5月6日,记者从白云区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区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力构建全球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行动,从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 发展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加快创新人才集聚,提升科技创新系统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
在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白云区今年将坚定不移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把大数据应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充分挖掘释放数据资源潜在价值,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一方面,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该区将深入实施“百企引领”行动,力争今年引进培育6家大数据龙头企业;全力推进禹城未来信息技术(贵州)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快大数据、5G配套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壮大非接触经济等新业务模式,全口径软件和信息技术业务收入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20%;贵阳软件基地和数字内容产业基地营业收入达2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2.9%。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该区将深入实施“万企融合”行动,实施20个融合示范项目,推动45家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构建基于“智慧白云”的“白云产业热图”平台,构建经济运行应用场景,使用“指尖白云”app。实现产业空间布局、市场主体分布、产业热力定位、招商项目库、招商政策库、安全业务建设流程和热点服务的享受,逐步实现产业空间管理总量和集群发展、盘活存量、增加流量、储备增量、优化布局和全链条管理。
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白云区聚焦高端消费品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健康医药、5G、大数据支撑等重点产业,重点推进电子信息材料、健康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持续提升主导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重点支持人才小镇、风险投资孵化器、医疗器械产业园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创新中心和新R&D机构。数字远大路白云段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技术平台建设。聚焦区域重点特色产业,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全区技术合同登记交易稳步增加,积极创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互联网技术市场”为核心,重点推进“白云区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交易平台”建设。力争建成3个以上省级R&D平台、1个以上孵化器(为所有人创造空间),组织实施2个以上产业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到2025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3亿元以上。
在发展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方面,白云区将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与高新区、综合保险区、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孵化创投”“互联网创新工程”等新型孵化器,并创建一批。技术研发平台;鼓励各类创新主体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共同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加快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要载体的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加强共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推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和高水平R&D平台积极承担重大科技攻关,通过定向委托、“牵头”等方式引领技术研发,鼓励参与国家科研任务。同时,加快产业制造者镇和文化创意人才镇建设,推动人才评价方式创新和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区级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人才来白云投资创业。到2025年,新增R&D机构3家,突破高新技术企业120家,建成市级区域创新中心1个,建成区级以上孵化器、创新示范基地10个。具有R&D能力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0%以上。
同时,白云区将加快创新人才集聚,进一步推动贵阳贵安实施产业人才与重大产业项目互动招聘“123”计划,落实《贵阳贵安人才“强省会”行动若干政策措施实施办法》,做好政策落实。围绕“产业制造者小镇”和“文化创意人才小镇”建设,制定完善科研、创业扶持、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高层次人才政策措施。构建更好的人才体制机制,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氛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高亮点击
贵州中铝铝业有限公司:
le="font-size:15px;">以创新驱动推动新型工业化两台冷轧生产线设备正在开足马力运行,设备生产数据实时更新一旦显示在设备运行监测平台上,车间外办公区域的大屏上即一目了然;在产品存放区,一卷卷各类订单型号的铝箔坯料打包装箱,准备发往海外,每一卷产品包装箱上都贴有“身份证”,扫一扫二维码,即可获悉该卷产品的生产信息及整个过程参数……走进位于白云区铝及铝加工基地的贵州中铝铝业有限公司冷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井然有序智能高效的生产场景。
今年一季度,贵州中铝铝业有限公司铝板带产品产量完成2.67万吨,同比增长35.5%,主营业务收入4.3亿元,销量同比增长逾40%,顺利实现“开门红”。“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实现逆势增长,这与公司一直以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分不开。”贵州中铝铝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梁明霞说。
贵州中铝铝业有限公司是贵州省属重点企业,2011年入驻白云区铝及铝加工基地,具备10条铸轧生产线、2条冷轧生产线,具备年产15万吨铝板带的能力。2013年正式投产后,公司以双零箔铝箔坯料为核心竞争力产品,主要设备装备和技术经济指标已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近年来,贵阳市、白云区以创新驱动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千企改造”“万企融合”工程,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引导工业企业实施生产装备的智能化改造,提升研发、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打造一批数字车间、智慧工厂,推动企业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梯次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州中铝铝业抢抓机遇,作为白云区首批大数据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项目之一,于2017年底启动了智能制造工业信息融合项目建设。
贵州中铝铝业先后投入300万元,对车间生产设备铸轧机、冷轧机、退火炉、重卷机等进行智能升级,安装数据端口实现设备生产信息实时采集、传输、存储,通过智能制造工业信息融合平台与企业管理系统联通,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升综合调度管控。
贵州中铝铝业还紧扣市场需求,顺应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加大研发团队建设和新产品、新技术、新配方等创新研发力度。
今年贵州中铝铝业配合新能源市场需要开发的动力锂电池铝箔坯料新产品最薄的只有4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工艺创新、配方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这些都是相互促进的,智能生产线设备的升级实现了合金配方参数数据留痕,也为我们之后的工艺优化、合金配方优化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梁明霞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也是企业升级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贵州中铝铝业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持续加强研发投入,截至目前,公司研发团队已有40余人,先后参与了国行标项目25个,知识产权专利达到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贵州中铝铝业铸轧法生产双零铝箔坯料已达国内领先水平。
“我们目前可以生产十余种牌号的铝板带产品,除了国内市场外,还销往东南亚、印尼、印度、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梁明霞说,今年的订单生产任务很饱满,预计产值可实现近20亿元。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梁婧 文/图